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水中BO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20B型BOD快速测定仪,对标准样品、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的BOD进行测定,与五日生化培养法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32mg/L;加标回收率在85%~117%之间;相对误差<6%,相对标准差<9%,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测定地表水、生活污水与五日生化培养法有较好的可比性,测定工业废水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还阐述了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测定BOD与五日生化培养法,并对其优缺点做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运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总氮的标准样品及实际样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得出了当前常用的精密度及准确度方面质量控制指标的建议值。研究表明:标准样品在0.5~3.5mg/L浓度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5.0%;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相对误差RE≤±10%;实际样品在0.07~10mg/L浓度范围内时,相对偏差RD≤10.0%;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110%。  相似文献   

3.
硫酸盐是水质常规分析中重要项目之一,常用的铬酸钡分光光度法(HJ/T 342-2007)在使用中常会出现校准曲线线性不佳、差异性大,测试结果不准等问题。对标准方法的关键试验过程进行补充讲解,改进显色液过滤方式,并通过样品测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硫酸盐质量浓度在5~2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运用统计学原理对不同时间测试校准曲线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实际样品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47%~0.61%,加标回收率为96.5%~102.5%;标准样品测试结果在1σ以内,说明改进后的方法具有可靠的操作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接种是BOD5质量控制关键。为了提高生物毒性较大的焦化废水BOD5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本文采用焦化废水活性污泥制备接种液,考察了接种底质和接种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接种量为3~5mL/L时,BOD5值达到了GB 7488-1987质控要求。2个月的稳定性考察实验以及对随机水样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接种液活性高、稳定性好,对改进焦化废水BOD5的监测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佳红  黄铭  林军平 《四川环境》2003,22(5):30-31,44
本文针对GB/T7488-1987《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稀释与接种法》中BOD5的测定和计算时接种稀释水的空白扣除方法,提出了直接测接种液的BOD5值,按接种液的比例在水样中进行扣除的方法,提高了BOD5值的准确性。更能反应BOD5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钱勇 《青海环境》2004,14(3):113-114
在测定废水中的BOD5时 ,稀释系数是重要的物理参数 ,不分废水种类而通用一组稀释系数是不合理的 ,对于不同种类的废水应有不同的BOD5稀释系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新的标定方法,即取蒸馏水后直接放入沸水浴中加热30min,再加硫酸和草酸钠标准使用溶液,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通过新旧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和实际样品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标定方法与国标中的标定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准确度的相对误差小于5%,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确定该标定方法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液萃取土壤中的酚类化合物,提取液经净化、浓缩后,经气相色谱进行分离测定。通过提取方式、提取时间、检出限、精密度及准确度的测定,结果表明:间歇式提取2次,效果最佳;酚类化合物含量在1.0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0.999。以10g土壤样品计,方法检出限为0.01~0.03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0%~10.2%,土壤标准样品测定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目前测定水中总氮(TN)含量采用的是HJ 636—201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其实验条件要求较为苛刻。用TOC/TN分析仪测定水质中总氮含量,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2%~4.64%,加标回收率为97.5%~103.0%,测定标准样品的相对误差为-4.33%~7.00%,精密度、准确度均能达到标准要求。该方法简化了实验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代替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秀兰 《四川环境》2001,20(1):75-75
根据测定BOD5所须具备条件,经过理论推导,得出水样稀释倍数的大致范围,对多种工业废水测试证,表明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提高测定含油污水中COD准确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身工作实践,介绍了测定水中COD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水样pH的调整、溶解氧含量的调整及确定稀释倍数的方法。特别提出:对于含石油类较高的水样时,应先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Cr ,再确定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12.
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干扰最为严重且难以消除的是氯离子(Cl-)的影响。高浓度氯离子的干扰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差大,无法界定高锰酸盐指数是否达标。对高含氯水样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新方法(改进的高锰酸盐指数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标准高锰酸钾法对高含氯水样进行的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利用稀释方法,在碱性条件下用硫酸锰作催化剂,可以避免氯离子的干扰,提高了高锰酸钾对有机物的氧化率,能真实地反映水样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3.
14.
以某污水厂的高氯低COD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硫酸汞加入量、K2Cr2O7溶液浓度、反应酸度、取水样量等参数对COD测定的影响,探讨消除该厂Cl-干扰最简单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控制硫酸汞与氯离子比为15∶1(质量比)、K2Cr2O7浓度为0.18 mol/L、水样稀释0.75倍、Ag2SO4-H2SO4加入量为28mL,皆可有效减少氯离子的干扰。该方法相对氯气校正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袁静  张益民  易强 《四川环境》2004,23(4):50-50,53
4-AAP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酚方法中,当挥发酚浓度超出校准曲线范围时,一般将水样稀释后重新分析测定。本文采用氯仿稀释萃取液测定吸光度,通过公式换算求得挥发酚浓度,试验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标准方法中,测定挥发酚用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和萃取光度法。但该方法测定范围小,上下限分别是2.5mg/L和0.12mg/L,且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等试剂不稳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方法繁琐。文章提出用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挥发酚。此方法不仅使测定范围增大到0.409~120mg/L,减少水样稀释比过大引起的误差及干扰,而且简便、快速、准确。通过实验证明,本方法与标准方法有很好的可比性及重现性。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测量过程的合并样本标准差来评定A类不确定度比较客观。本文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通过实例,阐述了用稀释接种法测定水中生化需氧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石油钻杆刷镀铜废水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钻杆刷镀铜废水的铜离子严重超标,为解决这一问题,应用硫化钠(Na2S·9H2O)化学沉淀法处理工艺及设备处理废水。经监测,处理后的废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具有处理设施一次性投资少,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适当等优点。硫化钠化学沉淀法处理刷镀铜废水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esent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nanobubbles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improvement in the chosen water sample. So far, the research outcomes stated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could be enhanced by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 but very few studies were performed with nanobubbles.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nanobubbles (70–120 nanometers) explain their use in a wide range of engineering fields. Simple method for producing nanobubbles in a variety of aqueous solutions along with examples of their use is outlined in this work.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including the deterioration and depletion of water supply are driving today's need for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s a solution, the use of micro- and nano-bubble (MNB) technologi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has evolved. This page discuss the fundamentals of water treatment research, including their stability of bubbl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chemical and physic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