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次调查在柳青河设置了9个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17年3月、6月和9月。采用pH、COD、总氮、总磷和氨氮评价柳青河水质与季节动态。结果显示,柳青河pH和总磷:秋季春季夏季,COD和总氮:夏季秋季春季,铵态氮:春季秋季夏季。整体上看,柳青河春季、夏季和秋季营养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COD为Ⅳ类至Ⅴ类,总磷为Ⅴ类至劣Ⅴ类,氨氮为Ⅱ类至劣Ⅴ类。柳青河pH:上游下游中游,COD、总氮、总磷和铵态氮:下游中游上游。从整体上看,柳青河中游和下游营养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上游水体稍好,COD为Ⅲ类至Ⅴ类,总氮和总磷均为Ⅲ类至劣Ⅴ类,氨氮为Ⅱ类至劣Ⅴ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对宝鸡市金信安污水处理厂两年监测数据中主要污染物COD、BOD5、总氮(TN)、氨氮、总磷(TP)、悬浮物(SS)相关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相关性分析显示COD和BOD5,总氮和氨氮存在正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显示BOD在季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五个监测因子在季节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地表水中氨氮和总氮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地表水中氨氮和总氮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2010年濮阳市6个监测点位地表水的氨氮和总氮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氨氮和总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表水氨氮和总氮两个监测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冬季最好R为0.9270,春、秋其次R分别为0.8980和0.8695,最后是夏季为0.6780。氨氮和总氮之间的比例系数波动范围较大为0.040~1.138,各不同季节的平均值为0.38。  相似文献   

4.
王晓媛  刘殷华  汪飞  黄长缨  陆峰  谢冰 《环境科学》2014,35(5):1994-2001
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集装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 a不同季节中转站集装箱内垃圾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集装箱内产生的主要气体指标中,H2S的变化范围为0.3~10.3 mg·m-3;CH4的变化范围为0.02%~2.97%;NH3的变化范围为0.7~4.5 mg·m-3,浓度峰值都出现在夏季.产生的渗滤液水质指标中,pH值在5.4~6.3之间变化,呈现酸性;SS在9 120~32 475 mg·L-1之间变化,波动较大;有机物COD的变化范围为41 633~84 060 mg·L-1,BOD5在18 116~34 130 mg·L-1之间变化,呈现出冬季高于夏季的特点;氨氮和总磷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37~1 222 mg·L-1和17.98~296 mg·L-1之间,季节变化不明显.极端温度特别是夏季高温对箱体内气体污染物的产生影响明显,警示夏季要谨防在高温暴露和过长的停留时间,以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5.
选择不同粒径的竹炭为填料,通过实验记录对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填料粒径在生物膜工艺中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氨氧化细菌(AOB)的氨单加氧酶amoA基因为分子标记,调查了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草鱼池塘水体AOB季节变化,并分析了AOB丰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池塘表、底层水体AOB amoA基因拷贝数均呈相似的季节变动规律,即夏季显著高于春、秋两季(p0.05),而春、秋两季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同季节池塘表、底层水体AOB amoA基因拷贝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底层水体AOB amoA基因拷贝数均与温度、总磷呈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表层AOB amoA基因拷贝数与总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环境因子划分为3个主成分.表层第一主成分为水温、溶解氧、氨氮与总磷,第二主成分为硝态氮与总有机碳,第三主成分为总氮与亚硝态氮;底层第一主成分为水温、溶解氧、氨氮、总磷与总有机碳,第二主成分为硝态氮与亚硝态氮,第三主成分为总氮.  相似文献   

7.
滨州市作为全国生态城市之一其景观生态河道的水质状况日益恶化,对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针对滨州市主要生态河道环城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指标。结果表明:环城河氨氮含量为0.35~0.15mg/L,COD含量为290~270 mg/L,总氮含量为0.65~0.10 mg/L,总磷含量为0.35~0.25 mg/L。新立河氨氮含量为0.65~0.15 mg/L,总氮含量为1.30~0.85 mg/L,总磷含量为0.90~0.55 mg/L。景观生态河环城河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河水不能自由循环流动且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建议政府积极进行河道整治工作,规范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查阅我国近年共计143项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申请技术专利,统计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工艺类型、出水执行标准、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处理率(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申请单位分布情况,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专利的研发现状进行总体评价。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专利的主要研发力量为环保企业,占比53.9%;绝大部分技术专利中缺乏具体的出水执行标准,在22.4%的注明出水执行标准的技术专利中,以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最主要的水质参考标准,占比65.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类型为生物法、湿地处理法和过滤法3种,其中含有生物法的技术专利占比高达78.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作为具有应用前景的分散型污水解决方案,在农村污水处理专利技术中初具份额,占比35%;技术专利中对于水质指标的考察重视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COD、氨氮、总磷和总氮,污染物去除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分别为COD、总磷、氨氮和总氮。  相似文献   

