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课程对小学科学课的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科学课教学必须让学生愉快地进行探究,让科学知识吸引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科学,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科学课要充满趣味。那么,通过对科学作业设计进行适时的"包装",让学生对科学作业充满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我们学生就能够学好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本领,科学教学就有成效了。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在认知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出了快乐教学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再以旧观念、旧思想来进行教学,而是要认真学习新课改,将全新的教学理贯穿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教学与教育形势结合起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要让学生展开主动求知,经历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快乐教学""有效教学"等理念,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新课改相违背,我们迫切需要全新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集生动性、直观性、交互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更加生动活泼、直观而形象地展现英语教学,使得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逐步加强。在此基础上,"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以此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更加良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从而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为此,就关于该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做一反思。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这是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所提出来的。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明确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一切围绕学生来展开,以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这就更加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活动务必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展开。这对于英语教学尤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其利于学生的全面  相似文献   

6.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自主、体验性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要求教师克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弊端,反对"注入式"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本文主要通过任务型教学中不同教学途径及方法的使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与推进,对课堂教学改革更加关注。扭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让教师教得高效、让学生兴趣浓、动力强、参与积极性更高,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这是新课改对各学科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只重教师教学地位、只重知识传递的状况,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独立思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师生之间、生  相似文献   

8.
<正>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最近高考改革政策中提出:"要降低英语在高中中的比例,增大语文的分值。"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加大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这也促使我们语文教师要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地实施语文教学,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升入高三之后,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复习整个高中的语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这样的教学观念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观,明确指出学习要与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全过程,促进学生在探究中提升素养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课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创造独创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行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当前科学课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之所以被如此重要而紧迫地提出来,是由于它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是值得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动态生成,这是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彻底挑战。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这正是实现新课改下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标准零件,而是一群天真活泼、可爱无邪的小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鲜活的生命、鲜明的个性,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提出,这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只是自顾自地讲解,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科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所谓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特点。学生只有具备了地理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并灵活运用,这更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这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由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教学观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原则来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改革,以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搞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五方面的措施,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得到了全面推广,其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得到了深入落实,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观念。教学要围绕学生来展开,这是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彻底摒弃。在现代教学中,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与空间,让学生突破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限制,开展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创造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  相似文献   

16.
<正>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这为我们的化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参与探究的机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我们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教学,改变以往单向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问题教学法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主线,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展开探究,在探究中  相似文献   

18.
<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提高教学有效性,推进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手段。电教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可以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为师生互动、主体探究、合作交流提供平台。现代地理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提倡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探究的活动。这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探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打破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要将数学教学由狭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英语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口语交际教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以往过于重视语法的教学倾向,改革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在坚持双基教学的基础之上,高度重视口语教学,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推进口语交际教学呢?对此我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