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矿井巷道对流换热系数的现场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流换热系数是计算围岩壁面与风流之间热交换量的重要参数。根据矿井风流与围岩热湿交换理论,提出测算井下巷道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并在现场进行实测,通过对实测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出U型钢支护、断面形状为半圆拱以及工字钢支护、断面形状为梯形的巷道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简化计算式。并且当风速一定时,U型钢支护、断面形状为半圆拱的巷道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值比工字钢支护、断面形状为梯形的要小;在这两种巷道条件下,其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都随平均风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宋虎 《火灾科学》2005,14(4):221-227
本文用辐射换热的方法研究了可燃物在室内火灾环境下的表面热流密度随位置变化的分布,以及加入其它可燃物后所带来的变化.利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深刻了解室内火灾中的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真空热水锅炉的换热管内水而言,需经历三个阶段来获得热量:1)管外侧水蒸汽与换热管外壁的凝结换热;2)换热管外壁与内壁导热;3)换热管内壁管内水的对流换热。在真空热水锅炉的设计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传热系数计算经常凭经验进行估算,难以较好地控制材料用量与成本。本文主要研究了真空热水锅炉的换热管内水与管外侧水蒸汽换热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并计算分析了管径和管内水流速度对紫铜管和SUS304钢管总换热效果影响,可较好地指导真空热水锅炉的换热管设计。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快速增长,带来了植被与建筑混合区域的火灾隐患。以常见城市绿化树种龙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树树冠火对其相邻建筑的热辐射规律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间距情况下建筑物一层和二层窗户位置的辐射热流密度,并在圆柱火焰模型的基础上,将圆柱火焰分为下层的稳定火焰区和上层的间歇火焰区,提出了分层圆柱火焰模型。结果表明,分层圆柱火焰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树冠火辐射热流密度最大值随高度和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单一圆柱火焰模型理论的结果表明竖直方向上热流密度随高度变化不大,未能准确描述辐射热流密度竖向变化规律;分层圆柱火焰模型计算的辐射热流密度比单一圆柱火焰模型更符合实验结果,能更好地预测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某实际工程传统钻孔单U和并联双U埋管、桩基并联双U及并联双螺旋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水温、流速的实测,以单位井深换热量为性能指标,结合经济性指标E,对比分析了4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和经济性的差别。分析了桩基埋管换热器运行过程中冷、热堆积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对桩基埋管换热器进行了温度-荷载联合测试,模拟冬、夏两季能源桩承载运行的取、放热工况,获得了能量桩的桩身温度分布和桩顶动态沉降曲线,分析了桩顶换热过程中因热胀冷缩而产生位移的规律性,指出桩顶沉降累积量过大会导致桩基失稳,这一点在能量桩的设计阶段应注意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温高湿巷道不稳定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采用Fluent软件对高温高湿巷道内的热湿交换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单因素和正交模拟实验探讨风流温度、风流速度、岩石导热系数、原岩温度以及巷道当量直径对高温高湿巷道不稳定换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巷道不稳定换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普通巷道一致,均与通风时间呈负相关,但通风时间为1 a的高温高湿巷道不稳定换热系数较普通巷道增加了12.5%。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风流速度、岩石导热系数和当量直径与不稳定换热系数呈正相关。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各因素对不稳定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为:岩石导热系数>当量直径>风流速度>风流温度>原岩温度。利用SPSS软件对正交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不稳定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拟为高温高湿巷道内热负荷计算及井下风温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使用定容燃烧弹与高速纹影照相系统研究了不同当量比下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层流火焰燃烧特性。实验数据同时应用传统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分析了不同当量比对球形扩展火焰的传播速率和马克斯坦长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层流燃烧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当量比为1.1时,火焰速率达到最大值。马克斯坦长度始终为正值,且随着当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所有当量比条件下,线性和非线性方法计算的火焰速率大致相同,差值小于0.01 m/s;线性方法得到的马克斯坦长度均大于非线性模型计算的结果,并随着当量比的增大,两种方法得到的马克斯坦长度的差值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JN-60型焦炉为研究对象,基于焦炉烟气外循环、煤气低氮燃烧的思路,设计出模拟焦炉狭长受限空间炉膛结构的燃烧炉及焦炉煤气燃烧实验平台,开展了空气过剩系数α、燃烧负荷和烟气外循环率λ对焦炉煤气燃烧NO_x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α和λ可有效减少该燃烧炉内局部高温区的形成,延缓燃烧反应速率,拉长火焰,使温度场更均匀,实现焦炉煤气的低氮燃烧。在该狭长受限空间炉膛结构的燃烧炉中,将α和λ分别控制在1.20和20%,可有效降低烟气中NO_x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过剩空气系数下平焰燃烧加热炉火盘直径、炉膛温度标准差系数和出口NO质量分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火盘直径减小,炉膛温度标准差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出口NO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炉型的最佳过剩空气系数为1.075。  相似文献   

10.
