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水浸液对莴苣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互花米草根、茎、叶5个浓度梯度(0.065、0.130、0.195、0.260、0.325 g·mL-1)的水浸液为处理液,研究其对莴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根水浸液在浓度大于0.260 g·mL-1时会显著抑制莴苣种子的萌发,而茎、叶水浸液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30 g·mL-1和0.195 g·mL-1;互花米草根、茎、叶水浸液对莴苣种子萌发的抑制,不仅表现为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还表现为延长种子的平均萌发周期;茎、叶水授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根水浸液浓度低于0.195g·mL-1时对幼苗胚轴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敏感指数RI>0).不同构件水浸液化感效应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茎>叶>根.并且化感效应强度随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来植物是否导致生境的明显改变,定期测定了珠海淇澳岛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本地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中的若干生态因子及植物叶片叶绿度,并检验其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叶片叶绿度互花米草(47.37)<桐花树(58.92)<无瓣海桑(65.35)。表土上部的pH,互花米草湿地(6.33)显著低于桐花树湿地(6.71)。覆盖水与表土下部的氧化还原电位(Eh),互花米草湿地差异不显著,其它3种类型湿地则是覆盖水Eh显著低于表土下部;互花米草湿地表土上部Eh(39.16mV)显著高于桐花树湿地(24.04mV)。互花米草湿地覆盖水电导率(7.96ms/cm)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6.92ms/cm)、表土下部电导率(4.4ms/cm)显著高于无瓣海桑湿地(3.26ms/cm)。因此,作为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生长已显著改变了生境中的某些因子,如导致表土上部pH显著下降;覆盖水与表土下部之间Eh差异的消减,表土上部Eh显著高于本地种桐花树湿地;覆盖水电导率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等,为此应严格控制互花米草,至于外来植物无瓣海桑的潜在生态影响则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含苊、菲、)浓度分别为90、900或9000 μg/L时,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不同分解状态落叶碎屑对PAHs的吸附作用。结果显示:在相同PAHs浓度下,无瓣海桑、秋茄和木榄落叶碎屑对PAHs的吸附总量差异显著(p < 0.05),吸附率树种间也差异显著(p < 0.05)。当海水中PAHs的浓度为90和900 μg/L时,3种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PAHs的吸附率均是无瓣海桑黑叶最高,分别为32.6%和35.1%。同一树种不同分解状态落叶碎屑对PAHs的吸附规律因树种而异:秋茄棕叶和黑叶对PAHs的吸附率均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木榄棕叶和黑叶对PAHs的吸附率均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先上升(从90 μg/L到900 μg/L),然后下降(从900 μg/L到9000 μg/L);无瓣海桑棕叶对PAHs的吸附率是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黑叶却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吸附率先是上升,然后下降。3种红树植物同一分解状态的落叶碎屑对单个PAHs组分的吸附率规律存在差异。同一树种同一分解状态的落叶碎屑对不同PAHs组分的吸附规律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辣子草对3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入侵植物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不同器官、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水稻(Oryza sativa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子草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各器官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的影响依种类有差异,辣子草水浸提液在高浓度下对水稻、小麦作物种子萌发、根长和苗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油菜的种子萌发、根长和苗高则是在低浓度下促进高浓度下抑制。辣子草的化感效应为花序>叶>茎>根,表明辣子草的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5.
NaOH处理对互花米草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广银  郑正  常志州  叶小梅  罗艳 《环境科学》2011,32(7):2158-2163
为了解NaOH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的影响,在高温(55℃±1℃)和互花米草初始干物质含量为20%条件下,考察了NaOH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物质结构和组成以及发酵后互花米草水浸提液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经5%NaOH处理后,产气受到明显的抑制,累积产气量仅为CK的76.68%;碱处理配合水洗可有...  相似文献   

6.
