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铁列车运营引起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海健 《交通环保》2003,24(3):46-49
指出了地铁振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了影响振动的主要参数及振动的规律,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减振隔振降噪措施,从而为在已有地铁设计新建筑物时或在已有建筑物条件下设计地铁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同时对地铁系统的防振减灾设计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由轻轨向地铁发展,地铁振动引起的二次辐射噪声影响将逐步显现。本文通过对现行标准进行分析,确定适宜的二次辐射噪声评价标准,并根据重庆地质条件下的振动衰减经验公式及二次辐射噪声预测计算公式,对重庆地铁二次辐射噪声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实测值予以验证,误差结果在1d B之间,满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咸阳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分析,主要介绍了地铁线路的建设,主要包括地铁一号线3期工程和地铁十一号线,探讨了咸阳市地铁建设施工期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主要有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给城市环境带来噪音与振动污染、对城市水土流失和地下水污染和对地铁施工和城市建设,最后对咸阳市的地铁运营期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集约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结构;节约土地资源与减少能源消耗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杨宜谦 《环境工程》2013,(Z1):654-658,746
轨道交通引起的地面振动是由列车在轨道上的移动造成的。将地铁、铁路和有轨电车产生振动的主要机理归纳为六类:准静态、参数激励、钢轨不连续、轮轨粗糙度、波速和横向激励,详细分析了轨道交通的环境振动激励机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和噪声污染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在分析建筑物对地铁振动响应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振源控制、振动传播途径控制、敏感建筑的减振隔振等在内的地铁振动控制技术的总结研究和一些实例的探讨,为地铁振动与噪声的控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铁环境振动预测方法浅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地铁环境振动预测方法的研究概况,在作者研究分析地铁振动传播途径和主要影响参数基础上,给出了简单定量预测地铁环境振动程度之方法,应用该方法所得到的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误差在±2dB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张翠红  杨先健 《环境工程》2011,29(2):127-131
依埋深波源在弹性半空间的传播原理,提出了地铁波源引起的地面振动实用计算公式和传递系数。对地铁波源的P波、S波引起的地面面波叠加,得出地面振动计算公式。实用计算公式与数个地铁工程运行所致的地面振动现场实测作了比较,能满足工程精度。  相似文献   

8.
选取某城市具有代表性Ⅱ类场地地铁与道路交通重合段,对环境背景、地铁单独通过、重载车辆单独通过、地铁和重载车辆同时通过开展振动实测,利用Z振级和1/3倍频程频谱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建立简化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沿线环境振动影响.结果表明,简化理论分析模型可基本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地铁与重载车辆引发的环境振动衰减规律总趋势是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先迅速后平缓的减小过程,有地铁作用时,30m附近存在振动放大区;地铁与重载车辆单独作用时存在稳定的环境振动主频分别为50~60Hz和16Hz,两者共同作用存在变化范围为16~80Hz的不稳定特定主频,其变化规律符合交通类型的主导地位;当水平距离超过60m后,环境振动体现场地卓越周期,可忽略地铁及重载车辆振动影响;对于加速度频率在1Hz内的低频振动,距离和交通荷载类型的影响均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及地面交通选线设计和沿线环境振动及控制提供工程参考和理论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9.
X593 9702306地铁环境振动预测方法浅析/辜小安…(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一1996,14(5)一35~39环信X一26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地铁环境振动预测方法的研究概况,在作者研究分析地铁振动传播途径和.主要影响参数基础上,给出了简单定量预测地铁环境振动程度之方法,应用该方法所得到的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误差在士ZdB范围内。图2表7参12X593 X121 9702307声屏障对公路交通噪声衰减理论模型的研究/杨满宏(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环保/交通部水运环保科技信息网一1996,17(6)一17~20 环信X一95 公路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在带来了市民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地铁结构传声扰民的问题。地铁结构传声扰民问题与其他噪声源结构传声扰民问题具有评价地点环境振动和环境噪声的单值评价量达标,但频谱评价量相对背景状态却存在明显的异常的共同特征。本文通过典型地铁结构传声扰民案例的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和结构传声的几个参考评价量进行比较。说明运用合适的评价量对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结构传声的评价范围以及实现主客观一致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属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寒冷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带,是连结高山荒漠和山地荒漠的关键区域。根据垂直自然带谱的基带及各分带的组合配置形式,可区分出干旱、极干旱、高寒干旱及高寒半干旱四种结构类型组。垂直自然带的区域变化明显,喀喇昆仑山与西昆仑山育显著不同,不仅南北翼有别,东西方向的递变也很突出,反映出大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全新世以来,干旱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突出,建议对雪岭云杉和昆仑圆柏等采取保护措施,并在羌塘高原腹地建立高原自然景观及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黄河三角洲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由于盐渍化面积较大,土地垦殖指数较低,土地生态环境条件脆弱,而且土地开发利用受地表淡水资源的年际与季节分配的影响。当前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开发利用的潜力大,开发的紧迫感加强。