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南大陆的地质构造模型,具有欧亚大陆边缘向洋增生的独特形式。除外来地体之外,或以扩张、地幔上涌,洋壳向大陆地壳转化,并不断向洋增生;或是大陆分裂,地幔柱——热点物质不断注入变薄和破裂了的地壳,形成区域性新的生长构造层,构造岩浆地质体表现为有独特属性的“A型”花岗岩和流纹岩链。这些高DI值的富硅富碱富钠质岩石,出现在欧亚大陆边缘的重力梯度带上。裂解带的地壳结构模式是上地壳存在着重力不稳定的硅铝低速带;中地壳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的“类裂谷型”结构,P波速度为6.3~6.4km/s的中间壳层;在下地壳下部有速度为7.0~7.4km/s的壳——幔混合型高速层;随着“异常”的上地幔的形成,有大范围的热活动和壳——幔边界穹窿,穹窿的地盖比正常区为为薄。由于化学库和化学边界层的横向不连续,可划分出古老基底和后期地质发展史完全迥异的两个亚板块;和以壳层(或幔层)断裂为边界特点的八个地体;一个以分裂为主,并具热点径迹的最新生长构造层的扩张——裂解构造岩浆地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构造演化,自1200Ma以来曾发生过两次碰撞、三次裂解。并有向东增生的构造岩浆地体。资料表明:①从中国大陆向东至日本、台湾均为人陆型地壳;②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大陆板块的各微板块之间地壳结构不同;③裂解带的形成是由于热点和地幔对流导致大陆解体;④裂解带均显示出高重力正异常,上地幔顶部波速低、具低速层、高热流区的“裂谷垫”性质;⑤增生的构造岩浆地体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与洋中脊玄武岩的性质有较大差异,裂解带的岩浆为大陆地幔的特征;⑥上地幔特征及岩浆分融、分异均显示出横向不连续。也显示山化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的不连续。  相似文献   

3.
浅析胶莱盆地边缘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间滑动断层构造产出于胶莱拉分盆地边部莱阳组砾岩与下伏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的不整合面上 ,是胶莱盆地东北缘蓬家夼和发云夼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化的主要部位。层间滑动断层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期间中国东部古板块和郯庐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下 ,在胶莱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在层间滑动断层由张性应力环境向挤压应力环境过渡过程中 ,源于地壳深部的金矿成矿流体 ,与大气降水混合形成工业金矿体 ,金矿化主要发生在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岩的胶结物内 ,金矿化类型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层间滑动断层以其产出于特定的部位、产状、成因及控矿机制的不同与其它伸展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根据星子理论和地球的星子堆积模型.以及地质演化两阶段模式和区域演化序列的差异,提出一种综合地质构造单元:大陆壳体。大陆克拉通内部壳体具独特的共合构造特征.文章将该构造模式称为大陆壳体并合构造(Juxtaposition-Coales-enceContinental-CrustoterraneTectonics),作为研究大陆克拉通地壳形成、演化的工作模式。作者在系统分析全球大陆克拉通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和对中国东部板内地壳构造研究基础上,将大陆克拉通地壳划分为若干类型.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地壳区的区域演化序列,及并合带的类型、特征和演化,对全球大陆克拉通地壳构造以并合构造模式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黑色页岩建造(含有0.3到5—7%或更多的分散碳质物质)广泛出现在不同时代地壳的冒地槽和优地槽构造中。与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受变质的陆源碳质碳酸盐杂岩有空间关系的是细脉浸染型、网脉型和脉型金矿床。在褶皱带含碳层的矿化中可划分为两种建造类  相似文献   

6.