碱处理对互花米草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5%的NaOH溶液固态处理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的物质结构、物质组成以及水浸提液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5%的NaOH溶液处理48h后,互花米草的木质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木质素大分子被碎片化,一些含氮的有机物和碳水化合物受到破坏,导致互花米草水浸提液的COD、TN和有机氮含量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3.90%、45.26%和25.83倍.对纤维素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的影响不大,但纤维素的结晶区可能发生了一定的重结晶.半纤维素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半纤维素含量大幅降低了27.65%,产生了一些羧基类物质.碱处理后,木质素的包裹作用被去除,互花米草的生物降解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浓度的喜旱莲子草水浸液处理钉螺24h,观察其灭螺效果,并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比较研究了水浸液对钉螺酯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钉螺头足部肌肉的酯酶同工酶在低浓度(0.01g/L)时,活性较强,随水浸液处理浓度升高,活性迅速降低;而肝脏的酯酶同工酶在中等浓度(0.1g/L)时,活性最强,高浓度时(1g/L)有些酶带发生分解、消失。钉螺的死亡率则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急剧增大。喜旱莲子草干粉水浸液对钉螺酯酶同工酶影响明显,是引起钉螺中毒死亡的原因之一。这为喜旱莲子草作为新型植物灭螺剂的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物理措施控制互花米草的长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进行翻耕、碎根、刈割和生物替代控制实验。在控制措施实施后第3 a的2007年生长季,继续监测不同控制措施的长期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2007年生长季初期,不同深度翻耕处理之间以及与对照已无显著性差异,翻耕处理不能长期抑制互花米草;(2)经过3个生长季,碎根处理也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3)不同月份刈割的处理效果之间差异显著,经过3个生长季后,8月份扬花期刈割对互花米草生长抑制的效果最好,为最佳控制时间;(4)生物替代试验中,在移栽后第3个生长季,深度翻耕处理样方中已无存活芦苇,其它样方中的芦苇存活率、植株密度、结穗率也比前两个生长季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外来物种,利用单一的物理控制措施不能长期有效地根除互花米草,必须采取综合控制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牛粪对互花米草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广银  郑正  邹星星  杨世关 《环境科学》2009,30(7):2130-2135
以互花米草和牛粪为原料,采用中温(35℃)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了添加牛粪对互花米草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单位VS产气量为222.61 mL/g,发酵过程出现酸化现象,pH最低为5.60;添加牛粪改善了厌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系统的缓冲能力,发酵过程未出现酸化现象,pH经短暂下降后很快恢复到7.2~7.5,累积产气量提高了38.83%,互花米草单位VS产气量为309.05 mL/g.混合发酵对消化液中有机酸产量影响不大,但有机酸高峰提前5d出现.FTIR表明,混合发酵促进了微生物对互花米草中易分解有机物的利用.发酵前、后和混合发酵互花米草的结晶度指数cri分别为0.617 6、 0.620 0和0.615 4.  相似文献   

10.
以胶州湾湿地外来种互花米草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植物生长过程中主要营养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于有效控制和管理湿地植物的入侵以及理解植被生态系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各器官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养分分配顺序:C含量为茎(383.83 g/kg)叶(381.03 g/kg)根(354.02 g/kg);N含量为叶(5.8 g/kg)根(3.62 g/kg)茎(3.45 g/kg);P含量为叶(1.62 g/kg)根(0.93 g/kg)茎(0.70 g/kg)。根的N、P含量季节变化动态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茎和叶中的C、N含量随季节的变化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整个生长阶段中,N、P主要分配到同化器官叶,其次是繁殖器官根,说明叶对N、P养分的吸收作用最强。(2)互花米草各器官的C/N、C/P与N/P均表现为茎根叶,各器官的N/P均14,结合N、P元素的含量与N/P值推测互花米草的生长主要受营养元素N的限制。(3)在不同器官间的N、P含量呈现出正相关性,说明互花米草各器官对C、N、P变化的应对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各器官中N与C/N,P与C/P均表现为负相关,而茎中P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了各器官对营养元素吸收的过程,与其他元素的获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allelopathy in plant interference and in the successful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Solidago canadensis, aqueous and ethanolic extracts from rhizomes, stems and leaves of S. canadensis were prepared and used as treatment solutions to assess their effect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in four target species, mulberry (Morus alba); morning glory (Pharbitis nil),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and rape (Brassiea campestris). Reduction and/or growth in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the target plant species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aqueous and ethanolic extract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responses were species-specific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Generally, ethanolic extracts (especially from leaves) imposed stronger effects on both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Extracts with lower concentration at 0.001 g/ml dw could stimulate the seedling growth of rape and morning glory, whereas extracts at any given concentrations have inhibitory effects on wheat and mulberr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queous and ethanolic extracts of all the three parts of S. canadensis have significant allelopathic effects. Although both inhibition and stimulation occurred in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the target species, extracts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definitely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all target plants. We suggest that allelopathy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other mechanisms do in the out-competition ofS. canadensis over other plants, and make it invasive in new habitats.  相似文献   

12.
毛竹入侵对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毛竹入侵对周边森林环境的影响,以毛竹浸提液处理苦槠、青冈种子,测定种子萌发效应.结果表明,两树种种子萌发与浸提液浓度和来源有关.浓度效应表现为高抑低促的作用规律,高浓度处理下苦槠的发芽率为对照的82.3%~102.2%,青冈为对照的80%~90.9%,而低浓度处理下分别为对照的101.7%~107.6%和94.9%~109.1%.除低浓度处理对苦槠发芽速度无影响外,其他处理均对两树种发芽速度有显著的延缓作用(P<0.05).高浓度浸提液对苦槠根系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为41.1%~62.4%.不同来源浸提液处理间差异明显,根系浸提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低.苦槠芽苗的芽长与不同来源浸提液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青冈芽苗芽长与不同来源浸提液间差异显著(P<0.05),茎叶、根系与枯落物浸提液高于土壤浸提液.这些结果说明毛竹具有潜在的化感作用,可能有利于其入侵周边森林,从而危害周边森林环境.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盐沼湿地盐地碱蓬和互花米草凋落物的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落物分解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探索潮汐梯度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质量和营养元素变化情况,采用分解袋的方法,选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凋落物作为研究对象,沿着潮汐梯度开展凋落物分解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类型、土壤盐度、含水率以及潮汐干扰强弱有关;潮汐干扰强的区域互花米草分解快于盐地碱蓬,潮汐干扰弱的区域盐地碱蓬分解快于互花米草,两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在0.00134~0.00234 d-1之间。分解末期,凋落物都呈现C和N的净释放,盐地碱蓬凋落物平均释放了36.9%的C和55.8%的N,互花米草凋落物平均释放了53.1%的C和47.1%的N。本研究强调关注潮汐梯度下的凋落物分解,其在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碳累积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地钱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效应,筛选出廉价、高效、低毒的抑藻剂,对比分析了地钱与研究较为广泛的大麦秸秆对小球藻生长抑制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在0.5g/L地钱浸提液中培养120h后小球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8.17%,而0.5g/L大麦秸秆浸提液的抑制率只有66.28%.可见,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地钱浸提液的抑藻效果优于大麦秸秆浸提液;高浓度的25g/L地钱浸提液降低了小球藻的光合活性,而低浓度的1g/L浸提液对小球藻光合活性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对比乙醇和去离子水浸提液对小球藻抑制效果,说明对小球藻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地钱浸提液中的有机化感组分;地钱浸提液的抑藻效果与杨梅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这3种单一黄酮类化感物质相似.  相似文献   

15.
