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群落8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华山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野外大量调查基础上,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等指数,对林区华山松群落中8个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值大小依次为华山松、锐齿栎、披针叶忍冬、漆树、甘肃山楂、毛栗、辽东栎和少脉椴。华山松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988 8,其次是锐齿栎,为0.877 6,少脉椴最小,为0.352 9。该群落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低,表明多数种群间竞争较小。建群种华山松与其他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为0.079 1~0.101 3,而其他种群与华山松间生态位重叠值却较小,为0.015 4~0.069 0,华山松与毛栗的重叠值最大,为0.101 3,华山松与少脉椴的重叠值最小,为0.079 1。生态位相似比例在0.5以上的种群对有4对,占14.28%,分别是华山松-锐齿栎、华山松-披针叶忍冬、锐齿栎-披针叶忍冬和锐齿栎-漆树种群对,在0.5以下的有24对,占85.72%,表明群落中多数种群对资源利用的相似性程度较小。作为中国华山松的分布地之一,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具有暖... 相似文献
2.
毛竹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生态位空间分割法,分别考虑资源利用率与否测定毛竹混交林多维资源空间中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宽度及多维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考虑资源利用率与否对多维生态位宽度的测定有较大的影响,毛竹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的多维生态位宽度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竞争力密切相关,同一生境中物种的多维生态位重叠可通过生态位分化而减少竞争,研究毛竹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对毛竹混交林营造具有指导作用.表8参24. 相似文献
3.
生态恢复过程中华山松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比较--以巫溪县红池坝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群落样方为一维综合资源位,研究了炼山后华山松(Pinus armandii)针阔混交群落与天然林中主要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并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天然林中种群生态位特征来预示华山松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发展动态.结果表明:①依照各种群在两种林分中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动态,种群可分为生态位扩展型种、生态位衰退型种、生态位稳定型种和生态位敏感型种、②在华山松群落中,大量侵入的乡土树种已具有了较大的生态位宽度,但群落中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很高,显现出人工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分化不良,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的组成结构不稳定.③天然林中大多数乡土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较之在华山松林中大为增加,但由于长期协同进化,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种间竞争较缓和,群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④天然群落比人工群落的种群生态位配置更优化,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在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积极作用,尽可能以天然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作为有益的参照以指导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的实施.图2表3参17 相似文献
4.
通过样地调查比较分析了沙质海岸带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这2种重要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依照各种群在2种林分中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将其划分为生态位扩展型、衰退型、敏感型和稳定型4个种群类型;天然林中的演替优势种在木麻黄林的灌木种群中已有较大数量的分布,且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但由于人工林生态位分化不良,种间竞争相对激烈,群落组成不稳定;天然林中大部分乡土树种生态位宽度较之在木麻黄林中大为增加,但除敏感型种群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雀梅藤(Sageretia thea)以外,天然林中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之在木麻黄林中有所降低,说明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天然林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竞争相对缓和。总体来看,以乡土树种为优势种的天然林生态位配置比人工林更优化,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更有意义,因此实现乡土树种与木麻黄的合理配置对建设稳定型沿海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20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浮叶眼子菜、莎草、藨草等占据较窄的生态位,生态位发生明显特化.苔草、海乳草、黄花蒿、赖草等占据较宽的生态位,生态位泛化比较明显.根据生态位宽度指数将湿地植物分为4个生态类群.在20个优势种群构成的380个种对中,有71个种对间表现出生态位重叠,占整个种对的18.68%.说明优势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现象并不普遍,各种群间生态位明显分离,因此不同种群利用资源的方式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7.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类型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6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林、栲树林、野含笑-钩栗林、青冈林、虎皮楠-甜槠林、乌冈栎-青冈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描述.从各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不同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大小不同,栲树林和野含笑-钩栗林物种多样性较高,虎皮楠-甜槠林和乌冈栎-青冈林物种多样性较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小于乔木层和灌木层.与邻近4个山地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相比较,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纬度位置高的黄山和大别山要大,但比纬度位置低的乌岩岭和缙云山小. 相似文献
8.
