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它有效地落实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这一基本法律制度,为区域和流域水环境治理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河长制”:破解中国水污染治理困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云南、河南、河北、湖北等地,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正在适应属于自己的一个新头衔--河流的"河长"、湖泊的"湖长"、水库的"库长"."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从流域水污染防治看“河长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框架 从"九五"期间的淮河流域开始,我国的流域水污染防治一直在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以1993年应对准河水污染事故为标志,中国对流域水污染宣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域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概述了我国水污染现状和特点 ,分析了造成流域水质恶化、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 ,提出了流域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岁月中,发达国家大多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环保道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害。然而崛起  相似文献   

6.
注1:根据江苏省省长季允石同志在2001年9月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进一步增强 治理太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苏太湖流域国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53%,占全省总面积19%,太湖湖体全部在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30亿元,占全省42%,财政收入342亿元,占全省40%,在现代化建设中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与此同时,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降低了两个类别,环境污…  相似文献   

7.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背景 1988年3月,原国家环保局发布《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98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环保局发布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对企业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此后,云南、贵州省于1992年,辽宁省于1993年,上海市、江苏省于1997年,在地方法规或环保条例中规定对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实行许可证管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静  王永桂  陈岩  赵琰鑫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566-4575
收集我国2006~2016年间874起突发水污染事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近11年来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事件频数最高(108次),2007年水污染事故数骤减(62次),此后至2016年,突发水污染事件频数大体上和GDP呈正相关上升趋势;事故频发期为3~9月,即春季和夏季为污染事件的高发季节;突发水污染事件空间分布分异较明显,华东、西南和华南三大地区事件频数占全国总频数的69.2%,事故发生地主要集中在重庆、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浙闽片河流污染事件数量较为密集,占总数的74.4%;从2006、2011到2016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区域有着从北向南扩散转移的趋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鄂渝地区事件频数较高;省级行政区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次数与人口、交通事故数、工业企业数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位工业企业数产出下的环保机构数、环保系统人员数和人大政协环境提案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影响中国"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为污染物排放浓度效应、强度效应、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并对各效应引起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污染物排放浓度因素和强度因素对水污染物的减排具有积极效应,而技术因素和最终需求因素均起到负面作用。(2)总体而言,影响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变化程度大的行业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工业方面主要集中在化工、食品、造纸、纺织、冶金、煤炭、石油和供应行业,大多为高耗水、高排放的行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一直是环境保护中大力重视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在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中,做出了在政策与管理力度及思想认识上的改革,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与治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最大力度的保障中国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得到全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所谓"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这个制度是江苏省无锡市处理蓝藻事件时的首创.这些年来,云南、河南,河北等地在治理污染过程中也纷纷效仿.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水污染控制对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至今收效甚微,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短短四年间,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管理手段、执法力度、公众参与度、学术研究情况及中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主张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中国政府和人民选择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道路。这是迈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社会需求变化的客观反映。作为一个特殊事件,松花江水污染注定要成为观察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性变化的载体,并见证中国未来环境保护事业更伟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海河流域“十二五”期间突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水环境改善和跨界水协调的污染形势,提出了饮用水、城市水和跨界水为重点的“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以“三水”为重点,依托骨干治污工程,创新水污染防治政策,规范重大经济活动,合理调配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节水优先、增流为本、贴近民生、跨界协调,集中解决一批海河流域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努力为海河流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当下。应对气候变化俨然成为环保领域的头等大事:在国内举行的众多环保活动中。几乎出言必称“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成为新宠。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分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规划分区管理是国内外流域治理的普遍经验,为逐步改变中国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两张皮”的局面并促进两者的真正结合,阐述了进行流域规划分区的必要性和意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强化了分区、分级和分类防治的策略,构建了流域一控制区一控制单元的三级规划分区管理体系,提出了分区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流域、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范围及边界的划分方法,将8个重点流域划分为37个控制区、315个控制单元,确定了“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格局。同时筛选出118个重点控制单元,分为水质维护型、水质改善型和风险防范型3种类型,分类制定差异性的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为未来流域的精细化水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专项治理"作为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中非常态化治理手段和政策工具,具有本土化政治实践的现实特征,如继承中国传统的政治管理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动员策略,蕴含国家建设初期"短平快"的追赶激进心态等。具体实践中,其运作机制还呈现出在治理时机选择,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独特性,这类特征使得专项治理在实践中较易实现政府部门自我满意度的提升、发挥矩阵式国家治理结构优势,形成政府部门对其使用偏好;但由于公共管理者和民众在公共政策选择中相互冲突的期望值和价值观,专项治理也忽略了政府能力的长期建设,片面强调以特定事件作为治理导向,并导致治理模式单一,过度依赖中央政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对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在剖析水污染防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十二五"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总体定位,提出了包含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在内的目标指标体系,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设计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等6项战略任务,制定了基于"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空间战略,较全面地列出了保障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描绘出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战略与政策框架,可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等工作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