亓琳  王庆  王晓凌  赵威  田晓玉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2):4779-4786
为探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对金属锶的富集特征和耐受机制,本试验施加不同浓度锶(25、150、750和1500 mg·kg-1)土培处理30 d,研究了向日葵幼苗体内锶的富集和分配特征及对植物生长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丙二醛)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向日葵幼苗的根长、株高、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随着土壤中金属锶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向日葵的根、茎、叶均能富集金属锶,不同器官表现为根叶茎.向日葵的生物富集系数与不同器官金属锶富集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且根部金属锶浓度与富集系数的相关性最强;(3)MDA含量随着锶浓度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随着锶浓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OD和POD活性在高浓度金属锶处理中受到了抑制,而高水平的CAT活性表明向日葵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以上结果表明,向日葵的根、茎、叶均能积累锶,根部的富集能力最强,且根部的抗氧化酶系统对金属锶胁迫更为敏感,其中较高的CAT活性表明在向日葵耐受锶胁迫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此研究为金属锶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以及向日葵对锶的耐受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盐沼土壤甲基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跨越11个纬度选取了4个典型滨海盐沼湿地,通过对比分析互花米草湿地和其他盐沼湿地(没有互花米草的本地种单优或者共优群落湿地)的汞(THg)和甲基汞(MeHg)含量特征及环境因子,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我国滨海盐沼湿地土壤甲基汞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个研究区THg含量高低顺序为闽江口((115.327±18.220)μg/kg) > 杭州湾((37.792±3.761)μg/kg) > 黄河三角洲((27.690±4.359)μg/kg) > 盐城((8.843±1.688)μg/kg);MeHg含量为杭州湾((0.589±0.134)μg/kg) > 黄河三角洲((0.511±0.059)μg/kg) > 闽江口((0.361±0.065)μg/kg) > 盐城((0.191±0.027)μg/kg).(2)综合4个研究区进行分析发现,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湿地土壤MeHg和% MeHg的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互花米草入侵著增加了黄河三角洲的MeHg含量(95.0%).(3)在两种湿地类型中,% MeHg(甲基化率)和THg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临界值(20~30μg/kg之间),当THg小于临界值时,% MeHg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弱;当THg大于临界值时,% MeHg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本研究从较大的空间尺度回答了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盐沼湿地甲基汞特征的影响,为全面评价互花米草入侵对我国滨海地区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研究滨海滩涂地区汞的迁移转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姜恒  吴斌  阎冰  邢永泽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1):1186-1193
运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桉树叶水浸出液胁迫下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2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包括PS(光系统)Ⅱ的Fv/F0(潜在活性)、Fv/Fm(最大光能转化效率)、Yield(实际光能转化效率)、ETR(电子传递效率),其中Fm和F0分别为最大荧光和基础荧光〕的变化,同时监测微藻的生长情况,以研究桉树叶水浸出液对海洋微藻的影响,从而为探讨华南沿海大量种植桉树所造成潜在的海洋生态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结果表明:①低浓度(以φ计,0.4、0.8、1.2mL/L)胁迫在96h内对湛江叉鞭金藻的上述4项荧光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2.0mL/L)胁迫下,24h时湛江叉鞭金藻的4项荧光参数都处于最低值,48h时处于次低值. 表明高浓度在胁迫早期(48h内)对湛江叉鞭金藻4项荧光参数有抑制作用,而后期(72、96h)这4项荧光参数又恢复到正常水平,抑制作用解除. ②低浓度(0.4、0.8mL/L)胁迫下纤细角毛藻的4项荧光参数在24、48h内均得到促进,而高浓度(2.0mL/L)胁迫下Fv/Fm在24h时为最小值,表现抑制作用;另外3项荧光参数则未受显著影响. 在胁迫后期(72、96h),纤细角毛藻的4项荧光参数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表现为促进作用. ③就生长情况而言,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2种海洋微藻细胞密度的增长明显变缓. 表明桉树叶水浸出液对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都有影响,从而将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