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301R树脂对铬(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永江  沈秋仙  熊春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614-616,624
在pH=2.63的HAc-NaAc体系中,D301R树脂对Cr(Ⅵ)有较好的吸附性。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06mg/g。用 5%NH4CI和10%NH3·H2O的混合液能定量洗脱,测得吸附速率常数k298=2.52×10~(-4)/s。吸附过程遵守Freundlich等温式。298K 时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H=3.33kJ/mol、△G=-6.96kJ/mol、△S=34.5J/(mol·K)。树脂功能基与Cr(Ⅵ)的配位比为1:1。  相似文献   

2.
在水质监测中,通常,通过测定氨氮以计算非离子氨浓度。赵黎明同志在1990年第10期《上海环境科学》杂志,发表的“非离子氨计算方法的探讨”一文中,认为从平衡式NH_3+H_2O(?)NH_4~++OH~-①求算非离子氨,与从平衡式NH_4~+(?)NH_3+H~+②求算非离子氨的结果不一致,并认为从式①求算非离子氨的结果更可靠。这种观点似欠妥。笔者有以下看法。据有关资料: 一、根据NH_3(aq)+H~+(aq)(?)NH_4~+(aq)计算,有如下关系: △G~0=-RTlnK;(1) t=25℃时, △G_(fH)~+=0; △G_(fNH_4~+)~0=-79.50kJ/mol; △G_(fNH_3)=-26.61kJ/mol; △G~0=-79.50-(-26.61)-0=-52.89kJ/mol。代入式(1),则: K_1=1.8×10~9。又据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  相似文献   

3.
一、原理当一束N_2激光入射到纯净的液态水中,在320nm~600nm的光谱区内,将出现瑞利散射线和水的拉曼散射线。瑞利散射线的频率和入射光的频率相同。水分子的拉曼散射线的频率ω_R,对应入射频率ω_1有一个位移△_ω=ω_1—ω_R,位移值△_ω和水分子内部能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三江中段Dupal同位素异常的识别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玄武岩的Sr Pb同位素示踪表明 ,古特提斯时期 (D -T)三江中段普遍存在Dupal异常 ,其同位素指标为 :△2 0 7Pb/2 0 4 Pb>7,最高可达 3 4 ;△2 0 8Pb/2 0 4 Pb >5 2 ,最高可达 87;△Sr>3 9,最高可达 79。Nd Sr Pb同位素体系示踪表明 ,三江中段Dupal异常源于EM2地幔源区。Dupal异常的存在说明 ,自古特提斯时期以来 ,三江中段已向北发生了几千公里的漂移  相似文献   

5.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滤+反渗透2级处理系统浓缩回收电镀铜漂洗废水。实验结果显示:在△P=1.5MPa条件下进行浓缩.纳滤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纳滤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6%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57%以上。在△P=3.0MPa条件下进行浓缩,反渗透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反渗透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8%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67%以上。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截留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一种气囊着陆缓冲等效分析方法,将有限元仿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借助理论分析的优点实现对气囊回收系统着陆缓冲冲击性能快速评估的目的。方法首先建立气囊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载荷-压缩量曲线,根据曲线拟合出接触载荷与气囊压缩量的关系式。同时,利用高斯函数模拟斜坡,考虑一质量块和气囊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下撞击到该坡面上,只考虑坡度大小和表面粗糙度对气囊冲击载荷的影响。最后,利用中心差分法计算出质量块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结果在撞击点的坡度为0°,20.27°和31.24°时,得到理论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过载,与仿真输出的结果进行对照,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理论与仿真结果一致。分析比较不同撞击点的坡度下水平和竖直方向最大过载以及气囊离开地面时的角速度。当撞击点坡度为0°时,水平方向最大过载为0,随着撞击点坡度增大,水平方向的最大过载逐渐增大;竖直方向最大过载的值最大,为224.5 m/s2,随着撞击点坡度增大,竖直方向的最大过载逐渐减小。当撞击点坡度为0°时,角速度为0,气囊离开地面时的角速度逐渐增大,其增幅在0°到20°之间较大。结论气囊着陆缓冲等效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仿真得到的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该理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该方法对缓冲气囊的冲击性能进行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7.
将贝叶斯公式与地下水二维水质对流-扩散方程相耦合,建立依靠监测井监测值的地下水污染源参数(污染源强度M、排放位置(X0,Y0)和排放时刻T0)反演模型.针对监测井监测值信息量不充分或者监测值与模型参数关联性较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公式与信息熵的监测井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一个污染物在承压含水层中瞬时排放的算例,在确定单井监测及监测次数条件下,以监测井位置D及监测频率Dt的优化为目标,分别进行模型参数后验分布信息熵最小的单目标监测方案优化,以及信息熵最小且监测耗时最短的多目标监测方案优化.依据优化后的监测方案采用延迟拒绝自适应Metropolis算法进行污染源参数反演识别.算例研究表明:在预设定单井监测,且监测次数为5次条件下,单目标优化后的监测方案为D=(830.2,199.8),△t=2.7,在此监测方案下,4个污染源参数M,X0,Y0,T0的反演均值误差分别为19.5%、13.2%、3.4%、1.3%;多目标优化后的监测方案为D=(807.9,199.4),△t=1.2,在此监测方案下,4个污染源参数M,X0,Y0,T0的反演均值误差分别为19.9%、13.4%、3.7%、4.2%.与基于单目标优化的监测方案的反演结果相比,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监测方案条件下,污染源参数的反演均值误差虽分别增加了0.4%、0.2%、0.3%、2.9%,但监测时间却显著缩短了55.6%.  相似文献   

