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焦炉煤气中含有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烃类等可燃成分,其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5%~30%。焦炉煤气在生产、回收、净化过程中,如果空气进入煤气系统,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即可形成爆炸性气体,在通过电捕焦油器等易产生火花的设备时,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发生。为保证安全,通常将煤气含氧量作为严格控制的指标。我国现行的《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和《焦化安全规程》均规定,焦炉煤气含氧量不得大于1%。如有电捕焦油器,含氧量为0.8%时报警;为1%时,电捕焦油器自动断电,停止运转。 实际生产中,高压氨水无烟装煤技术的应用,尾气引入煤气系统的推行,特别是全负压回收装置的投产,无疑增加了煤气的含氧量。如果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势必造成频繁停机。某厂曾因煤气含氧量超限,电捕焦油器一个月停机6次。化工生产中,开、停机时事故率最高;频繁停机,还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根据焦炉煤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5.5%~30%,和空气的含氧量为21%,简单换算可知,煤气含氧量为14.7~19.9时,遇火花才可能发生爆炸。从国外资料看,美国、西德等国将含氧量限值定为2%。有的单位为减少停机次数,将含氧量限值提高到2%或3%。目前,国内尚未发生因焦炉煤气含氧量超限而爆炸的事故。提高含氧量限值能否确保安全,已引起广泛  相似文献   

2.
对作业环境中的可燃易爆气体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对防止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可燃性气体快速报警仪则是在此类监测中常用的一种简捷、方便的仪器。众所周知,可燃性气体快速报警仪的报警显示通常是用气体爆炸下限(lliL)的l/4值设定的,即当被测作业环境中的可燃性气体的体积百分浓度达到其爆炸下限值的25%时,快速报警仪即以声、光显示马上进行报警。这样就能充分保证在可燃性气体浓度尚远离爆炸下限前就可监测出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或管理措施,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但在选购或使用可燃性气体快速报…  相似文献   

3.
燃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尤其是焦炉煤气,由于含有CO及H^2S气体,具有易中毒的特点。笔者从事煤气公司安全管理工作10多年,对焦炉煤气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4.
气体、粉尘爆炸灾害及其安全技术   总被引:9,自引:14,他引:9  
对可燃性气体、蒸汽、粉尘的爆炸特性及其抑爆、隔爆安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对常见的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的各种爆炸特性参数和气体抑爆安全技术参数进行了实验测定。根据实验测定结果得到的结论对这种可燃性物质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临界氧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燃性气体(蒸气)的临界氧浓度目前只限于对单元气体混合物的研究,且影响因素较少提及。通过实验测定了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和临界氧浓度,对可燃性气体(蒸气)临界氧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所测定的数据为煤气、液化石油气的安全防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立群  张向瑶 《安全》2017,38(9):40-42
通过对煤气爆燃事故的技术分析,系统介绍了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燃的条件、事故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的分析,并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的手段提出了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化学危险品场所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机理的探讨,从化学危险品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的必要条件和爆炸极限的确定入手,分析了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通过分析和研究各项措施,确定出较好的预防和抑制方法,确保化学危险品场所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升温煤体受限空间气体的变化规律,设计加工升温煤体引爆瓦斯试验平台,针对不同初始CH4体积分数开展受限空间煤体升温试验。利用Matlab计算试验数据,绘制O2,N2,CO,CH4,C2H4,C2H2的体积分数变化规律曲线。基于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理论和计算公式,计算可燃性气体体积分数与混合气的爆炸上下限值,并绘制其关系图。结果显示,当温度为190~400℃时,受限空间气体将失去爆炸性。分析现场煤自燃引爆瓦斯的条件和形式,提出防治煤自燃引爆瓦斯的重点是防止煤柱、断层和高冒煤自燃升温到更高温度,尤其是要防止该区域提前氧化升温,同时要保持工作面风流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或处理各种可燃性气体作业中,利用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对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可以了解可燃性气体的泄漏程度,在浓度超过预定的危险界限时,及时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一种功能完善的可燃性气体报警器,不仅要在可燃性气体的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限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还要记下报警时刻及报警值,以便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应能自动控制电磁阀,切断危险源,开启通风设备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用常规仪表难以实现上述功能,而用高性能的单片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仪表则容易得多。我院研制成功的以高性能的单片微处理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矿井火区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危险性的判断 ,目前常用单纯的瓦斯爆炸三角形判别法。此法对实际的判断往往未综合考虑火区温度的影响。为此 ,笔者论述了矿井火区多种可燃性气体同时存在时 ,其混合气体爆炸三角形各参数的工程计算方法 :爆炸界限可用 Le Chatelier法 ,但需根据火区实测温度进行修正 ;爆炸时的临界氧浓度 ,则需用另一种三角形图示法予以确定。由此画出的混合气体爆炸三角形分析图 ,可用于矿井火区 ,尤其是矿井大面积火区的密闭和启封过程中 ,作为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危险性的综合判断及其防爆措施的制定 ,都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联动排风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联动排风控制系统由联动排风控制器、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主机、轴流风机、多芯电缆组成.联动排风控制器、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主机和轴流风机安装在外输泵房内,多芯电缆与它们相连.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主机的报警信号经过控制电路处理,控制轴流风机,从而实现手动、定时启动、自动启动和关闭轴流风机的目的,及时排除工作场所内积聚的可燃气体,实现了本质安全化.  相似文献   

