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毒窒息事故是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常发事故之一,多发生在封闭或半封闭设备,地上有限空间和地下有限空间,施害物主要为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和甲烷(沼气)等。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一大批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由于新工人群体的总体文化素质低,自身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缺乏,一些管理者对中毒窒息危险危害认识始终存在盲区,导致同类职业中毒事故悲剧不断重演,使农民工、临时工或新工人成为中毒窒息事故的主要受害对象。为有效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笔者结合几起中毒窒息典型案例,阐述发生中毒窒息的5点原因以及从中汲取的2个教训,即必须按照规章作业和施救必须以自身安全为前提,总结中毒窒息场所安全作业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2月12日,卫生部公布2 0 0 3年我国重大职业中毒情况。2 0 0 3年卫生部共收到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报告4 6起,涉及人数6 39人,死亡6 1人。卫生部表示,2 0 0 3年发生的职业中毒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中毒物质多为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4 6起职业中毒事件中有2 0起为硫化氢等窒息性气体中毒,中毒人数178人,死亡34人;二是氯气中毒事故波及范围广,影响人数多,去年发生的4起氯气中毒事故,涉及人数达2 6 0人。2003年全国职业中毒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中毒窒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与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并给出了预防中毒窒息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全与健康》2007,(8):47-47
进入地窖、井下等密闭场所作业时,往往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窒息是因为久不通风.二氧化碳溶度增加,以及腐败物质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人体中毒缺氧。因此,人进入这些密闭场所以后,极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严重的可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急促、嘴唇青紫,呼吸困难,从而导致中毒窒息。  相似文献   

5.
如何防止密闭空间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统计资料,近10年来全国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14089例,死亡1605例,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主的窒息性气体中毒表现突出,其中一氧化碳中毒3952例,死亡585例,硫化氢中毒1266例,死亡466例,两者占总中毒例数的37.04%,占总死亡例数的65.48%,而且一半以上的重大职业中毒都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窒息性气体职业中毒特别喜好密闭空间,这是由两者的特点造成的。所谓窒息性气体,是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主要的致病环节是引起机体缺…  相似文献   

6.
《安全与健康》2005,(2S):47-47
进入地窖、井下等密闭场所作业时,往往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窒息是因为久不通风,二氧化碳溶度增加,以及腐败物质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人体中毒缺氧。因此,人进入这些密闭场所以后,极易出现头晕、头痛、耳呜、眼花、四肢无力,严重的可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急促、嘴唇青紫,呼吸困难,从而导致中毒窒息。  相似文献   

7.
对建筑施工的人工成孔灌注桩桩井挖掘作业中发生缺氧窒息和中毒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本省成功地避免两起缺氧窒息和中毒事故的工作实践,提出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统计资料,近10年来全国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14089例,死亡1605例,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主的窒息性气体中毒表现突出,其中一氧化碳中毒3952例,死亡585例,硫化氢中毒1266例,死亡466例,两者占总中毒例数的37.04%,占总死亡例数的65.48%,而且一半以上的重大职业中毒都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场所。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碳是剧毒性气体之一。它对人体健康危害甚大,严重者可窒息致死。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在冶金厂矿是屡见不鲜的。为了警戒一氧化碳的危险浓度,必须有灵敏、快速、准确和轻便的监测仪器。目前我国冶金厂矿对一氧化碳主要是采用检气管法、比色法、红外线法及气相色谱法等来测定。这些方法都不能显示出瞬间浓度,当达到危险浓度时更无法报警。我们研制的携带式一氧化碳警报器操作简单,灵敏快速,安全可靠,连续自动,携带方便,能随时反映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一旦达到危险浓度就及时发出警报信号。  相似文献   