8.
以白腐真菌属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非模式菌种(ACCC-30414)为研究对象,通过降解和吸附试验,确定白腐真菌对四氯化碳(CT)的最佳降解和吸附条件,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在pH=4.5,摇床温度35℃,CT初始浓度为120μg/L,孢子悬液投加量为1 m L/100 m L时,对CT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87.7%。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模拟结果降解速率常数为0.302 5;以白腐真菌灭活菌体作为吸附剂对CT进行吸附,其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为伪二级模型,热力学显示△G0、△H0、△S0,说明吸附反应为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中放出热量,熵减小。  相似文献   

9.
吸收CO2新型混合化学吸收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吸收剂吸收速率和再生程度为指标,在小型实验装置台上研究了3种混合吸收剂不同配比的吸收和再生特性,以确定其吸收剂主体和添加剂的合适配比.结果表明,在甲基二乙醇胺(MDEA)中添加哌嗪(PZ),当混合吸收液CO2负荷为0 .2 mol·mol-1时,MDEA∶PZ=1∶0 .4(m∶m)混合液CO2吸收速率比MDEA∶PZ=1∶0 .2(m∶m)混合液提高了约70%.再生40 min,PZ相对浓度为0的吸收液再生程度为91 .04%,PZ相对浓度为0 .2、0 .4和0 .8时,混合吸收液的再生程度分别降低为83 .06%、77 .77%和76 .67%.综合比较,MDEA∶PZ=1∶0 .4(m∶m)是该混合吸收液合适的配比,吸收速率和再生特性都有较好改善.在10%一级胺中添加2%三级胺既能保持高吸收效率,又能略微降低再生能耗.在10%二乙醇胺(DEA)中加入2% 2-氨基-2-甲基-1-丙醇(AMP),混合液表现出DEA/AMP混合吸收剂中较好的吸收和再生特性.3种配方中,在一级胺中添加少量三级胺吸收速率最高,二级胺和少量空间位阻胺混合吸收剂的再生性能最好.而综合吸收和再生2个指标,三级胺和中量活化剂的混合液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锯末的吸附类型对锯末进行改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改性锯末对模拟废水中铀的吸附影响因素以及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并分析改性锯末对铀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氯化锌改性的锯末对铀的吸附效果最好;在溶液pH=4.5时,改性锯末对铀的去除率最高;改性锯末对铀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0min;改性锯末对铀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改性锯末对铀的吸附热力学参数△H=-25.792kJ/mol、△G=-16.327~-15.851kJ/mol、△S=-31.760J/(mol·K)均小于零,说明吸附反应是一个放热自发的过程。SEM和FTIR分析表明:改性锯末对铀的吸附主要是表面络合吸附,吸附后改性锯末的表面变得相对平整;参与吸附活动的官能团主要为改性锯末表面的酰胺基、羟基、酮基和芳烃C—H键等基团。  相似文献   

