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超 《环境教育》2012,(3):51-53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出环境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而在环境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根据法律规定,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2.
《青海环境》2011,21(4):194-194
《青海环境》杂志是由青海省环境保护厅主管,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青海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环境保护科技期刊。刊物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突出高原环保特点,反映高原环保科技成果,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促进生态立省战略实施。辟有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9,(5):11-11
环境保护部5月7日召开形势报告会,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周生贤就进一步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及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等问题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保护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近日,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又联合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这都表明,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催生新思路,呼唤新作为,希冀新成效。如何开展环境宣教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工作新定位,赋予工作新内涵,是摆在每个环保工作者和环境宣教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环境保护,宣教先行。宣传教育是实施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以"双赢"措施化解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中国环境管理》:内蒙古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内蒙古是如何协调处理两者关系的?李剑:资源优势是内蒙古区位优势的一大特征。近年来,内蒙古加大资源优势转化的力度,抓住了发展机遇,顺势而为,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在取得GDP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趋凸显,这是摆  相似文献   

6.
“地球呼唤生态文明——第三届中国环境大使颁授典礼”亮相于地球日。典礼是由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共同承办的一次公益性环保活动。这也是环境保护部正式组建以来,第一次面向全社会开展的大型公益性活动。宋祖英、徐静蕾、唐国强、满文军、陈吉宁、邓亚萍、  相似文献   

7.
要想建立生态田园新城,绿色的陕西东大门,就要面向全社会,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环保方针政策,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支持环境保护,为建设绿色东大门提供有力支持和良好氛围。2012年2月,陕西省政府颁布了《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区位、人文、资源三大优势,突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提升交通、水利、生态环境和公共  相似文献   

8.
刘佳 《环境教育》2015,(Z1):12-14
<正>在1月15日举行的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今年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做好生态文明体制和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目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和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正在抓紧研究,《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试行)》已上报国务院。他还透露,除了中央层面的改革外,目前,重庆、云南、青海、贵州、湖北等地分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意见、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制度建设总体方案、促进条例、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今年全国两会临近,有关环保部体制改革的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是环境问题,而环境保护的终极目标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这也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衡量发展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环境质量是否得到了改善,人们的健康是否得到了保护,生态安全是否得到了保障。我们开展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实现四个协调,就要改进环境管理的模式,逐步由基于工作目标的管理模式向基于环境风险的管理模式转变,特别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健康是世界瞩目的问题,也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中的8个指标几乎都与这些问题相关。近30年来,作为经济增长最快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也面临着环境和健康问题的挑战。然而,对于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快速转型时期面临的环境健康教育问题、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却缺乏系统的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周仕凭 《环境教育》2013,(Z1):24-28
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确立环保责任感和参与环保能力的重要场所。开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影响深远。本刊讯:2013年1月5日,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和《环境教育》杂志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环境教育发展论坛暨2012环境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很多代表说,这次论坛时间虽短,但各种环节安排得十分紧凑,特别是从专家学者的演讲中,了解到了当下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的现状,收获颇丰。"这样的论坛要多办,起码要一年办一次。"这是很多参加论坛代表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和生产量不断提高,危险废物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污染防治任务进一步加重。危险废物不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而且具有潜在的危害。如何有效控制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体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务实创新的精神,特别是突出了"12459"的量化任务和目标,进一步规划了我国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蓝图,鼓舞人心、激励奋进,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与领会。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环境教育》杂志紧紧围绕"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理念,为普及环境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绿色小记者站"在各省市的挂牌成立,为培育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提供了平台。莱阳市穴坊中心初中是一所山东省级"绿色学校",一直以来积极倡导环保理念,宣传低碳生活,开设环境教育、专设环保宣传栏,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2011年2月18日,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西宁举行,会议传达了省委书记强卫和省长骆惠宁关于全省环保工作的重要批示,全面总结了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二五"和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为方便大家全面了解和学习会议的内容和精神,现将会议有关材料予以选登,以供大家参阅。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07,(11):44-45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根据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环境科技到2010年,通过实施环境科技创新、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环保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三大工程,在知识创新的关键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环保技术法规、标准基本满足环境管理需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使科技支撑和引领环保事业发展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到2020年,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环境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任世丹 《绿叶》2014,(7):51-56
新《环境保护法》在立法理念的生态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基本符合新时期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领域基本法的要求,有诸多亮点。但是,从环境资源法的发展趋势——从"重在利用或重在资源、反污染"的环境法制转向"重在系统"的生态法制而言,存在"环境"的定义没有与时俱进、生态监管体制尚未厘清、自然环境及资源保护的规定仍不完善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林灿铃 《绿叶》2010,(9):7-12
为摒弃部门本位主义.提高环境立法的质量和协调性,中国的环境立法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核心地位并使其法典化.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环境立法,加强中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话语权.确立主导地位。这是中国环境立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口号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新《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绿叶》2014,(5):F0003-F0003
《绿叶》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是环境保护领域唯一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月刊,拥有国家各部委、环保系统、各高校环境研究领域专家和NNGO在内的广大读者群。为使《绿叶》办得更好,近期,杂志对栏目内容作了调整,特向社会各界长期征稿,恳望大力支持与惠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