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目前有90%的城市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河道治理问题已提上日程。而随着截污工程的引入,底泥的二次污染问题就成为影响河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简要分析了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性,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学者对底泥中有机物污染修复治理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重金属废水排放量增加。有毒重金属对环境的严重威胁正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介绍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水体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美国环保局对污染底泥提出了三种修复方法(MNR、覆盖法、捕捞与挖掘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比较,并对挖掘-脱水-安全填埋的底泥处置方案作了重点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4.
张峰华  王学江 《四川环境》2010,29(1):100-105
原位修复是一种可靠、卓有成效的河道水体净化修复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和最大程度降解污染的特点,适合于污染严重、流量较小的河流水体。本文概述了河道曝气法、生物接触氧化、河流湿地处理和生态浮床等河道原位处理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应用情况,其中河道曝气和生物接触氧化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为早期污染水体治理贡献很大,相对河流湿地处理和人工浮床起步晚,但成本低,耗资少,处理效率又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工艺都是经济、有效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物生态技术,在国内外发展比较迅速,但在进一步改进的前提下,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及其生物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虹  曾光明 《青海环境》2003,13(4):177-180
文章介绍了重金属的存在,生物效应及其污染危害,系统归纳了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技术成果.阐明利用高等植物、天然水生态系统和微生物方面的相关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上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城市河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流水体具有生态系统复杂、污染类型齐全、污染源数量多、危害极为严重的特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介绍了河道曝气技术、生态混凝土技术、阿科蔓复合生态技术、接触氧化技术、生态疏浚、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光催化技术等比较先进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保护城市河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苯酚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归国 《青海环境》2007,17(3):109-112
有关土壤苯酚污染治理的技术主要有物理、生物、化学、植物等方法,本文将相关最新研究结果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8.
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一种新型石油污染治理技术。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的土壤、河流、湖泊、地下水、海洋领域的应用,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将大力推进生物高科技的发展,对环保科技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述了我国黑臭水体底泥处理现状及风险,揭示了黑臭底泥形成的原因及消除黑臭的机理,提出了一种无需清淤就可以消除底泥黑臭的原位处理技术.文章还列举了我国采用原位修复技术的成功案例,综合分析了原位治理技术的优势,展望了原位治理技术在我国的市场需求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微生物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目前环境微生物技术在污水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成果,探讨了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污水治理和环境修复的研究方向,并对实施微生物技术进行环境保护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评估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指标及方法,包括残留污染分析法、风险评估法、植物毒性法、动物毒性法、微生物毒性法、土壤酶水平法等典型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其中,植物毒性法适用于再利用类型为工业、商业用地的场地;动物毒性法适用于再利用类型为居住用地的场地;土壤微生物法、土壤酶水平法适用于再利用类型为农业用地的场地;对于存在人体暴露途径的用地,应结合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法进行风险评估,综合评定土壤修复的效果。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有机物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吸附是有效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技术之一。本文从生物吸附的概念、生物吸附过程、吸附剂的制备及再生、生物吸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生物吸附有机物的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