11.
1 方法的提出目前,计算水中饱和溶解氧的浓度,一般采用以下公式:Cs=(468)╱(31.6+t)(1) Cs=14.562-0.41022t+0.0079910t~2-0.000077374t~3(2) Cs=(475-2.65C_(ds))╱(33.5+t)(3) 上述3公式的物理意义不够明确。实践证明,式(1)计算误差大;式(2)计算结果准确性尚好(平均绝对误差一般在0.05mg/l,平均相对误差为0.6%左右),但只能用于0℃≤t≤30℃,含盐度为0的条件下;式(3)计算的平均相对误差大于4%,计算值和实测值最大误差达1.19mg/l。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机制,假定进入水中“空穴”的气体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水相中“空穴”为均匀分布,应用实验数据导  相似文献   

12.
对采用次灵敏线测定电镀污泥中高含量的镍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在镍含量0.00~100.Omg/L时,镍含量与溶液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436x+0.006,相关系数y=0.9997。方法精密度RSD〈2.86%,加标回收率为93.7%~106%。同时校准曲线常温下放置,至少可稳定1a。  相似文献   

13.
刘耀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3):141-142,191
建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汞和砷的方法,汞浓度在0μg/L-5.0000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966.1232x,相关系数r=0.9992,汞的检出限为0.026μg/L;砷浓度在0μg/L-10.00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62.1511x,相关系数r=0.9993,砷的检出限为0.087μg/L。样品6次测定结果,汞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66%,加标回收率为96.4%~101.3%;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5%。加标回收率为91.4%~105.1%。环境标准样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吻合。所测样品中汞、砷含量均在国标限值范围之内。该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淤泥在天然演化过程中受压实作用的影响,释放孔隙水至相邻含水层,引起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铵氮(NH~+_4-N)作为淤泥中富存的污染物质,其在压力作用下的释放过程是影响地下水氮污染的重要因素。采集江汉平原地表的淤泥沉积物作为初始样品,采用自主研发的加压实验装置,通过设置3种不同加压模式即匀速加压(0.04 MPa/12 h)、减速加压(0.04~0.02 MPa/12 h)、加速加压(0.04~0.06 MPa/12 h),对淤泥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压实试验,研究不同压力条件下淤泥沉积物中NH~+_4-N的释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定量评价含氮淤泥沉积物对地下水氮输入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加压条件下淤泥沉积物总释水量表现为减速加压(743 mL)加速加压(704 mL)匀速加压(692 mL),淤泥沉积物中总氮的释放量表现为减速加压(16.89 mg)加速加压(16.32 mg)匀速加压(15.20 mg),沉积环境逐渐从氧化向还原转变;压力和不同的加压模式对淤泥沉积物中NH~+_4-N的释放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压力主要通过控制淤泥沉积物的含水率、孔隙结构和Eh值等来影响淤泥有机质的矿化作用、解吸附作用和氨化作用,进而形成孔隙水铵氮的来源;匀速加压孔隙水中NH~+_4-N浓度在压力为0~0.16 MPa时快速降低,在压力为0.16~0.40 MPa时少量增加,在压力为0.40~0.60 MPa时呈波动变化;加速加压孔隙水中NH~+_4-N浓度在压力为0~0.24 MPa时快速降低,在压力为0.24~0.60 MPa时呈波动上升;减速加压孔隙水中NH~+_4-N浓度在压力为0~0.16 MPa时快速降低,在压力为0.16~0.40 MPa时呈降低趋势,但与匀速加压孔隙水相比NH~+_4-N浓度变化趋势变缓,在压力为0.40~0.60 MPa时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砷酸钙化合物的溶解度及其稳定性随pH值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混合沉淀和溶解实验详细研究了pH值和Ca/As摩尔比对石灰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水的影响.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变化趋势与混合液的Ca/As摩尔比有关,在Ca/As=1·50和1·67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在pH=7附近达到最低,然后随pH值的升高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在Ca/As=2·00和4·00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2种Ca/As摩尔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混合沉淀过程中生成的砷酸钙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取决于溶液的Ca/As摩尔比和pH值.在低pH值和低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要比在高pH值和高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的颗粒要大,而且结晶程度要好.在Ca/As摩尔比为1·0~4·0和不同pH值条件下,主要生成Ca_3(AsO_4)_2·3H_2O、Ca_3(AsO_4)_2·2·25H_2O、Ca_5(AsO-4)_3OH和Ca_4(OH)-2(AsO_4)2·4H_2O,溶度积分别等于10~(-21·14)、10~(-21·40)、10~(-40·12)和10~(-27·49).  相似文献   