9.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公害事件常有发生,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总的来说,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危害主要来源于畜禽粪便污染,其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降雨事件监测的非点源污染对灞河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灞河马渡王水文站断面5次降雨事件过程和2次非洪水过程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灞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对灞河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过程期间,COD、总氮、氨氮、硝氮、亚硝氮、总磷指标监测平均值均小于非洪水期监测平均值.各指标负荷输移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径流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即先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再逐渐变小;各指标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大致为:COD、硝氮、总氮浓度先增大后减小;亚硝氮为先减小后增大,总磷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总氮、硝氮的浓度峰和负荷输移速率峰均接近或滞后于流量峰;COD的浓度峰接近或滞后于流量峰,而负荷输移速率峰接近或超前于流量峰;总磷、氨氮的浓度峰和负荷输移速率峰均接近或超前于流量峰;而亚硝氮的浓度峰变化规律不明显,负荷输移速率峰接近或超前于流量峰.采用平均浓度法计算了各指标的非点源污染平均浓度及负荷:2009年灞河流域马渡王断面COD、总氮、氨氮、总磷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8707.28,723.63,245.52,43.07t.2009年灞河流域马渡王断面NSP负荷COD、总氮、氨氮、总磷所占总负荷相应的比例分别为31.86%、32.69%、42.21%、34.42%.由此可见,非点源污染在灞河水污染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对于灞河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刘星  柳文莉  姜霞  郭冀峰  黄威  刘瑞  张聪 《环境工程》2020,38(12):38-44
研究选取嘉兴市下辖农村的160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出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处理设施现状,以期提高处理设施效率。结果表明:嘉兴市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较有机污染更严重,ρ(COD)、ρ(TP)、ρ(TN)、ρ(NH4+-N)年均值分别为142.23,4.02,44.19,27.74 mg/L,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有很大优化空间,COD、TP、TN、NH4+-N年均去除率分别为50.5%、29.7%、36.8%、51.7%。农村生活污水空间上呈自西向东、由北至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时间上表现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COD、TP、TN、NH4+-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88±0.946。设施进水C/N、NH4+-N/TN年均值分别为3.21、68.9%,传统的单一A2/O处理工艺对低碳源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可通过组合工艺设计、规范运营管理、加强后期监测等有效措施来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扎龙湿地水体N,P营养物质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在2003年夏季采集了扎龙湿地地表水样,结合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TN,NH4+-N,TP及PO43-在湿地水体中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TN,NH4+-N,TP及PO43-均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小的块金值和较高的空间结构比例,表现出一定空间相关性变异特征,同时分形特征表明了其空间变异复杂性较低.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绘制的含量分布图,反映出TN,NH4+-N,TP及PO43-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趋势,其与采样区水位变化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说明了水位空间变化是影响湿地N,P营养物质空间分异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三级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大连2个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在大连户外自然条件下常年连续运行,对该人工湿地在夏季、冬季和初春气候条件的运行效果进行对比,重点考察了其对COD、 TN、 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其中夏季(6~8月)COD、 TN、 NH+4-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5%、 76%、 100%和98%,冬季(11月~次年1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 85.3%、 86.4%和97%;初春(2~4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7%、 76.7%、 70.3%和95.5%.夏季、 冬季和初春出水水质为:COD为2.8、 3.8和3.9 mg·L-1;TP为0.02、 0.05和0.07 mg·L-1;TN为6.8、 2.9和9.2 mg/L;NH+4-N为0.01、 0.3和8.1 mg/L.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对大连城市生活污水深度净化效果显著,其中COD和TP去除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质量标准;而出水中TN和NH+4-N分别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和一级B标准.各污染物在夏季、 冬季和初春的脱除负荷分别达到了COD为4.9、 5.1和5.0 g·(m2·d)-1;TN为3.4、 3.0和5.5 g·(m2·d)-1;NH+4-N为0.2、 0.6和3.7 g·(m2·d)-1;TP为0.15、 0.30和0.28 g·(m2·d)-1.对比不同季节人工湿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及脱除负荷,各污染物的去除受季节影响并不显著,但是NH+4-N和TN的去除受进水污染负荷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盘溪河水质不同季节日变化规律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010年不同季节对盘溪河水质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了盘溪河水质的季节日变化规律,运用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了盘溪河不同季节的水质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中,除了Zn和Cu以外,其余各污染物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盘溪河各水质指标季节日变化情况差别较大,DO的浓度在冬季最低,而BOD5、COD和TOC的浓度在冬季最高;NO3--N的浓度在夏季最高,而TN、NH4+-N和TP的浓度在夏季最低;Pb、Cd、Zn和Cu的日变化在不同季节波动都较大.有机污染物(BOD5、COD和TOC)和营养物质(NO3--N、TN、NH4+-N和TP)浓度的峰值多数在12:00~16:00之间;重金属(Pb、Cd、Zn和Cu)浓度的峰值多数在12:00.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了盘溪河水质级别:春季在06:00和08:00为Ⅱ类,其余各时间段河流水质为劣Ⅴ类;夏季各时间段河流水质都为Ⅱ类;秋季在06:00和16:00为劣Ⅴ类,其余各时间段水质均为Ⅱ类.冬季在08:00为Ⅱ类,其余各时间段河流水质为劣Ⅴ类.  相似文献   