10.
对建筑施工的人工成孔灌注桩桩井挖掘作业中发生缺氧窒息和中毒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本省成功地避免两起缺氧窒息和中毒事故的工作实践,提出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下排水管道作业中毒事故的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排水管道施工维护作业中。经常需要进入排水管道(井)内进行拆除堵头、清淤疏通等作业,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中毒窒息伤亡事故。最近,建设部专门发,对各地在地下排水管道施工维护作业中发生的数起中毒伤产事故敝进行了通报.较为典型的有2005年4月29日湖北仙桃市仙桃大道污水管网疏浚工程中毒事敝,5人死亡;同日浙江宁波市排水泵站维护作业中毒事故.4人死产;2005年7月2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山咀镇工业与城市污水合排应急工程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湘潭某群采锰矿重大中毒窒息事故的经过,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有限空间气体危害典型事故由于一般人对各种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可能造成危害认识不清楚,近年来,无论在生活还是在生产中,常有一些特殊的、用途各异的有限空间因易燃易爆、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自然生成和聚集,使处在其中或在附近的人员受到伤害,其伤害形式以窒息、中毒为多,也有因这些气体意外着火被灼伤或因爆炸受到物理伤害的。例如:  相似文献   

14.
<正>这些行业企业易发职业中毒在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企业及电子、皮革、玩具、工艺品、家具制造等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职业中毒事故易发。如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电子制造企业,对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较高,当车间通风不畅、有毒有害物质聚积时,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构成危害,引发职业中毒。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窒息。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  相似文献   

15.
事故过程2005年,济南市连续发生了几起地下管井作业场所中毒事故,造成多人死亡;2005年7月11日,济南市信泰德装饰有限公司的两名工人,在车站街为济南铁路会议中心清理下水道时,先后在3m深的污水沟里窒息死亡;2005年7月22日,济南市长清区某施工队职工在清理长城炼油厂的污水池时,两人在污水池内中毒窒息死亡。事故原因这几起事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第一名工人中毒晕倒后,其他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救援,前赴后继,造成群死群伤。上述事故发生后,济南市有关职能部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认定几起事故均属于…  相似文献   

16.
谢添禄 《劳动保护》1996,(11):45-45
井下急性一氧化碳群体中毒事故浅析福建省漳平煤矿谢添禄1995年1月8日15时,福建省龙岩市某联办煤矿主平峒与建运巷交叉点发生煤层自燃,导致井下工人急性一氧化碳群体中毒事故,死亡1人,重度中毒8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0万元。尽管这起事故发生在乡镇煤矿,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矿山逐步改用吊罐法掘进天井,炮烟中毒事故不断减少。但1979年,天井炮烟中毒事故又有所回升,同时,事故发生后,往往由于抢救措施不当而扩大伤亡。因此,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天井中炮烟中毒的预防炮烟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是炸药爆炸时负氧平衡的产物,比空气轻,对人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其对人体血色素的亲和力比二氧化碳大250~300倍,阻碍氧与血色素的正常结合,使人体缺  相似文献   

18.
罗时 《劳动保护》2013,(2):92-93
今年以来,一些行业与企业连续发生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2012年5月7日,江苏省溧阳市志伟建材厂1名工人在检修炉窑时因煤气中毒窒息,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5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昌达天然气公司城市天然气管道管线对接过程中,1名施工人员中毒窒息,另有2名施工人员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8月29日,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肖家湾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5人死亡、1人失踪、54人受伤,据卫生部委派参与事故救援的北京朝阳医院郝凤桐主任医师介绍,这起事故绝大多数伤亡人员存在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上述血的教训向有关行业与企业警示: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造成群死群伤的无形杀手.掌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置原则,提高应对能力,是安技部门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致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因此,积极稳妥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硫化氢中毒尤为必要。下面,先看两个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1.1999年8月7日,某厂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管道泄漏,9点15分,一职工巡检时被熏倒。班长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在救人过程中,因所戴防毒面具不能防硫化氢,故也被熏倒,造成两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这起事故是职工巡检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班长施救时错戴了防毒面具所致。2.2000年1月21日,某厂催化装置精制工段酸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  相似文献   

20.
王燕妮  李静  张振超 《安全》2024,(1):14-21
为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FTA)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致因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建立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树并求出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其次,将基本事件进行归类和修正后得到ISM的致因因素;再次,利用ISM理论构建7个层级的表明致因因素间关系的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果表明:ISM层级间存在根本影响因素向间接影响因素递阶,进而向直接影响因素递阶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根本影响因素的管理提高间接影响因素的安全状态,从而降低直接影响因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