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在气象领域,采用分布式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无线局域网,融合了微电机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现代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个领域。通过传感器对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通信,主控PC系统软件将千万个节点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及控制,最终在用户端处理显示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风力发电场机组噪声污染数据采集和监测,结合数据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噪声污染预测,提高噪声污染监测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基阵量化跟踪融合的风力发电场机组噪声污染预测方法。采用声传感器基阵进行风力发电场机组的噪声数据采集,对采集噪声数据进行传感信息量化融合跟踪处理,提取风力发电场机组噪声数据的谱密度特征,对提取的特征量进行模糊聚类处理,根据聚类指向性实现风力发电场机组噪声污染预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传统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线传感网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它通过综合运用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嵌入式计算技术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监测,它监测范围广、监测数据准确,为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势特点,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农业环境监测的信息采集系统,为农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们开始对环境监测重视起来,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也在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将两者结合起来,让无线传感网络在环境监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种结合也收到了一定成效。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进行分析,本文对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结构和系统的软件功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环境污染信息采集,进行环境污染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并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提出基于DSP技术的环境污染信息嵌入式采集系统设计方法,采用Zig Bee网络模型进行环境污染数据的多传感器组网设计,采用声传感器进行噪声污染检测,采用水文信息传感器进行水质污染检测。将采集的数据输入的集成控制模块中,实现污染成分分析,系统在嵌入式ARM中进行集成开发,以TMS32010DSP芯片作为信息处理器,完成系统嵌入式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对空气环境污染的有效监测和报警控制,进行报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型空气污染远程报警系统设计方法。系统包括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计算机控制模块、AD模块、时钟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采用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组网方法空气污染的原始数据采集,将采集的污染数据输入到AD模块中进行二进制转换,构建模拟预处理机进行控制信号放大滤波,采用DSP技术进行计算机控制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实现大型空气污染远程报警系统的集成设计。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大型空气污染远程报警系统设计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实现了空气污染的及时报警。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的噪声监测是治理噪声污染的基石。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其在节能环保领域应用的不断推广,物联网成为噪声监测的主要支撑技术。域模型作为联系实际问题与软件、互联网的一种面向对象的模型,充当着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迅速、便捷的桥梁。文章提出了物联网噪声监测系统的域模型,其目的在于构建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噪声监测领域的指导方法,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监测与评价实际是针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源的监测与评价,与道路交通沿线的居民实际的感受相差甚远.通过对上海市公交车站点噪声调查、监测及评价,结合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方法,论证了公交车站点对交通噪声污染评价的影响,与现行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评价做出比较并分析差异,提出了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评价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0.
韩利  张庆霞  王杰  钱勇  方济中  吴杨  马锐  潘洁  马莉 《环境工程》2022,40(1):184-189
变压器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噪声是反映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因此针对变压器的噪声监测尤为重要.设计开发了基于5G网络的变压器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由噪声采集、中心管理和网络传输3部分组成.系统界面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噪声监测地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行对环境污染的远程智能检测,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无线传感组网技术进行智能环境污染检测系统物联网设计,实现对环境污染信息采样,采集的环境污染数据主要有水污染数据、土壤污染数据和大气污染数据等。将数据输入的集成控制单元中,通过上位机进行远程传输控制,采用TMS320VC5409A智能处理DSP芯片作为集成控制芯片进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系统硬件模块分为物联网传感模块、AD模块、上位机通信模块和数据输出接口模块等。在嵌入式Linux内核中实现环境污染检测程序加载,实现污染检测和优化控制。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的智能性较好,准确度较高,实时性较好,总体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SCADA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污染源治污工况在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系统以西门子成熟S7—2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为在线监测设备,基于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以WINCC为监控平台,实现了自治区内重点污染源企业治污工况的远程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建设生态商洛,加强丹江源头污水排放情况监测,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流入丹江的污水源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网络和4G技术,对各个排放点安装ZigBee节点对污水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经过4G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软件部分设计出污水源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PH值、电导率、溶解氧、氮等参数进行实时显示、预警、存储,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解决丹江源头由于污水排放点分散,不能实时掌控污水排放情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决水面多模块浮体在离散状态和串联状态下的运动姿态时空同步监测问题。方法 基于边云协同技术,采用多个边缘计算节点同时采集结构姿态数据,并经由5G无线技术实时传输到物联网平台进行分析与监测,进而实现目标结构物姿态的快速监测。首先,根据临时结构物姿态监测的特点,分析得到姿态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与运行逻辑;其次,针对性地对物联网平台软件及边缘计算节点的各项功能模块进行分析设计;最后通过实船试验验证该监测系统。结果 该监测系统实现了多个浮体姿态数据的边缘采集与处理,并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物联网平台进行存储与分析。在同一工况下,相邻浮桥的姿态具有一致性与相关性;在牵引工况下,中间浮桥的姿态变化更小;在顶推工况下,中间浮桥的姿态变化更大。结论 通过该技术能够监测到不同工况下多浮体结构物所产生的姿态变化,对于多浮体同步监测与数据融合处理问题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实时分析城市道路环境中PM污染的变化特征,以出租车作为PM传感器的载体,对济南市道路环境进行了3个月的监测,并结合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对道路环境中PM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核密度估计的方法提取了道路环境的PM“基线”,并量化了道路环境的排放贡献.结果表明,济南市PM污染严重的路段并不是位于交通较为密集的市区,而是集中在道路较为稀疏的郊区.将济南市路网系统划分为1021段道路,其中65%的路段PM2.5浓度集中在43~46μg/m3,PM10浓度在55~70μg/m3.相对于城市环境(监测站),早晚高峰尤其早高峰对于道路环境(传感器)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提取的PM“基线”和传感器的小时均值,将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分为背景浓度信号和排放浓度信号.研究期间,PM2.5区域污染和排放占比分别为78.6%和21.4%,对于PM10而言,区域污染和排放占比分别为71.9%和28.1%.  相似文献   

16.
为了快速寻找有害有毒气体污染源,利用8个红外激光气体传感器,分别安装步进电机驱动旋转的圆盘圆周上在不同的方向上对污染气体进行数据采集。同时与二维热差式风速风向传感器采集到的风速风向数据,一并送入MSC1210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用智能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训练与模式识别,从而识别出污染源的位置、浓度和种类。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PRS无线传输网络,把监测到的信息发送给相关部门早做处理,并报警,避免污染进一步扩散。实验表明,该智能化追索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促使水污染严重的长江流域需从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水污染监测系统的构建开展水污染治理研究.传统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存在污染物去除效率预测精度较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较高、水污染监测滞后效应严重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因此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污水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及水污染监测系统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加强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能力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指导.结果表明: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径向基神经网络、多层前馈网络-人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污水污染物去除过程进行建模与优化,为精确预测长江流域重金属(Cr、Cu)、营养盐(TN、TP)、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BDEs(多溴二苯醚)、HCH(六氯环己烷)〕的去除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②采用污水处理的自动控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递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神经网络等)构建污水智能控制系统,为长江流域实现高效节能的污水优化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③利用在线监测仪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小波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叠层去噪自动编码器等)建立水污染智能监测系统,为解决长江流域水污染监测响应滞后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对长江流域提高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降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提升水污染监测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