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零价铁(Zero-valent iron,ZVI)粉和废铁屑分别去除堆浸采铀工艺废水中以铀酰离子形式(UO2+2)存在的U(Ⅵ),分析了p H值、震荡时间、反应温度、ZVI投加量、共存离子等因素对U(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6,震荡时间为80 min,ZVI投加量为1.5 g,铀去除量为0.18 mg/g,ZVI对U(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8.6%,零价铁粉比废铁屑去除效率略高,共存离子Mg2+,Mn2+,Cl-,NO-3对ZVI去除U(Ⅵ)影响不超过3%,CO2-3和Cu2+影响显著。ZVI去除溶液中U(Ⅵ)以还原沉淀和吸附作用为主,吸附-还原反应遵循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出零价铁去除堆浸采铀工艺废水中U(Ⅵ)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氨/Fe~(Ⅱ)EDTA法同步脱除烧结烟气中SO_2和NO_x,并通过铁屑再生废液中Fe~(Ⅱ)维持脱硝效率。实验结果显示,氨/Fe~(Ⅱ)EDTA法脱硫效率可达100%,脱硝效率可达68.3%。但是,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脱硝效率逐步下降。通过铁屑再生Fe~(Ⅱ)-除铁后,脱硝效率从48.8%增加至57.1%。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水源突发性Cd(Ⅱ)污染应急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评估了水厂现行工艺对Cd(Ⅱ)的去除能力,然后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Cd(Ⅱ)污染的特点对水中Cd(Ⅱ)的去除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聚合氯化铝铁和水玻璃作为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水厂现行工艺对Cd(Ⅱ)的最高去除率为75.0%.随pH值增大,水厂工艺对Cd(Ⅱ)的去除率会相应提高,当pH值为9.0时,Cd(Ⅱ)的去除率可达到90.0%.向原水投加碳酸钠可以改变其pH值.当碳酸钠投量为20 mg/L时,原水的pH值可由原来的7.90升高到8.97,该条件下可以同时产生氢氧化镉和碳酸镉两种沉淀颗粒,较大程度上增强了Cd(Ⅱ)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水体中非甾体类药物处理新技术,对铁屑降解水体中萘普生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产物毒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铁屑投加量、p H值、萘普生初始浓度及作用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铁屑投加量为2.5 g/L,p H值为2.0,萘普生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反应条件有利于零价铁对萘普生有效降解,反应150 min去除率可达89.2%;然后对零价铁降解萘普生的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零价铁主要是通过腐蚀产物(新生态氢[H])直接还原作用,促使萘普生转化为其他物质;发光菌毒性实验表明萘普生转化为较母体具有更高生物风险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5.
将复合微生物制剂(HBH-Ⅱ)与生物膜法相结合,以重庆市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HBH-Ⅱ制剂在3种不同条件下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HBH-Ⅱ对垃圾渗滤液COD和NH3-N的去除有明显影响.反应72 h、低流量间歇曝气36 h、接种量1/10 000(HBH-Ⅱ与水的体积比)、进水pH=8.5条件下,处理效果最佳.HBH-Ⅱ中的复合微生物具有生物增强剂的作用,能明显促进污染物的降解.采用HBH-Ⅱ制剂时克服了以往处理工艺中气味恶臭的弊端,还具有产泥量小、色度去除效果好等优点.与单独使用HBH-Ⅱ处理渗滤液相比,以陶粒为填料的HBH-Ⅱ生物膜系统能够为HBH-Ⅱ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环境.挂膜成功运行5 d后,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58%和72.99%.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微电解处理皮革废水过程中液相pH值、总铁离子浓度的变化,比较相同总铁离子浓度下微电解与直接混凝法去除COD的效果,分析铁表面形态和沉积物构成,对铁/炭微电解处理皮革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皮革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去除:一是微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铁离子发生混凝沉淀作用,二是铁屑腐蚀过程中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条件利于微电解作用效果.皮革废水因富含Cl-、S2-等活性阴离子,促进腐蚀作用的发生,碱性条件(pH=9)下COD去除率仍达35%~55%.重复使用的铁屑表面会覆盖硫化物、氧化物等沉积物,影响微电解反应处理效果.降低进水pH值可溶解铁表面沉积物,改善微电解作用效果.填料内部形成的微观原电池和外加活性炭形成的外部宏观电池均可发生微电解反应,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铁屑为反应介质,首先对PRB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铁屑酸化预处理、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 H值、粒度)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和1因素1水平混合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进而对以铁屑为PBR介质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动态试验。