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区(县)为评价单元,采用野生动物丰富度、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受威胁物种丰富度等评价指标,应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成渝经济区148个区(县)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以阐明区域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 归一化处理时修正了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野生动物丰富度、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物种丰富度4个指标的最大值. 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中12个区(县)的生物多样性等级为高,71个区(县)为中,55个区(县)为一般,10个区(县)为低. 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区域主要包括大巴山区、渝东南武陵山区、渝南金佛山、四面山、三峡库区、龙门山、川西南山地,而生物多样性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平坝、渝西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等区域. 评价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西辽河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耕  吴伟 《环境科学》2005,26(5):28-28-33
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具有空间特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研究过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空间信息,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它使各环境要素的分布态势及彼此之间的拓扑关系一目了然,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在充分研究西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GIS的西辽河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评价方法.①拟定“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实地调查并收集资料;②数字化流域,运用模糊AHP和综合比较法赋权并量化计算;③建立西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数GRID数据库,通过GIS的空间Interpolate运算和Assembly分析,阐述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3.
探究区域性土壤硒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硒水平空间分异的影响,对于增强富硒优质资源的精准管理、预防土壤硒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贵阳市花溪区2019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为对象,综合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冷热点分析、半方差函数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花溪区土壤硒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方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系统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其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溪区土壤硒含量为0.121~8.180 mg·kg-1,平均值为0.643 mg·kg-1,变异系数为56.9%,具有中等程度变异性;依据不同土壤硒含量分级标准,研究区土壤均以富硒为主.②土壤硒在全局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局部区域中热点(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北部、西南部、南部;块基比(20.6%)表明土壤硒在空间上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性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③在空间分布上,除东北部、东南部集中分布含硒土壤外,其余乡镇均分布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共计面积占比87.7%,其中特级、一级土壤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北部;北部及东南部零星分布着硒过剩土壤.④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硒的空间变异解释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类型(11.7%)>母岩类型(8.1%)>有机质含量(6.4%)>海拔高度(3.5%)>pH(1.1%)>土地利用方式(0.8%),并且土壤类型和母岩类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的q值均较大,因此土壤类型和成土母岩是引起花溪区土壤硒空间变异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模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70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区各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相对集中于宝山-闵行、嘉定-浦东等方向,并分别构成城市扩展的南北轴向和东西轴向,不同时期各轴向城市用地扩展性质和强度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各时期城市扩展表现为以城镇用地为主(1987~1990)到城镇用地与工业开发区并存(1990~1995)以及以工业开发区扩展为主(1995~2000)的形式;②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扩展模式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较简单的以中心市区及周边区域为主的“单核扩展”为主的模式,逐渐转变为较复杂的包括中心城区、卫星城、郊区城镇以及交通干道等周边区域的“多核扩展”和“点-轴扩展”模式,整个区域城市网络体系发育得更为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也由简单趋于复杂和多元化;③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两种类型看,城镇用地与新开发区的扩展规模和速度及对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贡献率等数量特征各时期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地统分析为基础,在GIS技术平台下分析"十一五"期间咸阳市各区县单位GDP能耗空间分异特征.单位GDP能耗重心与几何中心偏移较大,在西北-东南向最为分散,不均衡性大;全局相关性属随机分布模式,自相关性一般,局部相关性呈区域性分布,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区域为东南方向的泾阳和三原县、西北方向的彬县和长武县;微弱相关性区域主要分布在旬邑县、咸阳中南部地区;5年间单位GDP能耗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向高纬度、低经度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6.