12.
气体扩散数学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工业生产、储运过程涉及储存大量气态和液态的危险性物质,该类物质大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民用燃料的输送和储藏,也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对附近居民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气体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很难将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势必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因此,事故状态下有毒气体的扩散,是安全评价中灾害后果评价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梯度输送理论,建立了无风条件下气体扩散的动态模型。在限定容器中气体介质是中性气体的情况下,由于中性气体在扩散过程中各向同性,扩散方程获得了简化。进一步限定容器形状为最常见的圆柱形,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求出了该条件下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开发的扩散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梯度输送理论即单位时间内物质通过单位面积的输送的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同时对建立的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探,结合实例提出了该模型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钢焦化厂10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的现场检测仪表,通过PLC控制系统实现在线监测和安全联锁控制,保障转炉煤气的安全回收和利用。10万立方米煤气柜采用了干式威金斯橡煤气柜,由于转炉煤气是一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极易中毒的危险性气体,因此保证转炉煤气柜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因此在仪表安全检测设计上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柜前后含氧量分析、柜位活塞平衡、柜位测量、柜内CO检测等几方面实现,针对投产一年多仪表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多次方案研究、仪表改造,目前所用的各种检测仪表和阀门调节、联锁控制准确可靠,基本上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安全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博    杨小兵    张守鑫    周川    颜晓珊    温晓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2):139-145
为了给氧气逃生呼吸器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氧气呼吸器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人员安全前提下,结合产品定位于逃生目的,建议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最低值≥15%,均值>19.5%;二氧化碳含量的均值≤1.5%,峰值≤4%;最高温度≤50℃;吸气阻力≤1.2 kPa,呼气阻力≤1.2 kPa,两者之和≤1.8 kPa;实用性能引用GB/T 23465-2009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的安全氧含量,避免在采油过程中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引发燃烧或者爆炸事故,保证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的安全性,设计了1种测试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体安全氧含量的实验装置;通过对采油现场井筒内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选取一定组分的混合气体,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混合气体分别在1,5,10 MPa和40,120℃条件下的安全氧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安全氧含量逐渐降低;在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所测得的安全氧含量要远低于常温常压下的理论估算值;在10 MPa,120℃时达到8.27%,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采油工艺过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埋地燃气管道输送介质易燃易爆、埋设环境人口密集、施工频繁,极易受到来自第三方的破坏,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第三方破坏的风险因素分析和防治十分必要。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法(STPA)是一种基于系统理论的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风险分析方法——将事故视为由初始事件诱发的一系列事件造成的后果,而是对燃气系统从设计、开发和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系统安全控制结构,通过分析控制缺陷和缺陷致因实现对风险因素的分析。研究分析出24个燃气管道第三方破坏的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提出了建议,为燃气管道第三方破坏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矿井火灾是采矿业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之一。该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新的矿井瓦斯防爆监测中最重要的成分氧气的检测策略,在矿井火灾中做出预见与预报。对于密封区域,发生瓦斯爆炸危险安全区时氧气浓度小于8%,按照国家标准,本矿要求氧气检测精度达到1%。氧含量监测系统受到气体气路、传感器运行、信号调理与处理情况和终端处理系统等四个方面的影响。该文通过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分别对氧含量监测系统进行硬件线性开环标定与软件线性闭环标定,并采用著名的OriginPRO数据分析软件对系统采样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以达到对软件线性闭环标定进行程控规划和信息实时纠正,使系统氧气含量监测灵敏限小于0.36%。  相似文献   

18.
根据煤层气的危害特性和赋存现状,开展基于已开采矿区的煤层气开发可行性分析和垂直钻井风险评估。以湖南湘中地区煤层气统计资料和地质结构特征为研究基础,先从地层、构造、煤储层物性以及含气量几个方面对该区煤层气开发潜力作出综合分析评价。然后从工程安全方面阐明钻探风险,提出有利于煤层保护、有效钻进减少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最后提出煤层气的赋存特性决定钻采开发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安全高效"来制定钻采开发方案,把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