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磷工业污泥的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磷生产及其废水处理工序中会产生含单质磷污泥 ,这是一种危险固体废物 ,会对周围环境造成长期污染。本文对黄磷生产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含单质磷污泥提出 3种不同处理工艺 ,并对这 3种工艺原理及在实践中使用情况做了分析 ,并做了相应的改进 ,为大型黄磷生产厂家处理含单质磷污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磷废水处理工艺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黄磷废水的两种处理工艺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对不同规模的黄磷生产厂,可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但最好是采用主动式黄磷废水处理工艺。主动式黄磷废水处理工艺能使黄磷废水经处理后达到GB8978—1996规定的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无害化处理市政污泥,结合矿山生态修复对营养基质的需求,采用翻堆式静态好氧堆肥工艺,以市政污泥、园林绿化废物和磷矿渣为主要原料,经过一次发酵,制备可用于矿山修复的营养覆土。实验中选用晋宁三浑水原矿和黄磷矿渣等2种磷矿渣。与以单一园林绿化废物为骨料的市政污泥传统堆肥方式相比,加入适量黄磷矿渣,能够促进堆体的一次发酵(50?C以上),高温启动时间由5 d缩短为3 d以内,高温持续时间在10 d左右;同时,能够促进营养覆土中腐殖质积累,将种子发芽指数提高到100%以上,并有效固化重金属,浸出液中高毒类金属As的浓度降至50μg·L~(-1)以下,处于安全水平。市政污泥、园林绿化废物与适量黄磷矿渣经过一次发酵制备的营养覆土可应用于矿山修复。  相似文献   

4.
陈锋 《污染防治技术》2006,19(4):48-49,71
对印刷线路板生产企业含铜水处理污泥的来源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几种污泥处置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提出了污泥处置技术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磷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磷废水成分复杂,含P4、F^-和CN^-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严重,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目前国内黄磷废水处理通常采用物化法,其又可分为沉淀氧化法和闭路循环法。分别就这2种技术方法的处理过程及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粒径、pH、温度、磷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的影响,确定了其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的最佳条件为污泥粒径取1.000~2.000mm,温度取25℃,无需调节pH,磷初始质量浓度小于50mg/L。Langmuir方程或Freundlich方程均可以描述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的吸附等温线。热力学参数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ΔGθ)0J/mol、标准吸附焓变(ΔHθ)0J/mol、标准吸附熵变(ΔSθ)0J/(mol·K)表明,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为自发的、吸热的、熵增的过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模拟含铝活性炭污泥对磷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黄磷废水的两种处理工艺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 ,对不同规模的黄磷生产厂 ,可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 ,但最好是采用主动式黄磷废水处理工艺。主动式黄磷废水处理工艺能使黄磷废水经处理后达到GB8978 1996规定的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物脱硫污泥中单质硫回收困难的问题,以生物脱硫系统产生的污泥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生物硫污泥的特性。经过测定得到了如下结果:生物脱硫污泥中单质硫的含量为51.2%,蛋白质5%、Na~+8.32%、Ka~+7.47%、Mg~(2+)4.82%、SO_4~(2-)10.5%、Cl~-4.45%和灰分8.24%,单质硫被带电聚合物所包裹。根据污泥的特性,设计了一套高温溶解-低温析出的单质硫回收工艺。生物硫污泥和萃取剂(甲苯/四氯乙烯=5/95)在80℃下萃取30 min,萃取剂的用量为20 m L/g生物硫污泥,萃取完成后高温过滤,滤液在4℃下过夜保存,再次过滤析出的单质硫晶体。单质硫的回收率为91.2%,析出的单质硫纯度可达98%,可以直接用于其他工业。萃取剂重复使用5次后单质硫的回收率仍可达到79.6%。结果表明,高温溶解-低温析出法可有效从含硫化合物产生的生物硫污泥中提取单质硫。  相似文献   

9.
富磷污泥厌氧消化磷释放与回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强化除磷(EBPR)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富磷污泥。富磷污泥中的聚磷菌(PAOs)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吸收外界碳源并释放大量正磷,高浓度的磷会对厌氧消化系统中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使得消化过程更加复杂。富磷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会产生磷、氮、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等物质,其中磷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磷矿资源的开采,从而实现磷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因此,研究富磷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磷的变化规律,既为厌氧消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又为磷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参考。对富磷污泥厌氧消化释磷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磷回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磷尾气中总磷及磷化氢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炉法生产黄磷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其主要成分是CO(85%~95%).还有磷、硫、氟、砷、CO2、N2、H2等杂质。黄磷尾气中的磷主要以P4、PH3、P2O5等形式存在。一般尾气经过水洗后.P2O5大部分被水吸收,尾气中主要是P4、PH3。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总磷和气体检测管测定磷化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嗜酸硫细菌沥滤污泥中重金属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沥滤过程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3种影响因素的水平设置分别为:污泥浓度35、25、15和5 g/L,单质硫投加量15、10、5和1 g/L,接种量15、10、5和3 g/L。对沥滤过程污泥中7种重金属(As、Cd、Cr、Cu、Ni、Pb和Zn)的去除率进行极差分析,提出了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单质硫投加量污泥浓度接种量,且最佳工艺条件为:污泥浓度25 g/L,单质硫投加量10 g/L,接种量为5%。采用超声波-离心方法,分步提取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2种形态:松散结合态(LB)和紧密结合态(TB)。分析其中的重金属浓度,提出沥滤后重金属在污泥EPS的赋存以LB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集成、高效的氮磷处理,提高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运行稳定性及功能集成性,搭建了一种新型的anammox-HAP颗粒污泥型膨胀床反应器.设置了 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器,通过控制进入反应器中的钙、磷元素,以及调控反应器pH,探究了膨胀床反应器对氮、磷的同步去除能力,并对污泥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nammox-HA...  相似文献   