下扬子区中上元古界,可以分为四个构造层次.中元古界早期构造层,为一套巨厚的地槽型火山碎屑岩及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形成于1900-1400Ma;中元古界晚期构造层,为滨海——浅海——半深海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形成于1400-1000Ma;晚元古界早期构造层,为山前凹地或山间盆地磨拉石堆积,形成于1000-800Ma;晚元古界晚期(震旦系)构造层,则为砂泥质、硅质、碳酸盐岩夹冰碛砾岩建造,形成于800-600Ma.这些构造层之间不同形式的接触关系都代表着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九岭群和修水间的修水运动,形成扬子准地台的雏型;上溪群和历口群邓家组间的祁门运动是形成扬子准地台的主褶皱幕;历口群铺岭组和震且系间的休宁运动,只使地壳抬升.这些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也是推动地质历史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是与华北、杨子齐名的中国三大块体之一,是连接中亚与太平洋西岸(中国东部)的桥■,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作者认为,塔里木板块是在前震旦系结品基底的基础上,主体部分经历了古生代稳定的陆台,中、新生代陆内盆地的演化阶段;边缘部分经历了新元古代一古生代一小生代的陆完增生和相邻洋壳的消亡。在局部地区和某些阶段,由于地壳发展的不均衡,曾发牛过裂谷、裂陷柏和扭壳断裂带。依据这一构造认识划分了赋存于塔里木板块基底构造层、中间构造层、上都构造层、古生代裂谷系、中一新生代超壳断裂排、被动边缘和陆壳增生区小的成矿系列。其中,石油、天然气、钾盐、金刚石、铜、稀有金属、铅、铸和宝玉石等多种矿产均具有非常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环太平洋陆缘弧系按其演化历史不同可分为挤压型、盆岭型和裂解型三种。不同类型弧系的不同区段金属成矿分带互有差别,甚至相反,其主要原因在于:1.构造演化历史不同,板块俯冲的势态不同;2.火山岩系列和火山岩组合,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不同;3.地壳厚度和结构、基底杂岩的性质、基底构造特点和基底所赋存时代较老的金属矿化不同。在对比环太平洋成矿带各区段金属成矿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东南Au、Cu找矿的战略目标应在浙中闽西,江南古陆南缘和长江中下游;矽卡岩型Pb-Zn-Ag矿在浙闽沿海火山岩区有一定远景;裂谷式火山构造洼地可成为浅成热液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化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地层学的观点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中生代地层沉积及构造特征后,指出地层分布上虽存在“脱节”与“分离”,构造形态上存在差异和不协调,但在总体上又是统一和相成的,同于处一个构造体系之中。作者认为本区印支期地壳运动是一种和缓的、以升降作用为主的运动;地壳变形主要表现为隆起与拗陷。早期地壳上升(相当于金子运动)—由浅海逐渐变为陆地,晚期地壳上升(相当于南象运动)一形成了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其中并发生构造运动的东向迁移和沉积作用的北向迁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中国东南大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的多旋回性和迁移性,构造演化与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的关系。前寒武纪岩石圈制约本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并在三种岩石围岩石学一地球物理综合模型中反映。总结了四个主要构造期岩浆作用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并根据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在碰撞造山后近南北向刊近北东向伸展裂解,从造山带挤压碰撞向伸展裂解机制转换过程探讨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壳幔演化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拟论述的并不是“新全球构造说”或“板块构造说”这一现代的全球构造运动概念,而是概括地论述对区域的、地区的或局部的(详细的)构造进行比较的全球构造学。全球构造学是研究在1:40,000,000或更大比例尺(即最大测量范围不小于1000公里)地质图上至少可以划分出分布范围的地壳(岩石圈)构造单元。就深度来说,这些构造单元明显地属于地壳构造或深部构造的范畴,涉及到深达莫氏面的整个地壳,乃至整个岩石圈。对于地壳构造单元切忌孤立地,而应当综合地进行研究,这样才可能确切查明全球范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塔斯比克都尔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塔斯比克都尔根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 ,岩浆起源深度为诺尔特地区中地壳位置 ,成岩物质来源于地壳 ,为加里东晚期挤压构造背景下的产物。成岩机制的研究表明 ,塔斯比克都尔根岩体为地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安徽数字地震台网2009~2012年记录的421条高质量近震纵波数据,建立层状介质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对安徽中部地区(30.5~33.2°N,116~119.3°E)地壳一维速度结构进行反演,结果显示遗传算法能够较好的用于一维速度结构反演,同时得到该地区地壳平均厚度、地壳各层平均厚度及各层中P波平均速度,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基础研究提供一个合适的初始地壳模型。