民宿区别于传统的酒店,其价格具有独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宿价格为研究对象,基于克里金法和特征价格模型,使用网络抓取的途家网民宿数据,运用ArcGIS 10.5进行插值分析,总结恩施州民宿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SPSS 24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影响恩施民宿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恩施民宿价格集聚效应明显,呈现"一大两小"的三个价格高值区;(2)民宿内部环境对民宿价格影响最为显著,民宿消费者更加注重其体验感和融入感;(3)省道和景点对民宿价格影响显著,而国道影响较小;(4)不同经营主体对民宿定价有所不同,其中个人房东经营民宿,其定价水平较高。研究结果为民宿选址、定价、空间布局以及旅游体验服务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春雨  温瑞霞  杨娜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2916-2928
区域性贫困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核心表现。以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的皖西地区为例,以乡镇贫困发生率为贫困空间分异指标,以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20个因素为自变量,综合运用相关分析、空间回归、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究各因素对贫困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坡度、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二三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是导致皖西地区贫困空间分异的核心因素,且其影响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地理机制、经济机制、社会机制是皖西地区贫困空间分异的主要机制,其中,地理环境是基础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强,社会环境影响广且大多与地理环境相关。研究结果对贫困干预的地理瞄准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3年6月7日~8月28日在大浦口、梅梁湾、避风港、平台山及小雷山附近湖体中获取的气象数据及水温廓线,探讨了太湖水体势能异常的空间特征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势能异常不仅存在日变化,而且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湾区附近的梅梁湾和避风港,较易形成相对稳定的水体层化,且可能维持多天;而位于西岸的大浦口、湖心区的平台山及湖南部的小雷山区域的水体势能异常呈典型的日分层现象,即白天可能形成层化,晚间基本消失.水体获得的热量存在空间差异,但差异度较小,而动力混合作用的空间差异明显.动力混合作用的空间差异是造成水体势能异常或层化空间分异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曾海莲  陆晓辉 《环境科学》2024,45(7):4312-4320
为探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Cd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以贵阳市喀斯特地貌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14 421件表层土壤,综合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冷热点分析、半方差函数与克里金插值等方法,揭示土壤Cd含量的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并通过方差分析与地理探测器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Cd含量的影响及其主控因子. 结果表明:①贵阳市喀斯特表层土壤ω(Cd)范围介于0.03~1.36 mg·kg-1之间,平均值为0.440 mg·kg-1,分别为贵州省土壤Cd背景值和中国土壤Cd背景值的1.77倍和5.95倍;土壤Cd超标率为30%,是我国土壤Cd超标率(7%)的4.29倍. ②土壤Cd含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全局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而局部区域上东北和西南地区表现为热点区,北部为冷点区;土壤Cd含量的块金系数为10.37%,表明土壤Cd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 ③空间分布上,土壤Cd呈现不同的累积趋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花溪区和南明区等区域部分块状土壤ω(Cd)小于0.3 mg·kg-1;土壤ω(Cd)介于0.3~0.6 mg·kg-1分布面积最广,白云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和云岩区土壤Cd整体上介于这一含量范围;土壤ω(Cd)介于0.6~0.9 mg·kg-1集中分布于清镇市西南部、花溪区南部以及开阳县北部,而土壤ω(Cd)介于0.9~1.2 mg·kg-1主要聚集在清镇市西南部;土壤ω(Cd)极值( > 1.2 mg·kg-1)多分布于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和花溪区等地区. ④方差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Cd空间分异影响显著,但对土壤Cd含量的解释力具有差异,其大小依次为:地层(0.176 5) > 土壤类型(0.0260) > 有机质(0.0251) > 海拔(0.0105) > 母岩(0.0073) > 土地利用(0.0064) > pH(0.001 3),并且地层与任意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均最大,因此地层是影响土壤Cd含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时相土地利用图与遥感影像资料,建立空间研究网格,通过土地利用扩展强度指数的空间分析,对1947~2002年上海市建成区居住用地扩展模式、强度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建成区居住用地空间扩展并不是持续增长的,其扩展强度与速度均从建国初期开始减小,在1964~1979年期间达到最低值后又逐渐增大,总体上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发展变化;②居住用地扩展模式随时间发生较大变化,由建国初期以核心建成区为主的渐进式扩展(1947~1964年)转变为跳跃式扩展(1964~1988年),到近些年又发展成兼具渐进扩展与跳跃扩展特征的混合扩展模式(1988~2002年),城市用地功能由简单趋于复杂和多元化;③不同时期居住用地扩展过程差异较大,其行为特征受国家宏观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可以为复杂的城市扩展动力机制研究提供更多素材。  相似文献   

11.