人工封育区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以宁夏盐池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3种不同措施下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结果表明: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和新疆猪毛菜(Salsola sinkiangensis A.J.Li)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它在该区的优势地位,其生态位宽度远远高于其他物种,并且出现下降的趋势;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值,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较高的Pianka生态位重叠值都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宁夏盐池不同封育措施下的植物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柳林堡人工封育草场不同措施(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对照区)下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的主要建群种生态位宽度均有较大的差异,老封育区宽度值最大的是耐旱性极强的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丝叶山苦荬(Lxeris chinensis var.graminifolia(Ledeb.)H.C.Fu)、叉枝鸦葱(Scorzonera divaricata Turcz.),说明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封育区植被有旱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新封育区的优势种是丝叶山苦荬、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刺沙蓬(S.ruthenica Iljin),且4种植物生态位宽度接近,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更为均衡;对照区的优势种是黑沙蒿、苦豆子、刺沙蓬,宽度值分别为0.729、0.666、0.540。同时,3种措施的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指数,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人工封育区沙化草地植被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对宁夏人工封育草原进行野外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封育外围区、边缘区、核心区3种不同措施下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以揭示人工封育区沙化草地植被生态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人工封育区,重要值之和较大的为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刺沙蓬(Salsolaruthenica IIjin.),分别为689.53、455.83。外围区与边缘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均为黑沙蒿,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6、0.790,核心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生态位宽度为0.640,是人工封育区的优势种。生态位重叠计测结果表明,植被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生态位重叠度平均值和重叠对百分数表现为外围区〉核心区〉边缘区。不同封育措施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差异表明适度封育有利于草地植被恢复,但随着封育时间延长,植物的再生和幼苗的形成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11.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黄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植物种类较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较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温带分布的属多于热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2.
13.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垂直格局与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地生态系统中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导致植物群落的垂直性分布,这是形成植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性原因。了解和分析不同区域植物群落的垂直性分布规律和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对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调查,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Species Analysis)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对不同海拔高度的群落进行划分,对决定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猫儿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可以分为7个群落类型,其代表树种分别是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栲树Castanopsis fargeisi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铁椎栲Castanopsis lamontii、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r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2)在中亚热带,海拔对山地植物群落形成起决定性作用;(3)土壤是仅次于海拔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土类和土层厚度对森林群落的影响较大。在中亚热带森林生态保护和恢复过程中,按照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群落特征选择种植合适树种,按照当地土壤条件选择适当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能加快生态恢复的进程,提高生态保护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森林土壤呼吸异质性的影响因素,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甜槠(Castanopsis eyrei)、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tenuifoli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碳通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值,... 相似文献
15.
森林保护对减缓全球变暖有着重要意义。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土壤、物种构成差异很大,因此其碳汇功能也各不相同,油松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为了摸清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储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测定的方法,于2011—2012年期间对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碳储量进行了取样测定,估算了其碳储量。结果表明:油松单株平均含碳率为51.91%,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阔叶树种及灌木的含碳率;经估算贺兰山油松林总有机碳储量为13.39kg.m^-2,其中立木碳储量为2.98kg.m^-2,地被层有机碳碳储量为0.86kg·m^-2,土壤层有机碳储量为9.55kg.m^-2,土壤碳储量占林分碳储量的70%以上,是油松林有机碳的主要储存库。总体来看,针叶林的固碳能力要高于阔叶林,在营造固碳林时应优先考虑针叶树种。从分布格局来看,东经105.80°~106.15°,北纬38.36°~39.00°,海拔2000~2400m的区域是油松林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贺兰山森林有机碳的主要分布区,该区域是保护区碳平衡研究和碳汇管理应该关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Huang Naiwei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998,(2)
自然保护区除了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功能,还具有开展科学研究、资源持续利用示范、开展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效应。本文针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阐述了该保护区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功能区划分,进而揭示了该保护区在现有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所发挥出的综合功能效应,可为全国同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抚育强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利用LI-810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不同强度抚育后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量土壤表层10 cm处的温度和湿度.4块油松人工林样地的抚育强度分别为20%、30%、40%和50%,对4块抚育样地及1块对照样地进行3种处理:切根去凋、去凋和对照.结果表明:切根去凋处理条件下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去凋处理条件下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差异(P<0.01),抚育强度为20%、30%和40%样地6、7月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1);对照处理条件下,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差异(P<0.01),抚育强度为30%和40%样地6、7、8月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1).土壤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显著相关(P<0.01),且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30%~74%,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