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蓟运河下游汞污染底泥的水力迁移作用,探讨汞污染底泥在水力作用下的消散规律,寻求一条通过水力作用达到减轻和消除污染的途径. 对于象汞这样的重金属污染河流,如何利用自然的有利因素,使污染物质在迁移、转  相似文献   

2.
悬移质在河流的砷以及重金属转化迁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载体作用,因此,研究悬移质吸附的影响因素,对确定河流中砷以及重金属污染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分别从温度、含沙量、水体、pH值、悬移质中有机质含量等方面对悬移质中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部分的验证了前人对悬移质吸附影响因素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国内外学者业已开展了悬浮物和底泥对重金属的吸附特征的研究。湘江悬浮物底泥的吸附研究业已取得了大量成果,但过去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高浓度范围(ppm级范围)、在去离子水体系中进行,这对于探明悬浮物或底泥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由于试验条件与实际水环境差异较大,往往会造成其应用上的局限性。实际上,河流中重金属水溶部分含量比较低,一般都处在ppb级。达ppm级的情况极为稀少。去离子水体系和天然河水差别就更为显著。若要较好地反映实际河流中悬浮物或底泥对重金属的吸附特征,最好在去离子水体系试验基础上,开展实际河水体系的研究工作。国内南京大学和日本寺岛泰等曾做过类似的模拟试验,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谐振式紊动模拟装置解吸重金属试验及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谐振式紊动模拟装置使污染泥沙受到扰动,解吸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由极坐标下的重金属迁移转化数学模型方程,针对具体的试验条件进行数值求解。计算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数学模型是正确合理的。计算中采用由静态试验得出的泥沙吸附-解吸特性参数,这对于评价静态试验成果,利用静态试验成果于天然河流水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研究重金属在河流底泥中的分布过程时,试验的目的变成了希望知道底泥由河水中摄取重金属的机理。重金属由底泥和沉积物所吸附而认为是摄取的机理之一。测定影响重金属由沉积物吸附的因素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苏祖基(Suzuki)等人发现,Cd被沉积物吸附的量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灼烧的损失。恩里吉(Nriagn)和科克(Coker)叙述了在上覆水中腐殖酸和黄腐酸可以获得微量金属含量的大部分。某些工作已经涉及到如沙子这类无机化合物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6.
河流底质是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污染物的主要归宿场所。重金属主要通过吸附、络合、生物吸收等过程进入河流底质中,河流底质粒径是影响重金属吸附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河流底质中,底质粒径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共同影响着重金属在底质上的吸附量。通过对苏北某城市河流底质进行粒径分级实验和有机质含量测定,研究了底质粒径与重金属(Cd、Cu、Pb、Zn、Cr)含量的关系以及底质中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目前研究最多的汞、铬、镉、铅和砷等重金属,详细分析了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价态变化、吸附与解吸附作用、吸附和共沉淀作用等动态过程;简要地阐述五种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重点讨论了对水体重金属污染采取控制与消除土壤污染源、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的排放和生物修复技术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关于重金属吸附的泥沙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很快地被水体中的悬浮物吸附,转入底泥,使得水中的可溶性浓度大大地下降,大量地累积到底泥之中。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开展了重金属的吸附试验,以探讨重金属在自然水体中悬浮物等自然胶体上的吸附和迁移规律。在室内的模拟试验中发现,同一种金属离子,在同一试验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悬浮物做吸附剂,吸附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称为“重金属吸附试验中的泥沙效应”。为了探讨这一现象,本文利用实验数据,作一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市政污泥和添加外源重金属的污泥为对象,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As、Cd、Cr、Cu、Mn、Ni、Pb和Zn)及常见金属元素(Fe、Ca、Al和Na)在电脱水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在特定电脱水条件下,分别考察了2种污泥的脱水效果和脱水速率,解析了电脱水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程度及迁移速度。结果表明,电脱水可以有效降低污泥中的水分,市政污泥和添加外源重金属污泥的含水率分别由84.2%和82.3%降至54.7%和52.6%。电脱水后,重金属基本保留在泥饼中。市政污泥中重金属保留在泥饼中的比例高达88.1%~96.7%,添加外源重金属污泥则为90.2%~95.4%。常见金属保留在泥饼中的比例为82.3%~94.1%,仅有Na大部分迁移至滤液,脱水后其保留在泥饼中的比例为17.6%。该研究还发现重金属从污泥至滤液的迁移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物理存在形态,而重金属的迁移速度则主要取决于其化学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重金属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共存情况下,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规律,本研究分别测定了在海水和淡水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Cu2+和Cr3+(0.5~50 mM)后,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着[Cu2+]的增加,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能力和非线性均增强,且当溶液中PFOS浓度越低,增强作用越明显。与淡水相比,海水环境下该增强作用更为明显。随着[Cr3+]的增加,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能力和非线性略有增强,且海水和淡水环境中增强作用几乎相同。对比发现,海水中Cu2+对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增强效应比Cr3+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定量了解和预测PFO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情况下,PFOS在海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并为科学评价海洋环境中PFOS和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及其总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水体中微量有毒重金属汞、镉、铅、砷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对于控制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归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祝惠  阎百兴  张丰松  路永正  王莉霞 《环境科学》2010,31(10):2315-2320
为进一步揭示汞在松花江沉积物表面的环境行为,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粒级、pH和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汞在松花江沉积物表面吸附-解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吸附能力差别较大,本实验条件下,沉积物粒级越小,其吸附能力越强.在各种浓度的实验设计组中均有:pH由3.5升高至4.5时,吸附量增加,当pH4.5时,随pH的继续升高吸附量开始降低;沉积物中汞的解吸量随pH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化,各体系的最小值均出现在pH5.柠檬酸对沉积物吸附汞的影响以抑制作用为主,其抑制作用强度与吸附体系中汞浓度有关;柠檬酸对解吸量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对沉积物中汞解吸作用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稳定的变化趋势.因此,以上因素对汞在沉积物表面吸附-解吸的影响较大,在进行河流汞污染控制及突发污染事件处理时,有必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应用TOXI模型进行重金属在河流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XI模型是美国环保局的WASP(水质分析模拟程序)中的一部分,由于该模型考虑了法染物质在河流中溶解态,颗粒态和底泥态的分布关系,对于模拟重金属在河流中的2好。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应对重金属浓度的衰减变化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重点讨论的是重金属在河中迁移的过程,并如何将这一过程用数学公式来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4.
