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土壤形成的自然环境特点,成土母岩、母质等方面了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特征,为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牧业合理布局、土壤污染防治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土壤背景值制图及其与其他地球化学图的异同;并在论述了国内外土壤背景值制图的方法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制图的技术关键在于制图单元的选取和数值的分级.制图单元可根据资料的完整性及地质环境特征宜地选取,而数值的分级,尽管现有的方法各有所长,但要使所制的图在确实能够反映土壤地域差别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就应力求建立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对硼在我国34个省(自治区)、市的40种主要土类中的含量研究,提出硼在土壤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并对影响其分布特征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集了该园区及周边土壤46个样品,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r、Cd和Ni的含量,并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土壤中Cu、Zn、Pb、Cr、Cd、Ni的背景值分别为36.2、118、49.2、40.6、0.125、15.3 mg/kg;Cu、Zn、Pb、Cd的含量高于河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b为极强污染,Cu、Zn、Cd为中等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序为PbZnCuCd,表明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具有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土壤中溴,碘的背景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国八百余个表层土样的分析测试,获得了中国土壤中溴、碘背景含量的总体水平及在各土类中的含量,相对于地壳丰度,中国土壤中溴、碘普遍得到了富集,溴、碘含量分异变化较大,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影响中国土壤中溴、碘含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土壤吸附体的含量以及某些特殊母质。 相似文献
9.
10.
11.
土壤和底泥中砷、铬、锰测定的前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了土壤和底泥中砷的前处理技术,其目的是能对土壤、底泥中砷、铬、锰在一次前处理中制备成试液,比色法分析。试验表明,用H2SO4-H3PO4-H2O2进行前处理是可行的。方法简单、挥发酸雾少,用标准参考物质检验证明,分解完全,数据准确,有粒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13.
碘酸钾-三溴偶氮氯膦催化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氨三乙酸(NTA)作活化剂,在pH=4.74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Mn(Ⅱ)催化碘酸钾氧化三溴偶氮氯膦的褪色反应。通过实验,确定了该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由此建立了一个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本方法的检出限是2.3×10^-9g/ml,测定范围为0.0-100.0 mg/L。该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环境水体试样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二安替比林对羟基苯乙烯基甲烷与锰显色反应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试剂二安替比林对羟基苯乙烯基甲烷,并研究了DApHVM和Mn(Ⅳ)的显色反应,在强碱性介质中,空气氧化Mn(Ⅳ),然后在磷酸介质中,Mn(Ⅳ)氧化DAaHVM生成红色产物,λmax=540nm,ε=1.36*10^5L.同Mn(Ⅱ)含量在0-0.2mg/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茶叶样品中锰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16.
二安替比林卤代苯基甲烷衍生物与锰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6个二安替比林卤代苯基甲烷衍生物,研究了它们和锰的显色反应规律,提出了该类试剂的一些新用途,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日照理论和空间几何理论,对玻璃幕墙光污染特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南向玻璃幕墙光污染发生在冬至和春秋分,冬至以中等污染为主,上下午持续时间长;春秋分以轻微污染等级为主,上下午持续时间短;北向玻璃幕墙全年无光污染;其他朝向玻璃幕墙光污染全年均有,冬至主要在南至东的朝向,春秋分在南至东北朝向,夏至除南北朝向外所有朝向;光污染持续时间受朝向影响,冬至大,春秋分和夏至小。光污染影响区域大小、位置随朝向变化,冬至剧烈,春秋分和夏季缓和且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
简述了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及国家对保护土壤环境的目标要求,回顾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历程。着重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将开展的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例行试点监测基本情况,并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全面提升公众土壤环境风险防范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