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苏州市郊吴县唯亭镇浦田村从改革耕作制度着手,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成功经验;介绍了该村种植、养殖和食用菌生产配套,建立农、牧、渔、副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了良性循环的综合平衡,探索了在阳澄湖农区农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第一节 我国传统有机农业与综合农业生态工程 将上述五类综合性的农业生物群落,即植物综合体、动物综合体、腐食生物综合体、土壤生物综合体和水生生物综合作,按其间的生态关系进行最优配合,从而将农业生态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系统地组接成综合的农业生态工程系统,使现有的简单的以至单一的农业生态系统逐步转变为复杂的以至既有类似天然顶极生态系统那样的生态结构、功能和效益,又有超过石油农业的经济功能和效益的农业生态系统。这样的农业生态系统再不只是农、林、牧、副、渔五业结合的系统了,而是可以客纳上十种以至无限多种产业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这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相似文献   

3.
种桑、养蚕、养鱼相互配合,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发挥生物生产潜力的一种综合养鱼模式。珠江三角洲称之为“桑基鱼塘”(mul-berry-dike fish pond),太湖流域称“桑田鱼塘”或“桑塍鱼塘”(mulberry-plotfish pond)。 “桑基鱼塘”实质上是一种复合人工生态结构,即桑-蚕-鱼水陆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子系统——鱼池。通过鱼池把桑、蚕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化成高蛋白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推进东安县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依托东安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东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选取20个要素指标,建立了由生态经济、生态发展、生态社会、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东安县生态文明创建条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主要结论为:东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9年以来,东安县生态文明建设基础逐年向好,综合指数逐年提升,具备较好的生态文明创建基础;从各个子系统评价结果来看,东安县生态文明建设各个层面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生态经济和生态发展层面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河北省沽源牧场为例,用系统工程的模型方法探讨实现坝上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途径。作者采用系统动态模型作为主干模型,表现整个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反馈关系,用蒙特卡罗法模拟风蚀对土地肥力的影响,综合运用定性定量技术、系数模拟、灰色系统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测,借助电子计算机建立一个能够反映坝上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势态和变化规律的“生态经济实验室”;并以实际工作经验和定性分析为基础,制订若干方案,根据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寻求农牧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大亚湾惠州岸段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就是实现经济开发与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效益表达工,并运用该表达式,从大亚湾海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得出了惠州大亚湾沿岸地区在1994年-2010年间工业发展的合理速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庭院的开发利用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生态经济角度出发,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联系安徽省阜阳地区农村庭院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生态经济典型实例,阐述农村庭院开发利用的意义和潜力,并分别从生物共生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环境适应原理以及系统工程优化方法对农村庭院开发中应用的生态工程的类型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加以总结归纳,以探讨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相互促进,达到既提高庭院生态经济效益,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途径。本文对加快农村生产结构调整和庭院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镇以“综合型”、“粮—桑协调型”及“蚕桑型”为发展方向的三种类型农业生产结构进行模拟优化,取得不同情况下的优化方案,为珥陵镇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最优。三个模型优化方案在保证一定的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可以使珥陵镇农业生产总收益分别提高19.6%、28.8%和45%。  相似文献   

9.
京溪园山坑田的改造、开发、利用是以坡顶、坡腰和坑底构成能量的良性循环、建立立体农业模式为其特点的。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已成为山坑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商品经济的有效途径。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新格局,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京溪园山坑田立体农业模式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至布加勒斯特的飞机上,当我们鸟瞰大地的时候使我们醒悟到地球上适于人类生存的地盘是十分有限的。人类必须知晓生态学知识,自觉地保护和充分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资源。罗马尼亚有坚实的生态农业基础:1.农、林、牧、副、渔用地比例为15:10:7:1:1,具有生态平衡、经济协调的国土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2.注重发展综合型农业和商品经营,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好;3.国家政府重视生态农业理论思想的贯彻,指令全国农村实行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培育生态适应性强的动植物良种,开辟自然能源,建设优美的农村居民点等等。此外,农业(包括林,牧等等)研究所及其下属实验站以网络形式遍布各地,且都是研究与生产结合的综合体,生态色彩很强。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社会科学院马传栋副研究员著的《城市生态经济学》一书,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城市生态经济方面的学术专著.全书分四编十八章,34万字.第一编主要论述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及实现城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等问题;第二编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四川省丹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基于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评价2001-2010年四川省丹棱县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并分析土地生态系统协调度的动态变化,探讨丹棱县在眉山市所处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丹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好转趋势,但至2010年仍处于敏感级和预警状态,综合生态安全值由0.630 6增长至0.697 2,其中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值由0.236 6增加至0.327 9,但自然和社会生态安全值分别由0.262 3和0.131 7下降至0.253 9和0.115 3.2001-2010年土地生态系统协调度由0.670 9下降至0.535 6,从2007年起系统处于不协调状态.从2008年起丹棱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高于眉山市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承载力的起源、演化与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进行了评述。生态承载力内涵可以概括为“特定时间、特定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对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支持能力以及生态系统所能持续支撑的一定发展程度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今后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是:研究对象趋向多元化,研究领域呈现交叉综合趋势;生态脆弱带将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地区;研究重点将继续向动态模拟化方向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手段将不断应用于生态承载力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理论界一个常异常新的问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概念的探讨,揭示出介于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之间的“过渡循环”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枢纽;并依此为基础,阐述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十大特征,分析了这一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条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平衡存在着内在联系 ,生态经济平衡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 ;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是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 ,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的协调统一 ;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及评价的方法,阐述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出土壤健康在农业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在建立生态农业最优化模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选择苏南丘陵区驸马庄村为基点,以稳粮、扩饲、促养、增收为总目标,通过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建立人工草场,协调粮、饲、经作物比例,改进生产技术,使粮食稳定增长,促进了畜、禽、鱼养殖,初步建立起农牧渔结合、种养加协调发展的体系,提高了自然资源与劳力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金华生态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华生态建筑 (包括生态厕所 )是指能够进行自身良性循环的绿色建筑物。它有三个特点 ,即地下设有沼气净化池、屋顶覆土种植或养殖和墙体垂直绿化 ,并具有节土、节水、节能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两大优点。目前 ,已经在城乡得到初步应用。实践表明 ,政府在生态建筑的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 ,生态建筑的推广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不断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条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平衡存在着内在联系生态经济平衡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是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生态、经济和三效益的协调统一;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质。本文由此出发,论述了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几个关系问题,诸如“自我维持”与高投入高产出的关系;组分的多样性与发挥优势的关系;小规模经营与大规模发展的关系以及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