环境污染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已由一般的污染凋查转入污染物质迁移机制及建立模式的研究。本文作者曾对珠江口海域水体中汞、镉的存在形态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态汞是本海域水体中汞迁移的主要形式,溶解态中的无机强结合态镉是本海域水体中镉迁移的主要形式。为进一步了解汞、镉在珠江日海域水体中的迁移规律,探明本海域对汞、镉的自净能力,我们又研究了悬浮底质对水体中汞、镉的净化作用(实验室模拟)。下面是有关这一研究结果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正> “湘江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课题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第三十七项)的一部分。水容量研究是环境科学急待解决的重大应用基础课题。该课题选定四川沱江、湖南湘江、广东深圳河为试点研究区域。湘江部分以株洲霞湾江段为重点,开展天然河道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出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方法和工作程序,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类以污染的中、小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研究提供方法和程序。研究结果将  相似文献   

16.
万山汞矿区土壤汞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山汞矿区具有600多年采矿历史,当地的生态破坏问题不容忽视.汞具有挥发性,能在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增大了汞污染治理难度.同时汞作为人体非必须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对动、植物及人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贵州万山汞矿区周边土壤的汞污染现状、来源、形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能为今后深入开展汞污染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为了探讨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及其藻壁多糖的重金属富集机理,用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活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分别进行重金属离子Cu2+、Pb2+、Ni2+、Zn2+、Ag+、Cd2+的生物吸附实验.重金属生物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在30min内完成,pH对吸附的影响较大,适宜范围是5.0以上.用热水法提取的藻体多糖对上述6种离子的混合液吸附量约为藻体的5倍,比较藻体与多糖对6种离子的吸附结果可知,藻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藻壁多糖的作用,红外研究表明,-OH和-CONH2基是吸附的活性中心.机理研究对于利用赤潮生物进行重金属废水处理、赤潮的化学治理以及研究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化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螳螂川河流沿程相关污染源、河流水体、河流底质金属汞元素的含量、污染水平、分布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分析河流汞污染的来源、迁移途径、环境影响,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空心微球和介电泳去除水中Pb~(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空心微球吸附水中的重金属Pb2+,将悬浮液注入装有微电极阵列芯片的微介电泳池中,施加交流电压,用介电泳捕获悬浮液中的空心微球.同时,研究了空心微球吸附铅离子前后的介电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吸附了Pb2+的空心微球发生了正介电泳现象.此方法可以将吸附了重金属离子的空心微球捕集到一定的区域中,为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治理提出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柠檬酸-施氏矿物复合体对Cd和Pb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氏矿物(Schwertmannite)是酸性矿区废水污染环境中典型的铁硫酸盐次生矿物,由于其较好的吸附能力成为矿区多种重金属的沉积库.环境中同时广泛存在着各种有机质,易与矿物结合形成有机质矿物复合体,从而影响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目前关于有机质与施氏矿物形成的复合体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柠檬酸作为天然有机质的代表,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柠檬酸施氏矿物复合体对重金属Cd、Pb的吸附.结果表明,复合体保持着施氏矿物基本的矿物学特征,对重金属Cd和Pb的吸附行为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复合体对Cd的吸附量整体上随着Cd浓度和pH值的升高而上升;相反,复合体对Pb的吸附量均比纯施氏矿物要低,并且随着柠檬酸含量的升高吸附量下降越明显;体系中共存的硫酸根离子(SO42-)抑制了复合体对Cd的吸附,而对Pb的吸附则起到促进作用.XRD分析表明柠檬酸抑制了高pH下Pb在矿物表面形成PbSO4沉淀.FTIR红外谱图进一步证明结合在复合体上的柠檬酸参与了对Cd和Pb的吸附过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预测Cd和Pb在矿区的迁移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