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MC/GS联用仪,对鸭绿江丹东段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进而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多环芳烃类进行定量测定与评价,进行了该江段有毒有机物名录筛选研究,提出了优先监测有机污染物的名单。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以下简称《名录》)。文章对截至2020年5月1日各省(市、自治区)公布名录中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我国需要风险管控或者修复地块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重金属、石油烃和多环芳烃是常见的污染物,且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复合的多种污染物并存现象普遍。在此基础上,对完善省级名录信息公开提出了3点政策建议,供有关环境管理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鲍建国 《交通环保》1996,17(4):11-13
造成港湾水体有机污染的污染物有内源性有机污染物和外源性有机污染物。内源性有机污染物的发生量可利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方程式进行估算外源性有机污染物可以依据现行的规范进行直接测定。为减少有机污染物对港湾水体的污染,宜采用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时间和空间分流等的防治对策,以实行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王兵 《山东环境》1998,(A12):75-75,105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淄博市饮用水源地-湖田分水站的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进行了污染源调查,分析了污染物来源,根据《美国环保局优先污染物表》对其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5.
钢铁厂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DX-502树脂富集等前处理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等检测手段,分析钢铁厂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定性出以芳烃类、酚类为主的73种有机污染物。采用多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就其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甲酚、萘、苯、酚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工业废水中氯苯等6种有机污染物的RP-HPLC分离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氯苯等 6种有机污染物 ,对影响分离测定的诸因素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最佳色谱分离条件 ,并用于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 ,回收率在 97%~ 10 3 %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湘江流域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8个重点城市生活饮用源地水质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中108种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含量均处在较低水平。对湘江流域有机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有机污染物排放监测和控制管理,并定期对地表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P&T-GC/MS和SPE-GC/MS分析技术首次对汉江(湖北段)有机污染物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监测,共检出5类36种标定有机污染物,9类43种疑似有机污染物,共计11类29种有机污染物。浓度范围为0.03μg/L~26.7μg/L,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关有机物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水体有机污染生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利用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强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为了深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落实精准治污,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有毒有毒大气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开展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优先控制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研究.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法建立备选名单;针对备选名单中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危害信息收集,采用两步筛选法,以危害筛选指标、暴露筛选指标、持久性/生物蓄积性筛选指标共包含10项内容进行赋分求和,筛选出高分值的污染物建立候选名单;在候选名单基础上,从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监测方法三方面进行筛选,形成优控名录.筛选形成的优控名录包括苯、环氧乙烷、二英类、砷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甲醛、氯乙烯、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氯甲基甲醚、铍及其化合物、三氯甲烷在内的12种(类)污染物,可为“十四五”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环境管理及今后京津冀优控名录的公布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参照美国EPA的水中优先检测污染物以及我国优先检测污染物的名单 ,重点检测了有机污染物在焦化废水的分布 ;采用多污染物分析与评价对焦化废水分别从人体健康影响度 (AS1 )和生态环境影响度 (AS2 )两项指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定了几种有机污染物在双组分有机相与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结果显示污染物在这种两相体系间的分配系数与构成有机相的两种有机溶剂对污染物的萃取常数及体积份数有关,并对污染物在有机相存在分子缔合时的分配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指标评价方法,包括: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体系;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权重分析;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动态跟踪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进展情况,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膨润土改性及其在分散大红溶液脱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采用新型无机—有机改性方法,对浙江临安膨润土进行改性,有效地将双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引入膨润土层间,从而提高了有机膨润土的亲油性和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序批的方法考察了活的和灭活的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COD的初期吸附率之差异,推算了吸附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值,并对厌氧颗粒污泥初期吸附有机污染物前后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初期吸附作用主要表现为物理吸附,占总吸附去除COD的70%多,其次为生物吸附,大约在总吸附去除COD的20%~35%之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厌氧颗粒污泥表面上的一些功能基团参与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这些基团包括-OH、-CH2、-CH3、P-H、C=O、C-N及S=O。  相似文献   

16.
张雪婷  阳海  聂信  万泉  易兵 《地球与环境》2021,49(6):737-749
海泡石是一种典型的纤维状富镁硅酸盐粘土矿,广泛地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空气净化和水体污染物吸附等领域,然而海泡石表面Si-OH反应活性尤其是与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机制尚未有清楚的认识。本文综述了海泡石对水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吸附与降解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海泡石对有机染料、有机农药、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等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吸附情况,然后探讨了海泡石在深度氧化技术中通过界面吸附或者助催化协同作用提高了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海泡石在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中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海泡石Si-OH在深度氧化技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为海泡石矿物治理有机废水方面的拓展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有机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GC/MS的分析方法,对苏州河上海市区四个河段的表层沉积物所含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的总化学好氧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丰度含量。结果表明,四处河段的底泥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污染,每处河段均检验出了超过 100种的有机化合物,COD在20,000mg/kg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钢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排放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控对策。首先,阐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并进行来源和特征分析;其次,从钢铁行业产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三个主要工艺(焦化、电弧炉冶炼和烧结)分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原理、过程及产生量;最后,提出钢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控手段,包括源头预防、电弧炉冶炼和烧结等工艺过程控制,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终端治理方法三个方面,并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控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焦化废水的多污染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参照美国EPA的水中优先检测污染物以及我国优先检测污染物的名单,重点检测了有机污染物在焦化废水的分布;采用多污染物分析与评价对焦化废水分别从人体健康影响度(AS1)和生态环境影响度(AS2)两项指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废纸造纸废水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同时厌氧-好氧反应器处理广东某造纸厂废纸造纸废水,平均出水浓度COD为89.70mg/L,VFA为0.89mg/L,达到了GB3544-2001《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选用GC-MS联用仪对废纸造纸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测定,共测得有机污染物89种,其中8种有机污染物被列入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在进水的50种有机物中,32种有机物被完全去除。通过分析有机污染物在各工艺段的分布情况,揭示其在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的降解与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