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的主要途径有:①改造低产田,挖掘土地增产潜力;②扩大平原林地,营造林网,改善生态环境;③利用现有林场,逐步建成畜产品生产基地;④利用沿海滩涂和陆地水面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⑤处理好土地开发与油田建设的关系,发挥土地与油气资源两大优势;⑥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合理地变更土地利用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滗水器的不足,设计了具有内、外浮箱和对称堰口的无动力滗水器。其外浮箱侧壁下铰接堰盖,堰盖与集水槽壁上端之间形成堰口。滗水器漂浮所需浮力,非滗水阶段由内浮箱提供,滗水阶段由外浮箱提供。滗水堰口始终处于液面下,堰盖所受浮力的改变将驱使堰盖转动而控制堰口的开、闭。提出了外浮箱侧壁浸没深度与堰口负荷的关系式。制作了2.1m长的样机,其滗水负荷为0.037m3/(m·s),样机运行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除尘器中离子风对除尘过程的影响。方法分析电除尘器中离子风对除尘效果的影响,建立完整的颗粒荷电模型,在Fluent软件平台上进行计算。结果离子风在电极线附近呈双螺旋结构,正对电极线位置的离子风速度最大,在远离电极线的方向上逐渐变小,越靠近电极线,速度下降的梯度越大,对流场有扰动作用,随流速增加,离子风效应被逐渐削弱。当主流速小于等于0.5 m/s时,离子风体现为增大驱进速度,颗粒更快到达极板,有利于改善除尘效率。结论电极线的偏置可以提高除尘效率,当电极线置于电场宽度方向1/4处时,可以获得最佳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总结发达国家在水环境监控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控技术体系的特点,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环境监控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监测的效度和效率. 提出了完善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控技术体系的设计原则:监测对象与流域生态功能的一致性、监测指标与水环境污染特征的一致性、监测方法与质量控制的一致性以及监测方式与监测目的的一致性;同时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监控的系统设计思路,即流域水环境监测对象与监测指标筛选、监测布点与采样技术、监测分析方法、监控质量保证、监测网络与监控信息管理等6个方面. 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道路,能有效提高农户田间耕作出行便捷性和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的满意度。以江西省樟树市阁山镇为研究区域,通过调研及数据收集,获取农户田间耕作出行方式数据,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野外采样、室内化验得到耕地样点养分数据。借助ArcGIS 10.2软件平台,处理得到研究区时间可达性分布图;选取土地覆盖、地形、现状道路和耕地质量等4方面影响因素和8个影响因子,建立土地整治田间道路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生成土地整治田间道路布局适宜性分布图;最终形成土地整治田间道路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农户田间耕作出行方式的调研数据得到的项目区可达性分布情况为土地整治田间道路布局优化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GIS技术提高了土地整治道路布局优化方案的空间准确性;道路布局优化方案既方便了农户出行,又注重对耕地质量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预测钢制全表面轮毂易产生疲劳破坏的危险区域,并分析其弯曲疲劳寿命。方法 针对全表面轮毂的弯曲疲劳试验工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综合考虑螺栓拧紧方式、螺栓预紧力以及材料非线性特征的影响,通过在加载轴末端建立局部坐标系,实现载荷的分解,并最终实现弯矩的动态加载。在此基础上,进行轮毂的受力分析,然后构造适用于轮毂的应力寿命曲线,并使用名义应力法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结果 动态弯矩的加载方向变化会显著影响轮辐表面的应力分布特点,螺栓预紧力施加后,螺栓孔附近区域的应力显著增大,在计算中应考虑其影响。在获得各节点载荷历程后,以高应力幅和平均应力为标准,筛选出了轮毂的危险节点。结论 基于数值仿真的本型全表面轮毂弯曲疲劳试验,危险节点位置均位于轮辐通风孔的内圆角附近区域,可有针对性地对该区域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提高轮毂的弯曲疲劳寿命。分析得到当前轮辋弯曲疲劳寿命约7.6万次,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石星村为样区,基于2004年森林景观格局的相关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了不同时期对石星村森林景观格局具有决定作用的影响因子,并采用CLUE-S模型对石星村2014年森林景观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与验证。此基础上,分别基于历史发展趋势、“农二代”返乡潮以及工商资本介入3种情景模拟石星村2024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对2004-2024年间3种情景下的景观格局动态及破碎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利用石星村2004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分布图对2014年森林景观格局进行模拟,总体精度达到了85%,Kappa指数均值达到0.816,这表明CLUE-S模型对石星村森林景观的格局变化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2) 在预设的3种情景下,样区森林景观一直占据20 a间景观基质的主导地位,林区分析结果显示出林地总面积没有明显减少,且相较于2004年的林地总面积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种情景下退化林地面积均呈减少的趋势,其中,相较于历史发展趋势,“农二代”返乡潮情景下退化林地的减少均伴随着人工林和农用地面积的增加,而工商资本介入情景下退化林地的减少伴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和农用地面积的减少;3) 在林地的空间分布上,各林地类型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退化原始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低山、深丘区,次生林、退化林地和人工林呈镶嵌格局,分散于主要基质性景观中;4) 样区在3种情景模拟下,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农二代”返乡潮和工商资本介入两种情景下森林景观恢复较好。研究结论可为石星村未来森林景观管理、规划及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阶地古红土在华南分布很广,是一项重要资源。本文以钱塘江中下游为例,查明:阶地古红土分布决定于局部新构造运动升沉量与构造断块活动;愈到下游,古红土土层愈厚;在每一地段,阶地愈高,红壤化作用愈深,表现在铁的活化度(Feo/Fed)减低,粘粒的 SiO2/Al2O3变小,酸性与粘性增强等。按新构造运动抬升时间与幅度,古红土还可划分为Q2与Q3两类,其上土壤的理化性质、作物的适种性及开发条件都不相同。二者的面积比(Q2/Q3)则与各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最近15a来中国气候变化在最近50a来的比较特征,并着重分析与讨论了这一期间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变化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因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产量的变化幅度一般为3%~5%,个别年份可达10%左右;因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一般在5%~10%,个别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