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泛比电阻电除尘器收尘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泛比电阻电除尘器是一种具有辅助电极和交错平板收尘电极的新型电除尘器.通过对其伏安特性及除尘效率的试验研究,并与传统线板式静电除尘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辅助电极对电晕电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相同的外加电压下,泛比电阻电除尘器对高比电阻锅炉飞灰的收尘效率比普通的线板式电除尘器明显要高.  相似文献   

2.
电除尘器气流分布与粉尘沉降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斜气流技术机理,进行了均匀气流和斜气流状态下的粉尘沉降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总结出了电除尘器内部两种气流分布状态下的粉尘沉降规律,指出斜气流技术的应用在提高除尘效率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并为斜气流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以PM2.5为代表的灰霾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进一步降低燃煤电厂等重点大气污染源排放已成必然趋势。湿式电除尘器(WESP)由于具有去除PM2.5等细颗粒物的能力而被越来越多的电厂选用。对上海长兴岛第二发电厂烟气中可过滤颗粒物(FPM)、可凝结颗粒物(CPM)、SO3、液滴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式电除尘器停运和运行时,烟囱中总颗粒物(TPM)排放浓度分别为30.31 mg/m3和15.74 mg/m3,FPM排放浓度分别为20.31 mg/m3和6.09 mg/m3,PM2.5排放浓度分别为4.06 mg/m3和2.50 mg/m3,CPM分别占TPM的33%和61%,SO3排放浓度分别为4.51 mg/m3和3.06 mg/m3,液滴排放浓度分别为114 mg/m3和102 mg/m3。测试证明,湿式电除尘器的投运对颗粒物和液滴的去除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粉尘对电除尘器气流分布影响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更加精确地研究电除尘器入口气流分布特征, 论文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对电除尘器内部气流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由于在进入除尘器的气流中引入了粉尘粒子,不仅可获得粉尘及粉尘颗粒粒径大小对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而且这种模拟更加接近除尘器的气流实际情况。提出的模拟方法为电除尘器的气流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姚伟  韦巍 《环境工程学报》2012,6(2):561-565
为了进一步提高静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降低能耗,对粉尘比电阻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依据粉尘比电阻值定义,建立了收尘极板上粉尘层压降模型,提出了利用压降模型和伏安拟合特性曲线数学表征式来在线测算真实工况下粉尘层比电阻的实现方法。以480C型阳极板、RS芒刺阴极线极配形式进行了模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测算所得的比电阻数值与实际值相符。最后对现有电除尘控制系统中基于比电阻值的反馈控制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结合660 WM机组电除尘器的设计要求,对电除尘器内气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计算中选择SIMPLE方法求解三维雷诺平均方程和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电除尘器两室流量分配还是第一电场进口断面气流分布,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数值计算结果可以指导电除尘器设计与模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频电源相较于传统工频电源的优越性,并以某燃煤电厂4#机组(600MW)电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项目为例,分析并讨论了高频电源在燃煤机组上的应用特点及节能减排效果,为中国燃煤机组电除尘器节能提效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大型电除尘器双室流量分配和除尘器进口管道内气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根据数值计算结果确定管道导流板和隔流板的布置方案:隔流板长度150 mm,与水平方向夹角27°;导流板长150 mm,与管壁等间隔平行布置3块导流板。利用数值计算指导模型实验设计,并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结果显示,数值计算、模型实验、现场实验所得电除尘器两室流量偏差分别为±1.8%、±1.7%和±2.1%,三者吻合较好,均满足《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模拟试验》性能考核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珍  曹文广  彭维明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2):7183-7187
均匀的流量分配和均匀的入口截面速度分布是提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重要因素。以300 MW燃煤电厂2室4场电除尘器为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电除尘器上下游烟道及电除尘本体内的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仿真计算,获取了局部流场特性,识别了原有入口段结构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局部弧形烟道、烟道导流板和气流分布板的系统优化方案。经仿真结果对比,优化方案降低了局部阻力,明显改善了2室流量分配不均程度,流量偏差由±18.83%减小至±2.01%,且左右侧电除尘主体入口速度均方根值均小于0.25,满足了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粉尘性质对电除尘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半工业化的电除尘器实验系统装置上进行了烧结灰、飞灰、煤铁混合样的粒径分布及粉尘的真密度对电除尘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除尘器能有效捕集亚微米粉尘,对烧结灰净化最适合的粒径范围为1.37~2.03μm(η高达100%);对煤铁混合样的最适合粒径范围为3.30~7.25μm(η高达100%);电除尘器对煤铁混合样的粒径小于2.24μm的分级效率η高达92.36%。在同等试验条件下,电除尘器对烧结灰和煤铁混合样的总除尘效率为96.87%,高于飞灰的总除尘效率92.61%。  相似文献   

