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井下抽至地表的酸性矿井水含溶解性碳酸盐,当用熟石灰中和时,溶解性碳酸盐与石灰作用形成不溶性碳酸钙。原水(即未经处理的矿井水)中因有溶解性碳酸盐的存在既增加了中和酸性矿井水的石灰用量,同时又增加了处理过程中的污泥产量。实验室试验表明,在加入石灰之前先让矿井水曝气(这一过程称预曝气),溶解性碳酸盐则以二氧化碳气体形式而被除去。三家酸性矿井水处理厂试验结果显示,预曝气技术是降低含溶解性碳酸盐酸性矿井水处理成本的有效方法。这三家长期应用预曝气技术,既大大地降低了矿井水处理费用,又能使处理的矿井水严格地符合有关的排放标准。本文就酸性矿井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碳酸盐的组成和化学性质,以及水处理试验结果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含铁酸性矿井水治理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铁酸性矿井水是矿井外排水中的一种污染及危害极大的废水,采用传统处理虽能达到中和的目的,但除铁效果不甚理想,出水水质不稳定、易返色。本文针对含铁酸性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和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净化技术,即两级综合法处理含铁酸性矿井水,不仅能同时达到中和、除铁的目的,而且出水水质完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且出水24h后不返色,该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含铁酸性矿井水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以及沉积物的综合利用,对煤矿含铁酸性矿井水的综合治理新途径进行了理论探讨。实验表明,本法具有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沉积物能综合利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徐州矿务集团旗山矿特大水量酸性矿井水突水灾害应急处置的工程实践为例,分别就韩桥矿、旗山矿、白集矿在应急状态下采用的处置工程进行了论述。实践表明,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塌陷区、排水渠及小河道等,以石灰中和法处理特大水量酸性矿井水,是最快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案。本实践为类似突水事件的环境应急处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酸性矿井水的产生及其对邻近溪河带来的潜在污染,是煤炭开采一个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这个问题的传统解决办法是用碱中和酸性矿井水,但这是费钱的长期性治理措施。美国矿业局一直在尝试另一种办法即人工湿地法处理酸性矿井水。据称沿阿巴拉契亚至少有5000英里的水路受到矿井水的污染。问题的根源是:当硫  相似文献   

6.
应用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同时水解平衡原理,对采用中和法净化煤矿酸性矿井水对去除Pb、Zn、Mn、Cu、Fe、Al等的最佳pH值和废水中的极限最低浓度进行了计算;对中和法净化酸性矿井水的操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煤矿酸性矿井水的形成及主要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酸性矿井水是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一种重要类型。煤矿酸性矿井水是煤矿开采中由于硫铁矿与空气、水接触,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地球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危害矿井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有害矿井排水。文章首先分析了酸性矿井水的形成机理,然后从酸性矿井水的危害入手,分析评价酸性矿井水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酸性矿井水的处理技术进行总结,最后展望酸性矿井水处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酸性矿井水的处理一般用碱中和的方法。石灰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因此常用石灰作中和剂来阋整酸性矿井水的 PH 值,以使酸性废水达标排放。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常常出现投加等量石灰却得不到相同结果。如何确定达标排放所需的石灰量,笔者在永定矿务局瓦窑坪煤矿马东污水处理站进  相似文献   

9.
淄博煤矿区矿井水的化学形成及其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矿井水形成过程,对于防治采矿活动引起水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淄博煤矿区矿井水为例,分析其形成过程并利用化学平衡热力学法对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矿井水的形成分为产酸过程与中和过程;矿井水的化学性状是由两过程相对作用程度确定;该矿区矿井水的硫酸根源于黄铁矿氧化,钙、镁离子不是来自通常认为的方解石与白云石,而是方解石和绿泥石。  相似文献   

10.
酸性矿井水的形成与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铁矿在有水有氧的条件下被氧化和有机硫被氧化细菌分解均产生酸性矿井水,在还原细菌作用下,Fe2+被氧化成Fe3+,Fe3+继续氧化硫铁矿也产生酸性矿井水。酸性矿井水中的金属离子如Al3+、Mn2+、Zn2+、Cu2+等,或因酸性矿井水的溶解作用或因它们的硫化物被氧化形成;酸性矿井水中的主要阴离子是SO2-4和少量的Cl-,当酸性矿井水的酸度不足以中和地下水的碱度时,还有不定量的HCO-3、K+、Na+、Ca2+、Mg2+等来源于地下水,且高于地下水中这些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