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的防治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枯萎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其中猪粪沤肥浸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为88.5%,马粪、牛粪沤肥浸渍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6%和65.5%,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种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菌的厚坦孢子、小孢子都具有强烈的溶菌作用。②沤肥微生物中具有对青椒枯萎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的细菌。③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β-1,3-葡聚糖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分别增高12.0%、367.0%和20.0%。④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其植株高度、叶片厚度和叶脉直径均比对照有所增高。显示防病机理既有拮抗作用,又有诱导抗性作用。表5参12  相似文献   

2.
吴宇昊  张健  龙超 《环境化学》2023,(5):1533-1542
以MCM-41为载体,用水、乙醇和乙二醇作为浸渍液溶剂制备了3种负载型催化剂MnOx/MCM-41,采用XRD、TEM、H2-TPR、O2-TPD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浸渍液溶剂(水、乙醇、乙二醇)对MnOx/MCM-41的结构及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二醇作浸渍液溶剂可提高锰氧化物的分散度、氧化还原性和表面吸附氧的含量.因而,在相同的质量空速下(WHSV=50000 mL·g-1·h-1),相比于水溶液浸渍法制备的MnOx/M-W(T90=289℃)和乙醇溶液浸渍法制备的MnOx/M-ET(T90=277℃),乙二醇共浸渍法制备的MnOx/M-EG具有最强的催化活性(T90=268℃);20 h的稳定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MnOx/M-EG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某些植物和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关于川中丘陵区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推测柏木的土壤浸提液可能抑制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实验,研究土壤浸提液(0.00 g/mL、0.01 g/mL、0.02 g/...  相似文献   

4.
有机合成杀虫剂有显著的杀虫除害效果,已广泛用于农业和家庭园艺等领域,但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对其中的生物生存甚至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以3种常见的有机合成杀虫剂:敌百虫(dipterex,DIP)、残杀威(propoxur,PRO)、杀线威(oxamyl,OXA)作为研究对象,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pyrenoidosa)为指示生物,采用直接均分和均匀设计射线法分别设计了3个二元及1个三元混合物体系,应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he time-dependent 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 method,t-MTA)考察了3种杀虫剂及其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在不同暴露时间(12、24、48、72、96 h)的毒性,并采用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 CA )以及与绝对残差(deviation from CA, dCA)模型结合的dCA三维曲面图定性定量分析各种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规律;并应用丙酮萃取法和分光光度计等同步测定分析C. pyrenoidosa中的叶绿素(a和b)含量、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杀虫剂对C.pyrenoidosa的单一毒性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二元(OXA-PRO、OXA-DIP和PRO-DIP)及三元(OXA-PRO-DIP)混合物体系的毒性具有时间和组分浓度比依赖性;3种杀虫剂在暴露时间96 h的毒性大小为:OXA >PRO >DIP;混合物体系的毒性相互作用主要以拮抗作用为主,且拮抗作用强度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杀虫剂及其混合物造成藻细胞内过氧化物的过量累积,降低藻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一方面破坏叶绿素的生理功能,抑制了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另一方面过氧化物的积累直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蛋白质溶出,最终均导致藻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裂叶牵牛浸提液对几种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裂叶牵牛[Ipomoea hederacea(L.) Jacq]水浸提液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n L.)、白菜(Brassica pekinenss Rupr.)、早熟禾(Poa angustifolia Linn.)、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质量浓度为0.04 g·mL-1,0.08 g·mL-1,0.16 g·mL-1的裂叶牵牛水浸提液对小麦、白菜、早熟禾、鸡冠花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裂叶牵牛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质量浓度为0.16 g·mL-1的裂叶牵牛水浸提液对四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SE值均达10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4、8、12、16和20 mg·L-1)水稻(Oryza sativa)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秸秆水浸提液对水绵(Spirogyra sp.)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试验96 h后各处理组浸提液对水绵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水绵细胞叶绿素a含量逐渐降低,显示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再力花ρ(96 h,EC50)为6.85 mg·L-1,水稻ρ(96 h,EC50)为11.27 mg·L-1,表明再力花秸秆浸提液对水绵的毒性强于水稻。水绵细胞中MDA累积含量与水稻浸提液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r=0.977),与再力花浸提液浓度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r=0.964)。各浓度再力花浸提液处理组水绵细胞中MDA累积含量均高于水稻处理组。当ρ(浸提液)为20 mg·L-1时,再力花处理组MDA累积含量最高,达1.884μmol·g-1,比相同浓度水稻浸提液处理组MDA累积含量高105.20%;电解质外渗率也呈现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除ρ(浸提液)为0和4 mg·L-1以外,其他4个再力花浸提液浓度组水绵电解质外渗率均高于相应浓度水稻浸提液组。水绵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 v/F m)、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和最大电子传递效率(ηe,t,max)的变化与浸提液浓度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将ρ(浸提液)为20 mg·L-1时与0 mg·L-1时相比,水稻处理组水绵F v/F m下降96.58%,再力花处理组下降82.24%;水稻处理组水绵ΦPSⅡ下降96.74%,再力花处理组下降96.17%;水稻处理组水绵ηe,t,max下降84.56%,再力花处理组下降43.40%。上述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秸秆浸提液对控制水绵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鼠尾藻和鸭毛藻水提液对三角褐指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和鸭毛藻Symphyocladia latiuscula水提液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海藻水提液明显抑制三角褐指藻生长,并且这种抑制作用来自藻体活性物质(化感物质);鼠尾藻和鸭毛藻的化感物质既溶于水也溶于乙醇,随时间可能被三角褐指藻消耗尽或发生降解,因而抑制作用减弱以至消失,最大抑制发生在接种4 d.鼠尾藻和鸭毛藻水提液抑制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半效应质量浓度(EC_(50,96h))分别为4.37g·L~(-1)和3.59g·L~(-1),暗示三角褐指藻对鸭毛藻水提液抑制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几种渗透剂对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甘蓝叶表法对5种渗透剂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幼虫浸渍法和叶片药膜法测定了JFC-2、TX-10和FP-T等3种渗透效果较好的渗透剂对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及它们分别与阿维菌素混配后对甘蓝叶片渗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阿维菌素药液中含有渗透剂的浓度分别为50、100、200mg/L时,渗透剂JFC-2对阿维菌素浸渍法毒力的增效比分别为1.54、1.74和2.16,叶片药膜法毒力的增效比分别为1.60、1.90和2.18;TX-10的浸渍法毒力增效比分别为1.47、1.70和1.97,叶片药膜法毒力的增效比分别为1.48、1.63和2.00;FP-T的浸渍法毒力增效比分别为1.56、1.59和1.78,叶片药膜法毒力的增效比分别为1.58、1.52和1.86;同时,上述3种渗透剂还可提高阿维菌素对甘蓝叶片的渗透速度,缩短渗透时间.图1表3参11  相似文献   

