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分析恶臭气体样品全过程手工操作,步骤繁琐,效率低下,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易出现误差,本文对国标方法规定的静态稀释配气法和欧美等国家采用的动态稀释配气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借鉴和引用动态稀释配气法完善国标方法,提高监测效率,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国家推荐标准方法《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93)测定恶臭气体浓度时,环节较多较繁杂,需要人工配气和人工嗅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器材、设备较多,因此容易引入误差。笔者建议从器材设备、实验室布局、嗅辨员选择等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配气和嗅辨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等措施建立标准、规范的实验室,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文章也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针对该方法监测过程中人工配气、人工嗅辨、人工计算的三大环节所开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质量流量比法配制标准气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大钧 《环境工程》1999,17(5):58-60
介绍了一种利用控制气体质量流量比率的方法配制标准气体的动态配气装置。其特点是所配制的标准气体浓度值不受气温和气压的影响,显示直观,是一种精度高、稳定性好、耐腐蚀并可长期连续供气的配气设备。  相似文献   

4.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利用不同气体在紫外波段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来测量排放烟气中的气体成分和浓度。基于这种方法设计出一套能够实时、在线监测硫化氢的实验装置。在常温常压状态下,通过对测量的一次光谱进行分析,计算出硫化氢的标准吸收截面,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减小浓度计算时的误差,可得出硫化氢的实时浓度值。  相似文献   

5.
常压下多胺法净化填埋气半工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进行了常压下多胺法净化垃圾填埋气体的半工业试验 ,测定了净化最佳温度、最佳气液比、净化气热值、富液浓度、甲烷回收率等参数。试验表明常压下多胺法净化后的填埋气体满足车用燃气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对空气中苯含量的测定均按照《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废气部分)中国标准出版社1983年7月》(以下简称统一方法)中规定的气相色谱法进行。但因这种方法在配气时操作笨重不便,且配制试剂苯与空气亦不易摇匀,容易产生标准气体不准,造成测  相似文献   

7.
鲍雷  幸梅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45-146,148
介绍了自动监测仪器校准所使用的气体标准物质浓度的选择方法和技巧。气体标准物质包括钢瓶气和渗透管,通过它们和动态校准仪配合使用可配出质控工作中所需要气体的各种浓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浓度和动态校准仪的具体指标参数(流量等)来反推标准物质浓度,并在配气过程中能满足国家技术规范要求,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溶液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空气中偏二甲肼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JB2373-95采用固体吸附/分光光度法监测空气中偏二甲肼,但是采集空气中偏二甲肼所用的SG-2固体吸附剂和采样管制作繁琐,分析步骤复杂,不适合连续监测。文章以单位自行研制的偏二甲肼动态配气系统配制已知浓度空气样品为测试环境,用标定过的美国Interscan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其浓度为13.4×10-6~13.6×10-6,采用溶液吸收法采样并简化GJB2373-95标准方法的分析步骤。依据两种方法分别做出各自的标准曲线,并采用固体吸附法和溶液吸收法各采集两个平行样,样品采样体积分别为3.28L、3.31L和3.12L、3.14L,对应各自的标准曲线,计算出两组样品偏二甲肼含量分别为10.7×10-6、11.0×10-6和12.1×10-6、12.0×10-6。经传感器实时监测值作为第三方数据比对,结果表明溶液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结果准确,分析步骤简单、省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弥补运载火箭靶场测试中仅采用静态压降法定性判定贮箱气密性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贮箱气检结果的可信度。方法 提出基于静态压降法量化表征某型贮箱气密性的方法。首先,依据气体理想状态方程,得出基于静态压降法表征贮箱气密性的量化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其次,综合考虑箱压变化、温度、大气压力、稳压时间和测量时间等影响因素,对上述量化方法进行修正,得到基于静态压降法表征某型贮箱气密性改进型量化计算方法。结果 改进后的计算方法精度更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限制改进型量化计算方法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改进型量化计算方法精度的优化措施。结论 提出的基于静态压降法量化表征某型贮箱气密性方法可行,能够为后续更好开展靶场气检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萘乙二胺比色法是目前测定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常用方法。这个方法测定的是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但是,由NO_2~-(液)换算为NO_2(气)的转换系数,即NO_2~-(液)/NO_2(气)的比值的测定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由于二氧化氮气体比较活泼,用静态法难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此外,它还与吸收液的成分、吸收效率和显色反应条件等有很大关系。因此,过去测得的转换系数值差别较大,波动范围大致在0.5—1之间。 渗透管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量法对氮气中苯乙烯气体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6142气体分析-校准气体混合物的制备-重量法"的标准方法,对标准气体在重量法制备过程中的定值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不确定度的估算以及不确定度的合成进行了阐述。制备的苯乙烯气体标准样品的量值与国外同类标准样品的量值具有可比性,能够满足环境恶臭污染物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     
X831 9703471用半导体气敏元件臭气测量的研究和发展=Re-seareh arid development of odor measurement usinga semieonduetor ga。sensor〔刊,英〕/Yoshiyukikato…// J.Air waste Manag.Assoe.一1996,46(s)一260~266环信6155 在没有确立嗅觉理论之前,臭气的测定是通过人类嗅觉进行的。开发出一种新系统,即:采用半导体气敏元件测量和监测人类嗅觉值。这一新系统组成包括:一、测址气体和无气味气体的湿度控制装置;二、将气敏元件吸附数据转换成人类嗅觉值的计算机软件。气敏元件可通过三种方法标定:1.在不使用标准气体的情况下给出嗅觉系…  相似文献   