羊卓雍错(简称“羊湖”)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但羊湖水体pH往往超标,令当地管理部门倍感压力.针对羊湖pH偏高的问题,利用地球化学方法,从水化学和流域风化的角度寻找相关线索,以揭示羊湖水体pH偏高的成因.结果表明:①羊湖水体pH在8.5~9.3之间,超标率为49%,同时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而羊湖流域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融水等)pH中间值为8.52,基本代表该流域水源pH的背景值.②羊湖流域水源水化学类型为Ca-HCO3或Ca-SO4,汇入羊湖经历长期蒸发浓缩和复杂地球化学过程后,水化学类型转化为Mg-SO4.③羊湖流域不但存在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还有硫化物矿物风化特征.羊湖水体pH超标与羊湖流域水源无关,而是流域风化和其自身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流域风化为羊湖水体提供的大量HCO3-,是羊湖pH在特定条件下自然演化的物质基础.羊湖封闭型水动力学特征使HCO3-滞留并累积在水体中,这为羊湖pH自然演化提供了一个必要条件.在长期蒸发浓缩过程中,水体中一部分HCO3-转化为CO32-,导致水体pH逐渐上升,这是羊湖水体pH偏高的充分条件.简言之,羊湖pH偏高是流域风化、封闭型的水动力学和水体长期蒸发浓缩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羊湖水体pH偏高是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建议将pH从羊湖水质管理的考核指标中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和压力.   相似文献   

12.
羊卓雍流域雪坑中化学离子记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伟  姚檀栋  徐柏青  赵华标 《环境科学》2008,29(6):1488-1494
2006年8~9月在西藏南部羊卓雍流域采集了3个不同地点的50个雪坑样品,分析了所有样品的阳离子(Na 、NH 4、K 、Ca2 和Mg2 )、阴离子(C1-、SO2-4和NO-3)和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3个雪坑的化学特征一致,阴离子中NO-3的浓度最高,为93.7μg·L-1(16.1~187.2μg·L-1);阳离子中Ca2 浓度最高,为81. Oμg·L-1,(19.0~236.7μg·L-1),分析结果同青藏高原南部其它地区的雪坑离子浓度相当(两者比值为0.5~2.0),而仅为高原北部离子浓度的2/5~1/25.该区域雪坑中离子浓度在季风季节和非季风季节差异显著,在季风季节NO-3、NH 4浓度升高30%~40%,是因为受植被、牲畜、人为活动以及雷暴的影响; Ca2 、Mg2 陆源离子浓度在季风季节降低了80%,是由于季风季节来自北方的沙尘、大风减少和印度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对岩屑气溶胶的"淋洗"使Ca2 、Mg2 浓度显著降低.阴、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海拔高度的差异和沉积后作用的影响,表现为Ca2 、Mg2 浓度随海拔降低而升高, SO2-4、NO-3随海拔降低和沉积后作用的影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210)Pb和~(137)Cs测定了西藏羊卓雍错湖泊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羊卓雍错湖心和北部湖区沉积柱中的~(137)Cs都只有一个蓄积峰。假定对应的时标为1963年,据此得出的沉积物累积率分别为0. 014 5 g/(cm~2·a)和0. 025 2g/(cm~2·a),对应的年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 041 cm/a和0. 068 cm/a;而~(210)Pb的结果显示,羊卓雍错湖心和北部湖区的沉积物累积率分别为0. 014 6 g/(cm~2·a)和0. 014 7 g/(cm~2·a),对应的年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 040 cm/a和0. 041 cm/a。~(210)Pb和~(137)Cs的定年结果在北部湖区的定年结果差别较大,很可能是由于湖水在北部湖区的渗漏,导致沉积物中Cs的纵向迁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水主要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郭军明  康世昌  张强弓  黄杰  王康 《环境科学》2012,33(7):2295-2302
为揭示青藏高原纳木错湖水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来源以及主要控制因子,于2006~2010年连续定点(30°47.27’N,90°58.53’E,4 718 m a.s.l.)采集近岸表层湖水样品;于2009年8月采集湖心区剖面样品;于2010年10月采集湖心区剖面样品及表层湖水样品;对其主要化学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湖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HCO3-.绝大多数离子浓度在季风期较高(6~9月),而非季风期尤其是封冻期(1~4月)偏低;Ca2+浓度的变化则相反,即封冻期较高,而非封冻期较低且变化较小.对垂直剖面湖水分析表明,在湖水垂直结构稳定的非季风期(如10月),除Ca2+浓度随深度无显著变化外,其他离子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纳木错湖水主要离子来源于入湖河水的贡献;影响离子时空变化的因素包括蒸发、降水、pH值等,其中蒸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它造成湖水Na+浓度不断升高而Ca2+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乡镇经济发展程度空间分异明显。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扬州市88个乡镇经济水平的空间差异,指出经济发达、欠发达乡镇的分布,整体上呈现南强北弱的态势。进而提出不同经济水平的生态镇建设模式,即:经济发达乡镇主导发展生态工业;欠发达乡镇巩固农业优势,主导发展特色资源型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16.