11.
利用Fluent软件对静电除尘器烟道进口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能有效均风的电晕线布置方法.结果表明,两相邻(垂直叠放)烟道进口处的电晕线平行放置时,在强电场力作用下产生的高速离子风会阻碍气流的均匀分布;两相邻烟道进口处的电晕线交叉放置时,可以起到明显的均风效果,更有利于除尘器内气流的均匀分布和提高除尘效率.该方法为静电除尘器的改造和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纪世昌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4):1956-1960
简要分析了电除尘器在干法除尘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除尘效率的高低是衡量除尘系统的关键参数,而气流分布是影响电除尘器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电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主要影响气流分布的因素确定了4种方案进行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为电除尘器气流分布的设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经典除尘效率未考虑诸多随机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效率分析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其可靠性。通过该模型分析了粒径大小、电场气流速度、电晕电压、两极间距、粒子浓度等因素对收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仿真结果精度更高,能有效预测静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对于改进静电除尘器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旋风静电除尘器流场分布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五孔探针系统对直筒式旋风静电除尘器模型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风速、供电电压增加,旋风静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切向和径向速度分别增加,各截面轴向速度沿半径的分布基本相似;与旋风除尘器相比,旋风静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变化更为平缓,入口风速为8.5m/s时,在0.3~0.5倍简体直径时,切向速度达最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五孔探针系统对直筒式旋风静电除尘器模型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风速、供电电压增加,旋风静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切向和径向速度分别增加,各截面轴向速度沿半径的分布基本相似;与旋风除尘器相比,旋风静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变化更为平缓,入口风速为8.5 m/s时,在0.3~0.5倍简体直径时,切向速度达最大.  相似文献   

16.
对燃煤电厂静电除尘设备协同控制汞排放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分析除尘器前后烟气中汞形态浓度的变化情况、除尘器内部飞灰对烟气汞的吸附及SCR脱硝反应器对除尘器脱汞的影响.采用安大略法和Lumex汞分析仪分别对我国8家电厂烟气、煤和灰中汞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对某电厂SCR反应器前后飞灰汞含量进行了测试对比.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以ANSYS软件中的FLUENT模块为平台模拟了粉尘粒径、烟气流速、电晕极电压和烟气含尘浓度对静电除尘器内细微尘涡流现象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粉尘粒径和烟气流速的增大,颗粒在静电除尘器内的合速度增大,粒子突破空气阻力维持原方向运动的能力增强,涡流的强度降低;随着电晕极电压和在一定范围内烟气含尘浓度的增加,高速流体区域与低速流体区域的速度差增大,涡流的强度会随之增加;继续增大烟气含尘浓度,导致静电除尘器内出现电晕封闭现象,"电风"逐步减弱,电场力大幅减小,粒子跟随烟气流出静电除尘器,涡流被大幅削弱或消失。根据以上规律,以相对均方根值为指标设计L9(34)正交模拟,得出各因素对涡流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烟气流速、电晕极电压、含尘浓度、粉尘粒径。  相似文献   

18.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可有效解决电除尘器振打造成的二次扬尘问题,降低出口粉尘排放浓度,是目前新建和改造电除尘器采用的主流技术之一,尤其对于改造项目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清灰刷作为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失效形式和使用寿命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实验原理,设计了清灰刷失效形式和寿命的实验方法,搭建了实验装置,设计了清灰刷的测量和评价方法,对清灰刷的压力、倒伏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工具设计,观察了清灰刷的显微结构,对国内某厂家的清灰刷做了初步实验并得到初步的结论,为清灰刷的进一步实验和改进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