结果表明,Cr(VI)的去除率主要受初始p H值、反应时间、铁屑粒度、铁屑投加量和铬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影响。对于处理200 m L质量浓度为5 mg/L的铬溶液,最佳条件为:p H值调至3,投加酸预处理铁屑1.5 g,反应60 min。废水通过介质的流速越小,初始Cr(VI)质量浓度越小,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Fe(Ⅱ) EDTA易被氧化为对NO无吸收能力的Fe(Ⅲ)EDTA,为实现Fe(Ⅱ)EDTA的循环使用,提出了Fe(Ⅱ)EDTA络合吸收-空气氧化解吸-铁屑还原再生组合脱除NO新工艺.采用空气氧化解吸络合吸收产物Fe(Ⅱ) EDTA (NO)中NO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及压力对Fe(Ⅱ)EDTA(NO)空气氧化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0.4 MPa、333K为较优的解吸条件.该工艺可循环脱除NO,成本低、效率高,能有效回收NO2资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内电解法动态处理3种染料废水的工艺条件,如反应时间、pH值、铁屑投加量、铁屑粉煤灰比例等.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动态内电解法处理混合染料废水,色度去除达95%,CODCr去除率也达70%.并讨论了铁屑-粉煤灰内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硅藻土负载无定形磷酸氢锡吸附Pb(Ⅱ)、Cu(Ⅱ)和Zn(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硅藻土为载体,制备了硅藻土负载无定形磷酸氢锡复合材料。利用该材料去除废水中的Pb(Ⅱ)、Cu(Ⅱ)和Zn(Ⅱ),研究了p H值、吸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材料的等温吸附规律,同时考察了材料在模拟海水中的吸附效果及再生能力。结果表明,硅藻土负载无定形磷酸氢锡对Pb(Ⅱ)、Cu(Ⅱ)和Zn(Ⅱ)的吸附量随p H值和吸附时间增大而逐渐增大并趋于平衡。等温吸附数据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好,25℃时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7.54 mg/g、19.94 mg/g和16.33 mg/g。复合材料对3种离子的吸附机理均以化学吸附为主,在吸附Pb(Ⅱ)的过程中孔内扩散为速控步骤。高盐度对材料吸附Pb(Ⅱ)、Cu(Ⅱ)和Zn(Ⅱ)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幅度不大,可以用于去除养殖海水中的Pb(Ⅱ)、Cu(Ⅱ)和Zn(Ⅱ)。吸附了重金属离子的复合材料可以用稀HCl再生,具有重复利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混凝剂对含有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效果,首次以氯化铝、氯化镁、硫酸锌、硅酸钠为原料,制备了新型混凝剂聚硅酸铝镁锌(PSAMZ),分别以碳酸氢钠、硝酸钠、高岭土调节碱度(以ρ(CaC O3)计)、离子强度、浊度,进行混凝模拟试验。研究了混凝剂投加量、碱度、浊度对PSAMZ去除四环素(TC)及土霉素(OTC)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为0.02 mol/L,碱度为25 mg/L,浊度为10 NTU,OTC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1.95%;混凝剂投加量为0.03 mmol/L,碱度为25 mg/L,浊度为10 NTU,TC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0.03%。用光学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等仪器对混凝剂进行表征,并分析混凝剂去除抗生素TC和OTC的作用机理,得出吸附架桥和电中和可能是该混凝剂去除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Fe0处理冷轧含铬废水的适宜条件,并对Fe0去除废水中Cr(Ⅵ)的反应机制及动力学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30℃,Fe0和酸液的投加量分别为2.2 g/L和1.2%(体积分数),振荡转速为200r/min,反应时间20 min,沉淀pH值为8~9,沉淀1 h时,总Cr和Cr(Ⅵ)去除率高达99.99%和100%。Cr(Ⅵ)去除的反应机制主要是Fe0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及金属氢氧化物在Fe0表面的沉积和共沉积作用,其中Cr(Ⅵ)的还原反应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观速率常数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运用混凝/平板膜光催化联合反应器工艺对穿越自然保护区的高速公路桥面雨水径流进行处理。首先,利用混凝沉淀将雨水中的悬浮物(SS)和CODCr进行去除。以SS、CODCr为去除对象,通过试验对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PAS)两种混凝剂进行性能测定和比选,考察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以确定合适的混凝剂。结果显示,混凝剂PAS对雨水的处理效果好。经药剂混凝之后的水再用平板膜光催化反应器进行处理,其中膜技术可以将小分子及剩余SS去除,光催化技术可以将难降解物质去除,同时光催化技术中紫外灯可将出水中的细菌消灭,达到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消毒的双重功效。在最佳工艺运行条件即100 mg/L混凝剂聚合硫酸铝(PAS)投量下,经曝气量250L/(m2·h)、停留时间20 min的光催化平板膜反应器处理后,出水SS、CODCr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4.5%,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氨基膦酸树脂D402对水中Pb(Ⅱ)、Cd(Ⅱ)的吸附性能及其再生方法。结果表明,D402树脂对Pb,Cd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静态吸附Pb(Ⅱ)、Cd(Ⅱ)的最佳p H值为6.0左右,采用HCl-Na OH二阶段再生方式最佳,Pb(Ⅱ)、Cd(Ⅱ)再生度分别达到93.2%,81%。