9.
3种不同功效医药品活性成分对发光菌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药物活性成分的环境残留引发的风险和健康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海洋发光细菌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布洛芬、阿奇霉素、三氯生3种医药品的单一和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3种医药品对发光菌的EC50值分别为:36.5×10-5、30.26×10-5和0.0155×10-5 mol·L-1;二元及多元混合体系对发光菌的EC50值高于单一体系的毒性作用,进一步采用相加指数法(AI)、毒性单位法(TU)、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3种医药品多元体系的联合毒性的作用类型,取得了一致的评价结果。3种医药品的二元混合体系及多元混合体系的作用类型均属于拮抗作用,但拮抗作用的强弱不同,这与医药品不同药效官能团结构可影响其对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有关。研究3种医药品对发光菌急性毒性作用可为该类新型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李金杰  张栩嘉  赵元慧 《环境化学》2013,32(7):1236-1245
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作用机理的判别及影响因素是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研究的基础,对准确预测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机理、毒性作用机理的判别方法、及影响毒性作用机理判别的因素.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机理可分为非极性麻醉型、极性麻醉型、反应型和特殊作用型;化合物的毒性比率、毒性临界值和结构警示是目前判别毒性作用机理的主要方法;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非生物转化、生物代谢、离子化率和溶解度是毒性作用机理判别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杀菌剂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筛选结果表明,绿亨一号 多菌灵、五氯硝基苯 多菌灵、多菌灵 普克、敌克松 普克等混配药剂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持效期长,可作为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土壤消毒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酚类物质在棉花对枯萎病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及氟乐灵诱发处理后,棉苗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可溶性酚和黄酮醇以及不溶性细胞结合酚(胞壁结合简单酚、胞壁结合复杂酚聚合物及胞壁结合黄酮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棉苗组织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于感病品种棉苗中的含量,氟乐灵诱发处理促进了棉苗组织中酚类物质的积累;枯萎病菌侵染可明显提高棉苗体内的酚含量,但抗病品种棉苗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并产生诱导抗性的棉苗受侵后其组织中酚含量的增加幅度更大.由此认为,棉花体内的酚类物质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病性以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拮抗菌B96-Ⅱ对芦笋枯萎菌的抑制效果并探明其抑菌特性及方式,对经B96-11处理后芦笋枯萎菌的生长速率、液体电解质、电导率及菌丝重量等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10~7~10~8 CFU/mL时,B96-Ⅱ对芦笋枯萎菌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连续3 wk室内观察发现,B96-Ⅱ对芦笋枯萎菌丝有持续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比较抑制率为94.07%~88.98%.田问防治效果为93.40%.而农药多菌灵处理的防治效果仅为65.12%.拮抗菌B96-Ⅱ对芦笋枯萎菌的抑制方式主要为:(1)对孢子形成的抑制作用;(2)对孢子的溶解作用;(3)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4)对菌丝的致畸作用;(5)对菌体细胞的破损作用.B96-11处理后36 h,溶液总溶解性同体和电导率增高,而菌丝重量下降.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Fusarubin analogues of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iceris were investigated for antifungal activity in vitro against five soil borne phytopathogenic fungi. 3-O-Methyl-8-O-methyl-fusarubin was inhibitory towards S. sclerotiorum (EC50 0.33?mmol L?1) and Sclerotium rolfsii (EC50 0.38?mmol L?1). A structure–antifungal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fusarubin analogues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ir activity performanc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se compounds was studied using molecular docking and simulations against three target enzymes which revealed receptor ligand binding affinity. Docking of 3-O-methyl-8-O-methyl-fusarubin into the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ite revealed formation of salt bridge, hydrogen bond, π–anion, π–alkyl, and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