13.
甲烷是第二大重要的温室气体,而生活垃圾填埋场是第三大甲烷人为排放源。因此,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填埋场甲烷排放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监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气体对流扩散规律,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通量箱法、微气象法、质量平衡法、示踪气体羽流法与气体羽流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但新的监测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方法使用涂渍25%TCP的Chromosorb W.AW (60~80目)柱,直接进样,用气相色谱法分析C_1~C_4的硫醇、硫醚。用保留时间定性、静态法配标准气、标准曲线法定量。该方法除甲硫醚回收率大于70%外,其余各硫化物回收率均大于84%。最低检测限为10~(-6)mg,变异系数小于5%,并对一些炼油厂废气进行分析,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实验部分实验室抽样法用动态配气技术稀释已知浓度的钢瓶装SO_2、NO_x和CO_2标准气以及用稀释气体(O_2在N_2中)经过水的方法加入水蒸汽来摸拟电厂排放气体。样品采集于三个限孔碰撞式取样器内所装的0.25M KMnO_4和1.25M NaOH溶液中。由于源排放CO_2浓度很高,这就需要吸收液中含有极大的OH~-离子浓度。因此,在10℃下,0.25M KMnO_4溶液中,对NaOH、KOH、LiOH进行溶  相似文献   

16.
国家卫生标准的推荐方法以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主编的《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三版)和《作业场所空气和生物材料检测推荐方法》,对于室温下为液态的有毒有害物质一般采用“针管配气法”。我们结合常规检测工作,采用“对半稀释法”对“针管配气法”进行了改进,可以缩短配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多次重复配气之间的可比性,此项工作有利于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1 标准气的配制过程1.1 用10μL进样针准确吸取1.0μL液体样品,注入100mL注射器中,混匀,备用,此时混合气标准状况下的浓度: C0=ρ(mg/μL)×1(μL)100×10-6(m…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释放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河流、湖泊、人工水库、沼泽、水稻田等方面,对于城市河流温室气体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文章以北京市温榆河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静态通量箱法,对城市河流夏季水-气界面CO_2和CH_4释放通量进行了原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温榆河夏季水-气界面CO_2和CH_4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342.78和17.09 mg/(m~2·h),暴雨后分别为566.46和3.89 mg/(m~2·h)。由此计算暴雨前后所产生的总增温效应CO_2当量通量分别为932.84和698.72 mg/(m~2·h),暴雨前CH_4所产生的增温效应贡献率大于CO_2,暴雨后反之。在夏季城市河流温榆河水-气界面CO_2和CH_4通量受到pH值、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总氮(TN)等因素影响,总体上温榆河夏季水-气界面表现为温室气体的释放源。研究结果在城市河流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为估算城市河流水体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某台机组大修期间,反应堆厂房一氧化碳(CO)浓度异常超标并导致氧气含量下限报警的情况,根据CO气体的理化性质及物质受热分解试验,分析了反应堆厂房产出CO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结果表明:CO产生的原因为反应堆厂房内冷却剂泵的电机正常运行时挥发的微量油气及部分设备的润滑油、脂在高温环境下的受热分解;在核电站机组大修前可通过投运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扫气回路来降低核电反应堆厂房内CO气体的浓度。通过建立反应堆厂房CO气体初始浓度与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扫气回路投用时间的关系式,可用于计算反应堆厂房CO气体不同浓度下使用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扫气回路吹扫CO气体所需的时间,该研究结果可为核电站机组大修期间安全监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垃圾填埋量的增加,填埋气体造成的环境问题被愈加重视,国内外对填埋气的产生和排放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温室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针对填埋场垃圾和填埋气中3种重要温室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生模型、产量估计及其监测方法优劣、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等领域进行的研究成果,指出后续对填埋气间的相关性和由此产生的次生污染物进行适当研究的必要性,与填埋气产生排放相关的气象条件监测也应加强,旨在为填埋气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气体采样瓶的吸收效率及其测定方法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王维德在环境监测的气体样品采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液体吸收法。如何使吸收效率尽可能的高,是气体采样质量保证中的重要环节。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采样瓶的结构、气泡的分散程度、吸收液的性质与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