模拟某有色矿山废水,在动态条件下,出水以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为要求,反复运行再生7次后,D402对Pb(Ⅱ)、Cd(Ⅱ)的吸附量仍能达到初始吸附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好氧条件下,将Fe0用于模拟地下水中NO-3的去除,考察了投加量、温度、pH值和共存阴离子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Fe0的投加量越大,硝酸盐的去除速率越高,效果越好;与碱性条件(pH=11)相比,酸性条件(pH=2)更利于硝酸盐的去除,反应4h后去除效果达97.77%;升高温度能促进反应的进行,增加铁粉的投加量会提高硝酸盐的去除效率;水体中的共存阴离子与硝酸盐产生竞争作用,对去除率负影响大小顺序为SO2-4HCO-3Cl-,而Cl-的引入能产生新的絮凝沉淀,增强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属于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选用黄钾铁矾作为类芬顿催化剂催化H_2O_2对废水中的吲哚进行处理,并采用XRD与XPS对黄钾铁矾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该反应体系pH值、黄钾铁矾投加量、H_2O_2浓度以及无机阴离子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黄钾铁矾投加量2 g/L,H_2O_2浓度1 000 mg/L,pH=2.70的条件下吲哚的去除效果好,降解率可达78%,NO~-_3与SO_4~(2-)对吲哚的去除有抑制作用。通过甲醇淬灭实验证实了吲哚的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为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污水中常见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A、tet W、tet X)和磺胺类抗性基因(sulⅠ、sulⅡ)的去除效果,评价回用水水质安全性,以某大型商业中心的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MBR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工艺,用q 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A/O-MBRO3/AC组合工艺对ARGs的削减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波动大、经常出现高污染高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的情况,A/O-MBR-O3/AC组合工艺对水中各类ARGs的去除达2~3个数量级,使出水ARGs丰度稳定在10-0. 71~101. 93copies/m L,低于城市再生水厂的三级出水,且常规出水指标符合回用水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回用安全性;根据ARGs与16S r DNA和sulⅠ1的显著正相关性,发现膜过滤对微生物的截留作用是去除ARGs的主要因素,臭氧活性炭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RGs,且出现负去除现象,以MBR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ARGs,且16S r DNA和Ⅰ类整合子(sulⅠ1)的去除有助于ARGs的削减。  相似文献   

18.
聚硅酸铝镁锌混凝剂的制备及去除抗生索性能和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混凝剂对含有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效果,首次以氯化铝、氯化镁、硫酸锌、硅酸钠为原料,制备了新型混凝剂聚硅酸铝镁锌(PSAMZ),分别以碳酸氢钠、硝酸钠、高岭土调节碱度(以p(CaCO3)计)、离子强度、浊度,进行混凝模拟试验.研究了混凝剂投加量、碱度、浊度对PSAMZ去除四环素(TC)及土霉素(OTC)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为0.02 mol/L,碱度为25 mg/L,浊度为10 NTU,OTC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1.95%;混凝剂投加量为0.03 mmol/L,碱度为25 mg/L,浊度为10 NTU,TC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0.03%.用光学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等仪器对混凝剂进行表征,并分析混凝剂去除抗生素TC和OTC的作用机理,得出吸附架桥和电中和可能是该混凝剂去除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以贻贝壳和3种不同质量分数柠檬酸改性的贻贝壳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BAF)与水解酸化池组合对模拟生活污水中COD、氨氮(NH3-N)和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4个系统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以考察贻贝壳改性程度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贻贝壳及改性贻贝壳均可以作为BAF的填料,其中0.5%柠檬酸改性的贻贝壳填料处理系统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最高。HRT对COD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大;HRT为4 h或8 h时,4个系统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均在92.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动态和静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零价铁(ZVI)、活性炭(GAC)、零价铁和活性炭的混合物(ZVI+GAC)对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ZVI、GAC和ZVI+GAC均能有效地去除TCE,其中以质量比为1∶1的ZVI+GAC混合物在水流流速为25 mL/min时效果最佳,其对TCE的去除率超过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