16.
<正> 对于接近中性的稀释水溶液,羟基络合物Sn(OH)_4~0是Sn(Ⅳ)在与锡石的平衡中存在的普通形式,它由反应(1)形成。 SnO_2~k+2H_2=Sn(OH)_4~0 (1) 虽然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对SnO_2在水中的溶解度进行过研究,但是有关评定压力对这种反应(锡的一种主要地球化学行为)影响的资料是不足的。关于SnO_2溶解状态的摩尔体积的资料也相当缺乏。在SnO_2溶解时,溶合作用的实质尚未查清,很可能与上述反应(1)不同,尽管水溶组分Sn(Ⅳ)为通常的六配位。因此,我们认为,采用下面的反应式来描  相似文献   

17.
以工业水玻璃和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硅氯化铝(PASiC)絮凝剂。探讨了不同pH值和硅含量对聚硅酸制备的影响以及硅含量、Al/Si摩尔比、碱化度B和投加量对PA—SiC混凝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PASiC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在pH=3.0—4.0、SiO2%=3.0%左右制备的聚硅酸既具有较大的聚合度又有足够的稳定性。当SiO2%=2.8%、Al/Re摩尔比为30、B=2.0时PASiC的混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矿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G_f~0)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获得的:①由矿物反应进行理论计算;②由量热数据或③由水溶液溶解度数据计算。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G_f~0是基于矿物的理想结构式而不是基于由特定的矿物样品的化学分析得到的实际矿物分子式来计算的。因为结晶构造中的离子取代在矿物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矿物的成份一般与理想的不一致。因此依据理想分子式计算的自由能会有误差,当用于制作矿物的稳定图时将产生误解。本文的目的是:(1)由  相似文献   

19.
模拟研究了在添加过量无机氮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条件下,水体pH、无机碳体系、海-气CO2通量的变化过程,探讨了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 NO-3添加组中,当浓度≤37.60μmol·L-1,时, HCO-3、p(CO2)增加, pH、CO2-3下降;当浓度≥188μmol·L-1,时,则正好相反. NH 4添加组中,当浓度≤25.20μmol·L-1时能够明显促进水体HCO-3、p(CO2)减少, pH、CO2-3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当浓度≥126μmol·L-1时,水体表现为向大气释放CO2,且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N0-2添加组中,当N0-2浓度在7.90μmol·L-1时, HCO-3、p(CO2)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pH、CO2-3则随时间明显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且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而当N0-2高于和低于此浓度时,无机碳变化不明显.水体Chl-a较对照组的增加量(△Chl-a)与△p(CO2)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r=-0.87, p<0.0001, n=16),表明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与水体中浮游植物在不同形式不同浓度无机氮作用下对水体无机碳利用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大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粪固醇为吸附质溶液,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粪固醇的吸附动力学特性,以及温度、溶液pH、盐度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粪固醇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在24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并且吸附速率经历先快后慢,最终趋于稳定;粪固醇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平衡吸附符合线性等温线方程及Freundlich方程,粪固醇吸附实验数据与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的更好,热力学参数吸附焓△H0<0,熵变△S0<0,呈现出放热反应,非自发过程的特征;pH是影响沉积物对粪固醇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分配系数随pH的增大而减小,实验结果表明当pH处于6.8时,粪固醇在沉积物上吸附分配系数达到最大;沉积物对粪固醇的吸附能力随盐度的升高呈线性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