15.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快速释放实验,研究了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个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TP)与其释放的可溶性总磷(DTP)在春、夏两季显著相关并且以可溶性有机磷(DOP)为主;春、夏两季DOP与可溶性无机磷(DIP)的形态间转化较秋、冬两季更为活跃.藻型湖区沉积物的总氮(TN)多为夏季减少,而清洁型湖区则为夏季大幅增加;沉积物释放的NH4+-N以夏、冬两季居多,夏季达到最大值;沉积物释放的NO3--N夏季大幅度增加,冬季较少.清洁型湖区夏季沉积物的TN及其释放的NH4+-N、NO3--N显著高于藻型湖区.  相似文献   

16.
北运河武清段水污染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通过对北运河武清段水系(主河道——北运河和龙凤河,北运河支流——柳河、灌溉沟渠)的水质进行监测,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武清段水系17个观测点中有23.8%的观测点的水质为Ⅲ类水,12.7%为Ⅳ类水,63.5%为Ⅴ类水.水质存在时空变异,夏、冬季节各河道水质差异不显著,春、秋季节差异显著.沟渠水质最差,其总磷(TP)含量和BOD5值明显高于其他河道;TP、硝态氮(NO3--N)、COD、总有机碳(TOC)、温度(T)、溶解氧(DO)和总氮(TN)解释了全部的季节性变异,BOD5、pH、溶解性总固体(TDS)和叶绿素a(Chl-a)的季节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氧化还原电位(ORP)、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次之.NH4+-N和TN解释了51%的空间变异,主河道的氮污染是由上游工厂和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的;北运河武清段的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有机污染物、氨氮、硝态氮、酸碱废水和磷,污染表现为复合污染,点源仍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为对象,研究了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湖泊对高锰酸盐指数、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叶绿素a(Chl-a)的净化能力季节性差异较大.各水质指标春季和冬季自净效果较好,夏季自净效果较差的是NH4+-N和NO3--N,秋季是TP和Chl-a.湖泊四季水体有机污染较轻,TN、TP污染严重.TN、TP浓度条件适宜藻类生长,水体容易发生富营养化,磷为限制性因子.Chl-a浓度显示湖泊在夏秋两季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冬春两季转变为中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的生长与暴发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并影响到湖泊的自净能力.影响水体pH值和溶解氧(DO)浓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农田肥料流失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过量使用有机肥使得夏季湖泊水体中有机氮占TN的主要部分,其他季节NO3--N占TN的主要部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浮游植物因子(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和Chl-a)、农田排水因子(pH、DO和TN)和营养因子(TN和T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湖泊11个采样点4个季节的水质可聚为两大类,春秋冬季为一类,夏季为一类,这一结果是受温度变化及农田排水所致.利用水温和pH拟合出用于计算湖泊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TN、TP、Chl-a的线性方程,提高了现场快速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苏州河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模拟试验、GIS技术和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探讨了苏州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非点源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其中非点源污染负荷CODCr约为6 740 t/a,TN,TP和NH4+-N分别达914,184和298 t/a;水田和村居民点是主要的污染贡献者;非点源污染负荷均表现为梅雨>秋雨>春雨>冬雨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区径流污染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区径流,采用SCS径流曲线模型对其SS、COD、TN及TP等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光明新区城区径流污染负荷中,SS、COD、TN、TP的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8527.8、11023.81、197.29和91.58 t,其中COD的排放负荷已超出其收纳水体茅洲河环境容量6.0倍,COD和SS的年输出系数值也明显高出同类城市,SS和COD为该地区降雨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