13.
聚合氯化铝污泥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聚合氯化铝污泥(polyaluminium chloride sludge,PACS)是指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的城镇给水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PACS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吸附反应发生1 h后,PACS对磷的吸附量达到平衡吸附量的75%~90%,随后PACS对磷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四种污泥在土壤中的降解,其中三种是脱磷污泥含有Ca(OH)_2、FeCl_3、Al_2(SO_4)_3。所有污泥降解速率很快,降解时释放的CO_2速率<25mg/g,接近于没有处理过的土壤15天的释放量,而较高速率时相当于50天的释放量。每种污泥中都含有生石灰,故每一种添加污泥都使土壤的pH值增加。使pH值升高最多的Ca污泥比Fe、Al、污泥增加和释放的CO_2量大。Ca污泥释放52%的污泥碳,未处理的含铝污泥释放20%,而Fe污泥释放量是5%,土壤加入CaCO_3,增加了Al污泥的降解,但就释放污泥碳的百分率而言,这些污泥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这些污泥的降解作用与pH的关系要比除磷时流出物的化学处理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5.
铁盐同步除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铁盐化学同步除磷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比较了硫酸亚铁和氯化铁的除磷效果,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并就污泥回流对除磷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说明污泥回流可以节约药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16.
对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实现污泥中有机质和磷的释放并最终回收利用,而pH是影响厌氧发酵过程的重要因子。为研究pH对厌氧发酵中磷与有机物释放的影响,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pH分别为3、5、7、9、10、11时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磷和有机物的释放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pH下,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发生着有机物与不同形态磷的迁移与转化,酸性和碱性环境下的厌氧发酵液成分的三维荧光结构不同。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泥相钙结合态磷(AP)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液相磷,有机磷(OP)和大部分铁/铝结合态磷(NAIP)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液相磷;其中, pH为11时,污泥发酵液中磷含量最高。污泥发酵类型为丁酸型发酵,发酵产物以异丁酸为主,其次是正戊酸和乙酸。pH为10时,发酵液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总量、挥发性有机酸(VFAs)浓度最高,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类蛋白和类腐殖酸降解,利于VFAs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不同碳源和泥龄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4个SBR装置(1#~4#)中,对4种不同比例的丙酸/乙酸合成废水采用厌氧/缺氧方式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B),研究了碳源浓度和污泥龄对除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厌氧段碳源COD浓度越高,释磷越充分,溶解性正磷酸盐(SOP)去除率越高;但当碳源COD浓度超过某个浓度值时,未反应完全的有机物残留于后续缺氧段对缺氧吸磷产生抑制作用。(2)污泥龄SRT=15 d时,活性污泥的性能较好,达到了较好的除磷效果。(3)在相同碳源浓度和相同的污泥龄下,随着丙酸/乙酸比例的提高,SOP的去除率逐渐的降低。说明在厌氧/缺氧环境下,碳源中丙酸比例的提高不利于系统中磷的去除。高乙酸含量的碳源更适合反硝化除磷系统。  相似文献   

18.
黄磷废水成分复杂,含P4、F-和CN-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严重,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目前国内黄磷废水处理通常采用物化法,其又可分为沉淀氧化法和闭路循环法.分别就这2种技术方法的处理过程及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化学生物絮凝污泥(以下简称絮凝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3种污泥为基质,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污泥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的水解产酸特性,并进一步考察了水解酸化产物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产量和组成。结果表明,与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相比,絮凝污泥的水解酸化性能最优,稳定运行期间,絮凝污泥单位质量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VFAs产量为(410.3±26.8)mg/g,分别为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1.2、1.9倍。此外,絮凝污泥水解酸化产生的VFAs结构最优,乙酸占VFAs的比例高达64.3%(质量分数),絮凝污泥水解产酸发酵液中C/N、C/P均远高于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系统进水需求,可以作为后续生物脱氮除磷过程的优质补充碳源。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含固率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在超声联合热碱预处理条件下,考察了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减量以及细胞物质释放的特性。厌氧消化阶段,经过预处理作用的预处理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溶解性COD(S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原泥,且VSS、SCOD去除率均随污泥含固率的增加而减少,SCOD去除率(X_(SCODr),%)和产气量(Y_(QY),mL/g)存在定量函数关系,即Y_(QY)=-0.148 7 X~2_(SCODr)+24.771 X_(SCODr)-775.68,同时SCOD去除率与VSS去除率(X_(VSSr),%)存在线性关系X_(SCODr)=0.533 3 X_(VSSr)+43.411。预处理对污泥在厌氧消化阶段氨氮、磷酸根磷的影响也随含固率的增大而减小,含固率为1.5%的预处理泥氨氮、磷酸根磷浓度相较原泥增幅最大,依次增长了97.3%、16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