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拟根据地壳演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现象,对构造控制地幔脱气作用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对构造控制地幔流体——成矿物质来源——的溢出问题着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横断运动,又称横断事件,是一次发生在约3.40MaBP、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构造变动。该运动导致上新世末定型的中国夷平面解体,引发青藏地区的块状隆起,启动横断山系地貌形成,奠定了中国构造地貌格局。从横断运动开始的青藏高原构造演化,与此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有重大区别。青藏高原的形成期代表了地壳构造发展最新阶段。有必要将以横断运动为下限、以青藏高原隆起为标志的青藏高原期,从喜马拉雅旋回中划分出来,划为独立的构造阶段。谓之横断运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东南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晋宁旋回,南北板块碰撞,形成近东西向构造格局、转换块间带及交结盆地。加里东旋回至印支旋回,东南地壳由非成熟性地壳逐渐向稳定性大陆地壳过渡。陆壳的生长是以两个外隆为中心呈环带状向外扩张。燕山旋回,大陆破坏和改造,形成大陆边缘的流纹岩链。显示了地壳生长为多旋回前进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吉林克拉通广泛出露的粗粒黑云长英片麻岩是以英云闪长岩为主的TTG深成侵入体 ,原始岩浆来自幔源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 ,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形成多种岩石类型 (Gnbd、GnblⅠ、GnblⅡ ) ,后经变质构成统一古陆。古陆隆升 ,边缘滑脱和裂解并接受元古宙地层沉积。层间滑动和韧性剪切达上地幔 ,使部分太古宙黑云长英片麻岩被卷进地层 ,幔源物质加入成矿。这使人们打破原层控金矿的认识 ,将整个古陆边缘金矿床统归于构造 -成矿系统 ,依构造动力学特征的不同划分为三类 :离散型陆缘构造 -成矿系统 ,以中型金矿和Fe、Al、P、B为主 ;会聚型陆缘构造 -成矿系统 ,以金矿化和Ni、Cr为主 ;走滑型陆缘构造 -成矿系统 ,以大型金矿和Cu、Pb、Zn为主 ,该系统有助于全面认识构造特征和矿床分布规律 ,为区域成矿预测和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10多年来东南沿海找矿具突破性意义的一批矿床中,有5个各具特色的矿床及与之相类似的一批矿床(点)和矿化层位,集中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面积约为8万km2的永定一梅县-会昌地区(简称永梅会地区),构成一成矿集中区.其特点是矿床集中且规模大、埋藏浅、多类型和多层性。该区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叠置地带,自晋宁期至晚燕山期漫长的地质历史为形成多层、多类型矿床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环境;频繁的火山一侵入活动揭示了壳幔分离、地幔物质多次注入、地壳物质多次循环,特别是石炭纪以来(C1、J1、K1)三次双峰式火山活动所反映的位张环境,造就了本区成矿元素多、丰度高的地球化学场和构造应力环境;可能存在的地幔热流柱对地壳的作用是构成矿床集中的深部构造因素;区内石炭系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本区具有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石炭系铜矿含矿层位相当的合矿层位;本区中等剥蚀程度有利于寻找火山根部带或基底中的矿床。在分析该区上述成矿远景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有可能成为我国南方继德兴之后及维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后的另一个铜、多金属成矿区。  相似文献   

19.
<正> 地球的历史可划分为若干个以最上部地幔的加热(至局部熔融或完全熔融)活动、整个地壳或大部分地壳的水平拉伸,以及线状张性似裂谷构造或裂谷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为标志的地质时代。以地球和缓而不规则的整体膨胀为背景而提出的地球脉动说,可以较圆满地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泉州市区域地壳结构、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场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在第四纪中更新世之前位于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地壳运动频繁而又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现代处于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台湾动力触角"影响区,但区内的断裂不具全新世活动性,新构造运动不强烈,有史以来未见≥5.0级地震记载,属于地壳相对稳定区,未来遭遇6.0级地震的危险性不大,其地震破坏性影响主要来自周边孕震区,特别是东部海域,与"台湾动力触角"的作用和滨海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