基于源区监测的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空间分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李立青  朱仁肖  郭树刚  尹澄清 《环境科学》2010,31(12):2896-2904
通过对汉阳城区14个地表源区4次降雨径流过程水样的采集与分析,研究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空间分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地表径流污染的源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城市地表径流颗粒态COD、TN和TP分别占58%±17%、65%±13%和92%±6%,溶解态TN中NH 4+-N、NO 3--N和DON相当.不透水地表功能、交通流量、土地利用、人口密度以及卫生管理水平是影响城市地表径流水质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对径流污染程度的影响是旧城居民区一般城区居民区/饮食区交通商业区新建区城市绿地,人口密度高和管理差的旧城区径流污染最重;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程度与交通流量呈正相关,交通流量越高地表径流污染越重,1级交通干道2级干道支路.加强地表卫生的管理,并对地表径流污染产生的关键源区进行控制是减轻城市地表径流对水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成  王让会  李兆哲  徐扬 《环境科学》2021,42(5):2432-2439
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是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理解我国农田SOCD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个典型农田生态站2005~2015年SOCD的监测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农田SOCD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站点农田SOCD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83~4....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秦岭南北降水空间分异特征,本文以秦岭山脊线南北22个气象站点2011~2018年间的逐日降水量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风向数据为基础,借助协同克里金插值和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扩散传输模型(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对秦岭山区降水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水汽轨迹追踪及水汽源地贡献率计算.结果 表明:①秦岭...  相似文献   

19.
锡林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9,自引:15,他引:9  
通过对2006~2008年锡林河主要径流期内13个河水断面239个水样以及同期地下水和大气降水主离子水化学进行分析,结合锡林河流域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利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分析了锡林河河水的水化学特征及主离子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锡林河河水TDS变化范围在136.7~376.5 mg·L-1之间,平均245.1 mg·L-1,为低矿化度河水;河水中主要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从HCO-3-Ca2+过渡到HCO-3-Ca2+·Mg2+;河水主离子平均浓度年内、年际变化均不大,年内变化表现在5月主离子浓度高于其他月,年际变化表现为主离子在2007年的平均浓度均较小;空间上,Ca2+、Na+、Mg2+、K+、Cl-和HCO-3的浓度呈现沿程逐渐增加的趋势,SO2-4的浓度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河水中主离子浓度值介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之间,并且十分接近地下水浓度,说明地表水同时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并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Gibbs图显示河水离子组成主要与流域内的岩石风化有关,流域有一定量的蒸发岩存在,但蒸发岩对水化学的贡献弱于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