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三江源区隆务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河流——隆务河流域的水环境污染源、污染物及其排放状况进行了现场全方位调查,选取pH、Cr6+、DO、COD等为监测项目,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水资源已经达不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要求。本文还分析其污染源沿河流呈零星分布的特点,阐述了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为三江源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祁佳丽 《青海环境》2011,21(3):145-146
青海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独特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文章以三江源区玛多县生态监测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3S技术对玛多县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对生态状况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环境》2003,13(1)
20 0 3年 1月 2 8日 ,备受人们关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标志着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也是欧亚大陆上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 ,发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面积最大的高寒湿地、高寒荒漠等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对全球大气、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 1 5 2 3万km2 ,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2 1 % ,行政区涉及玉树、果洛、海南、黄南 4个自治州…  相似文献   

4.
李晓南 《青海环境》2014,(4):149-151
为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给予了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使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对青海省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情况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当地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生态环境教育普及等方面,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三江源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秋静  薛立 《青海环境》2014,(4):154-157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高原生态系统,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由于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用,正面临着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文章通过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概况的介绍,分析了生态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三江源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40年来三江源区气候资源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占峰 《青海环境》2001,11(2):60-64
利用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199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降水、热量、光照以及蒸发量等气象要素近40年来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三江源区气候资源变化的实际情况,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基本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提出了CWR-PEP增雨潜力评估方法,文章应用该评估方法对2017~2019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潜力作了评估,得出:2017~2019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雪)共增加降水62.18~93.26亿m~3。其中,飞机增雨作业增加降水51.00~76.51亿m~3,地面增雨作业增加降水11.18~16.75亿m~3,增雨(雪)作业补充了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短缺,使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体面积增加,牧草覆盖度提高,江河源径流量增加。该方法对空中水资源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对今后人工增雨潜力评估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秀琴 《青海环境》2006,16(4):153-157
文章围绕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环境教育这一问题,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阐明了加强这一地区环境教育的具体现状和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郭晓娟 《青海环境》2009,19(3):113-114,125
基于三江源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天然草地畜牧业生产是三江源保护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文章通过对三江源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的阐述,浅析了三江源区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源区有机畜牧业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建设是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针对青海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三江源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构建由生态监测指标系统、生态监测系统、综合评估与预警系统和运行保障系统构成的青海三江源综合试验区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为区域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支撑,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阿尼玛卿雪山地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性强,具有浓郁的藏族民俗风情.通过对该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状况、优势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生态游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生态建造、生态营销等构想,是对脆弱生态区域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有效尝试,有利于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相统一,使该地区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阐述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原因的基础上,依三江源区自然环境特点,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技术措施与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人工生态环境恢复重点是复坑平整及选用合理的植被种类。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12,(10):82-88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从2005年开始参与青海省玉树和果洛地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民间行动。在行动中,我们了解到,国家建立了超过1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但是苦于区域巨大,环境艰苦,保护区不多的几个全职工作人员无法覆盖如此大的面积。为此,我们通过连接当地社区的保护者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签署保护协议,  相似文献   

15.
虫草价狂奔 滥挖势难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年复一年涌向青藏高原采挖虫草的大军,青海省社科院多年研究生态问题的副研究员马生林最近表示,年年如此采挖虫草,对生态的破坏性非常大。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的生态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如果源头上的草原持续破坏而退化,生态恶化、源头断流将不可避免。虫草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都有分布,尤其西藏和青海产量最多,质量最好。由于西藏交通不便,青海成了挖虫草的“灾区”,而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地区被称为“三江源”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因为出产的虫草最好则成了“重灾区”。据了解,市场和价格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文婷  张凌 《青海环境》2008,18(2):76-78
文章介绍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能源结构、方式和特点,阐述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对新环境的适应是稳定移民和移民后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从三江源生态移民适应面临的问题入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提出了加快移民适应的一些对策,并指出适应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气温、降水、蒸发以及相对湿度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暖湿变化情况。分析发现:1961—2012年期间,三江源整体向暖转化,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在升高,且平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明显快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三江源地区正逐步变湿。由于暖湿变化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19.
白雪梅 《青海环境》2009,19(3):109-112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启动以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卓有成效。如何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关注生态移民文化的适从和精神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对江河源环境保护和建设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13,(8):76-76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从2009年开始,在雪豹的主要栖息地之一——青藏高原的腹地三江源地区,开展了针对雪豹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和社区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期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