冷凝器传热管是电站二三回路重要边界,一旦传热管发生泄漏将导致二回路水质不合格,因此传热管的好坏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本文例举了两个冷凝器传热管失效的案例并简要分析了失效原因,其一是某电厂冷凝器运行约2月后即发生传热管的泄漏事故,其二是某电厂冷凝器在运行8年后发现传热管出现严重减薄及腐蚀产物沉积的现象。为了减少类似的失效事件,目前已经在制造安装阶段和在役阶段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dual mesh技术,将焦炭颗粒流体域和冷却气体流体域分割成网格一一对应的两个计算域,对两个区域分别建立各自的传热微分方程,通过气体和焦炭间的对流换热建立两个区域间的关联,模拟计算干熄焦炉内三维流动及传热行为,分析干熄焦炉生产过程中诸多工艺参数对换热过程的影响,获得了炉内温度场分布,为优化生产工艺及后续的干熄焦炉耐火材料的热应力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理.查特里公式计算了水煤气的爆炸极限,运用喷射火理论分析了煤气发生炉的危险性,并且提供实例分析及给出针对性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松花江流域特点与产业转移对水环境的影响,从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3个方面构建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产业转移前后的水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承接产业转移初期哈尔滨市水环境安全度有所下降,但在转移后期却有了明显提高。另外,各目标层水环境安全度在转移初期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着产业转移进程的推进,压力层水环境安全度基本保持不变,状态层与响应层水环境安全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说明产业转移不一定对水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如果政府能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产业转移也能成为水环境保护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张雨 《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47(1):22-26,53
为探究古城镇建筑的火灾热辐射规律,有效防范火灾,为古城镇建筑消防改造提供参考,以某城中村古建筑为例,运用热辐射理论原理,分析了建筑火灾时门窗的正对位和非正对位的热辐射特征,总结出古城镇建筑火灾时洞口和外立面热辐射的一般规律:正对位辐射时,接收面辐射通量大小随建筑木制外立面门窗洞口的增大而增加,存在安全距离;非正对位辐射...  相似文献   

15.
管式加热炉排出的高温烟气夹带大量的热量,降低排烟温度、减少排烟热损失可以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以目前常用的烟气直接预热空气和烟气间接预热空气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对烟气预热器的结构、排列方式进行改进,降低管式加热炉的能耗。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燃烧放热的通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小尺寸试件燃烧实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几种典型聚合物燃烧时放热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通风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和分析,揭示了燃烧放热、通风条件和燃料种类之间复杂的关系,给出了由放热参数决定的可燃性区域,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有助于材料放热特性认识和室内火分析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光纤光栅的感温传感技术对隧道火灾准确、快速报警的影响因素中,除了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精度等自身参数外,着火点向四周的热能传递特点、不同的风载条件下的热能传递特点等对传感器的测量输出有着重要影响。通过隧道现场试验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得到了火灾热源与传感器在不同距离下传感器感知到的热能分布特性,以及在不同风速载荷下隧道内温度的分布和扩散特性。结果表明,光纤光栅探测器温升梯度的稳定态值与探测器到热源之间的距离成指数关系。在风载为3 m/s时,着火点的热辐射峰值点沿风向下偏了约5 m;风载为5 m/s时,下偏距离达到10 m,为更加合理的火灾传感器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比较严重,其TSP,PM10,PM2.5,SO2,NOx和CO的排放量均占北京市固定污染源排放量的54%以上,煤烟型污染是工业污染的主要部分,占源污染物排放量比面源大,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和冶金行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城八区中的外四区,特别是工业比较集中的石景山地区和朝阳区,工业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中细颗粒物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武汉市近6年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城区空气质量特征.武汉市近6年空气污染指数年均值均小于100;年优良天气频率介于60%-75%,逐月天气优良频率以秋、冬两季较低,春、夏两季较高;SO2、NO2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可吸入颗粒物年年超标,SO2浓度和酸雨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针对空气污染特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百户新装修居室进行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的监测,发现新装修居室中甲醛污染严重,超标率达80%,近1/3超标2倍以上;苯系物中以甲苯、二甲苯的污染为主要特征,超标率分别为10%,23%,苯污染不显著,3种苯系物经SPSS13.0统计学分析在0.05水平显著相关,具有同源性。另选取4户装修居室进行甲醛、苯系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甲醛、苯系物浓度都随时间呈逐步下降趋势,在装修后的前3个月释放速率最快,而后趋于平缓。甲醛释放具有长期性,并通过理论推断和具体实验获得同一结论;苯系物在装修3个月后基本释放完全,严重污染的约需6个月。对于实验过程中温度、湿度、材料种类和负载量以及空气交换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