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沿动态     
<正>国际动态能源革命走向低碳化国际能源署近日指出,全球性能源革命正在进行,但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仍需要做大量工作。国际能源署即将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指出,如果没有新政策出台,化石能源将继续提供全球大部分能源,到2005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增长到57千兆吨;《世界能源展望2010》提供了到2005年全球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最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15,(3):1
ITE是大名鼎鼎的国际能源署英文缩写。这个政府间的能源机构拥有来自数百名全球顶尖的能源专家和统计学家,每年发布两期关于全球能源趋势的《展望》报告。长期以来,特别是国际社会开始碳减排进程以来,ITE的《展望》以其分析准确颇具影响力和权威性,成为世界各国在制定能源决策时的高参。但是ITE的《展望》对中国能源碳减排的分析预测却屡屡不靠谱。比如,1994年版的IEA《展望》以1991年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中国在2010年的能源碳排  相似文献   

3.
数字     
《环境教育》2014,(9):32-32
正1.61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年度可再生能源报告称,即使在可再生能源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到2020年其投资总额也将达到1.61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2%上升到26%。报告指出,随着技术成本的下降和增长速度的放缓,用于风能发  相似文献   

4.
大气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炭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WRF-CAMx 空气质量模型定量分析了煤炭消费- 污染物排放- 空气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基于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了2020 年、2030年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对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煤炭消费总量的约束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地区行业发展与能源供需等因素,提出各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与控煤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2020 年、2030 年空气质量改善阶段性目标,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应分别控制在40.8 亿吨和37.7 亿吨左右,京津冀鲁豫等11 个重点省份2020 年煤炭消费量应控制在15.8 亿吨、2030 年控制在13.1 亿吨,全国煤炭清洁化利用水平需要在当前基础上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5.
实现碳中和愿景需要银行投融资服务配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达到顶峰;但时至今日,煤炭仍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2019年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7.7%①。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累计投资818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约12%,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②。  相似文献   

6.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12,(5):4-5
国际动态欧洲推进可持续发展能源欧盟委员会近日表示将进一步支持可持续发展能源,计划到2030年能为5亿发展中地区的人们提供服务。过去五年中,欧盟对全球能源项目投资了10亿欧元。而联合国宣布2012年是国际可  相似文献   

7.
<正>以"新能源,为新常态带路"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于2015年4月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的发展路径。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供应增量中2/3将来自新能源,2035年新能源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近年来,中国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能源结构调整双重作用下,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层次快速提升。目前中国风电发电总装机及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到去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600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35亿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以上,是美国的4倍左右。设想如果美国也消费35亿吨煤炭,环境质量即使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糟糕,也一定比美国现在的环境质量差。因此,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腾出环境容量,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第一,要从战略层面论证煤炭的利用方式。煤炭用途为燃料和原料,作为燃料的用量大于80%,而作为原料的用量仅20%。有两个结论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5,(2):70
澳大型可再生能源投资锐减201 4年澳大利亚大型太阳能设备投资额大幅跳水,全球排名低于巴拿马、斯里兰卡和缅甸等国。201 4年澳洲大型风能、太阳能和其他清洁能源的投资数额大幅下降88%,从20亿澳元跌至2.40亿澳元,为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澳大利亚全球投资排名也从2013年的第11名滑落到39名。澳大利亚环境大臣表示,政府希望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年消耗量8.6亿吨,其中90%直接燃烧,大气环境中主要是以尘和SO_2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从全国50多个城市监测分析;全国烟尘年排放量达2200万吨,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5,而且还有发展的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无论储量、产量和消费量都位于世界之首。1995年底已探明的储量有1.1万亿吨,占一次能源的90%以上。1995年我国生产原煤12.98亿吨,占一次能源生产的75%。煤炭提供76%的发电能源。80%的民用能源和ho%的化工原料。在今后相当~段时期内,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1995年全国人洗原煤2.8亿吨,人洗比仅为对.刀叽,而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人洗比均在80%以上。我国煤炭由于地质和开采方法等原因,原煤灰分为1.ot%,研石含量约为15-to%,加上人洗比例低,煤炭质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  相似文献   

12.
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碳壁垒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亟待破解低经济附加值和高碳排放双重压力。本研究运用双边贸易隐含排放分析模型,通过构建贸易碳生产率和贸易失衡度指标,从国家整体、双边贸易和三次产业三个层面,定量揭示了1995—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和经济损益失衡现象。结果表明,2019年贸易净增加我国国内碳排放9.3亿吨。其中,中美和中欧贸易碳逆差分别为2.5亿吨和1.6亿吨。第二产业贸易导致9.8亿吨碳排放净流入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贸易分别引发0.4亿吨和0.2亿吨碳排放净流出我国。2019年我国出口贸易整体碳生产率为1.0欧元/千克碳,约为全球平均值的一半;我国出口贸易失衡度为1.9,承担了相较于自身出口经济收益占比近两倍的碳排放责任。在我国三次产业中,仅第一产业出口贸易的碳生产率高于全球平均值、失衡度小于1.0。我国已成为国际转移排放的“污染避难所”,亟须通过采取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增加三产贸易占比、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等措施,应对更趋复杂的贸易和气候变化争端。  相似文献   

13.
钢铁工序能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主要是炼焦用煤、燃料煤和高炉喷吹用煤。2008年的钢产量为5.01亿t,全年共消耗煤炭5亿t,约占原煤生产总量的18%。近年来,各钢铁企业加大了节能工作力度,使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不断下降,各工序能耗也有所改善,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4.
考虑能源—经济—环境大系统的协调作用,构建中国能源需求预测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情景模拟方法模拟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能源政策不同的三种情景,分别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需求量、需求结构、CO2排放量和能源预警指标。研究发现:新常态下,能源需求总量增速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当经济增速为6.5%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大能源调控力度,到2020年时我国能源需求量达到50.78亿t标准煤,非化石能源需求比例为16.1%,CO2排放量将达到103亿t,能源自给率为82.7%,该指标处于预警区域。本研究为新常态下中国能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沈阳市2019年秸秆产生量443.68万吨,按照沈阳市农作办《关于印发2019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离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秸秆年利用量力争达到403.68万吨,利用率不低于90%。可收集农作物100%离田。同时,明确2020年3月底前,在确保上年秋季秸秆全部离田的基础上,完成全市水稻田旋耕灭茬和翻地作业,完成旱田秸秆碎末和田间杂草集中堆沤,待达到还田标准后再进行还田。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全世界能源的消耗总量,若以标准煤计,1950年为27亿吨,1985年则上升到100亿吨,预计2000年将达到180~200亿吨。这样一来,造成了能源短缺,燃料价格上涨,许多国家倾注巨资,用于开发新能源和支付燃料进口。另一个问题是社会日趋都市化,城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1999年4月1日预测,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下降,特别是在东欧、前苏联和亚洲其它地区,EIA估计在2010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将下降。据预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及其费用下降到《京都协议》对2008年至2012年期间规定的1990年的水平。到2010年...  相似文献   

18.
碳中和愿景下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中和愿景一方面加速了全社会电气化发展,致使电力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对尽早实现零碳电力提出要求,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进程更加紧迫而复杂。本文首先定性分析碳中和背景下电力部门的总体转型思路和技术不确定性影响,其次采用电力部门与终端部门耦合的C~3IAM/NET模型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同时根据关键低碳技术发展的保守预期和积极预期设计多种情景,以开展电力低碳转型路径优化和成本效益研究。结果显示,发电碳排放量峰值可能出现在40亿~42亿吨,在2049—2060年有望实现零碳电力,电力部门低碳转型速度和效果因技术不确定性而存在明显差异。2021—2060年电力低碳转型累计投入为171万亿~180万亿元,CCS技术累计减排贡献超过250亿吨,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需达到68%以上,风电和光电将成为主要电力。  相似文献   

19.
考虑能源—经济—环境大系统的协调作用,构建中国能源需求预测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情景模拟方法模拟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能源政策不同的三种情景,分别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需求量、需求结构、CO2排放量和能源预警指标。研究发现:新常态下,能源需求总量增速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当经济增速为6.5%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大能源调控力度,到2020年时我国能源需求量达到50.78亿t标准煤,非化石能源需求比例为16.1%,CO2排放量将达到103亿t,能源自给率为82.7%,该指标处于预警区域。本研究为新常态下中国能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碳交易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碳交易概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统计,全球碳交易市场成长迅速,2006年的交易额达到250~300亿美元之间,预计两年后将增加到每年400亿美元。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总额达到280亿美元,为2005年的2.5倍,交易的二氧化碳达到13亿吨。欧盟排放交易方案仍占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交易的二氧化碳当量约为8.6亿吨,约占全球交易总量的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