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古地震遗址的保护的申报立项和综合开发问题的决策过程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领导者应如何作出有效决策。主要是深入调查研究 ,找出关键问题 ;组织和依靠专家评审 ,选择最佳方案 ;合理冒险与避险 ,作出大胆决策。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震前所识别的前兆,其中包括十余项测震学前兆和地形(应)变、水化、地电等手段的多项前兆,分析了震前依据前兆而作出的预报实况,并根据目前所认识的地震前兆的某些物理基础,讨论了对这次地震可能作出预报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皎口1993年震群和1994年主震-余震型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和地质构造背景;论证了皎口地震属构造地震;并跟踪分析这些有前兆反映的地震学指标,对未来一年的皎口地震趋势作出预估。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对华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再研究,丰富了华南地区的地震学异常度预测震例,对全区未来地震趋势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判断,尤其是对广西环江、荔波4.9级地震的跟踪预测和震后环境判定得出了令人信服的图象判据。  相似文献   

5.
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SHA自80年代末推行以来,已在全国各省市的重大工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它作一些测试和分析,以期地震界的专家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使其更为完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李杰 《灾害学》1991,6(1):84-88
强烈地震后效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因此,地震灾场的控制,对于遭受地震的城市或地区的震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界定了地震灾害场和地震灾害影响场的概念;讨论了地震灾场的一些基本特征;结合作者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地震灾害场控制的基本思路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冯德益  林命周 《灾害学》1990,(4):1-7,19
本文把多级模糊决策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文中详细论证和推导了多级模糊决策方法与模型。该方法使决策部门可以根据输入前兆的变化随时作出合理的对策。文中还给出了地震预报多级模糊决策数字解实例,并用回顾法讨论了1976年松潘7.2级地震的模糊预报决策。  相似文献   

8.
结构物震害预测的灰色贝叶斯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物震害预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棋于贝叶斯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充分考虑到某类结构物震害所表现出的共性和某一特写结构物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作出较全面的反映结构物实际状况的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4,(1):12-13
正一年来,中国地震局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50次一年来,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汪洋等中央领导,就地震监测预报、震情信息发布、回应社会关切、活断层探测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等作出50多次重要批示,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3日,云南宁洱县发生了6.4级强烈地震,由于震级高、震源浅,震中位于城郊,造成了大量民房倒塌,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过问灾情,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于6月5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大批世界级超高拱坝已经和即将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强地震活动区进行建设。大坝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坝的抗震安全评价将成为我国地震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总结,特别对大坝抗震安全有关的若干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包括抗震设防标准与地震动输入模式;混凝土材料的率敏感特性及其对大坝地震响应的影响;坝-水库-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强震时拱坝横缝的非线性张合效应;混凝土大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与损伤发展的模拟等。对现有分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评述。最后,对该课题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典型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研究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首先,统计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中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再利用201个工程场地的钻孔资料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得到的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Ka高于《中国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陆未来几年的地震形势与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必将受到全球地震活动的制约,要分析中国大陆未来的地震趋势必须研究全球的地震活动的思路,通过对全球地震活动趋势以及近期大陆和周边地震活动的概况分析,认为大陆第五活跃期已基本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地震灾害水平随之降低,防震羊城灾任务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水消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置于室内地面上的大型直流电压发生器塔架结构的抗震计算为例,分别计算结构在正弦共振调幅5波、正弦共振3波、El Centro地震波、Taft地震波和云南澜沧地震波5种激励下的响应,讨论了输入不同地震波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及不同Rayleigh阻尼模型下的动力响应特性,最后对这类结构的输入地震动及Rayleigh阻尼模型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场地条件对结构震害的影响已成公认的事实,如何定量的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成为地震工程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确定地震动输入至关重要。针对场地条件和地震动输入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具体影响、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已有研究表明,场地条件和地震动输入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有显著影响。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有:在冻土区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未充分考虑冻土层的影响效应;缺乏合理的地震动模型来准确描述实际地震动;尚未明确地震波入射角度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目前广泛使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不能完全反应土体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真实运动状态而使其计算结果不尽合理。结合以上问题对还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东及其近海小震群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东及其近海30多年来发生的39次小震群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这39次小震群大多分布在断裂带上,发生在2条(或2条以上)断裂交汇部位的占67%,这些容易发生小震群的断层大多为走滑性质的活动断裂,占到86.5%;其中主余型的占57%,双震型的占32%,多震型的占11%,该区震群活动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56%,其中的较显著小震群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71%。对震群与中强地震的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以及与区域地震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区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福州市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灾害区划、建筑物和生命线易损性分析及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在设定地震、历史地震、盲估地震和实时地震等4种不同地震参数输入下福州市区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成果,提出了依据地面数据精度和设施类型划分的大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城市核心区、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三个层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震灾害损失的预测评估单元,即在城市核心区,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单元可以是建筑物、居委会或区;在城乡结合部,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以居委会或区为单元;在乡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以乡镇和自然村为单元。根据系统模块,本文预测了8度地震烈度下福州市区地震灾害的总损失及其空间分布,其中全市区人员死亡约123人,重伤约654人,无家可归者约417100人,直接经济损失156.1亿元,并分析了地震灾害损失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关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与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多级设防目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以结构抗震目标可靠度作为设防参数;讨论了影响结构目标可靠度的因素,建议通过对工程结构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制定结构最佳的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地震时黄土震陷量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利用已有的震陷试验研究资料,并补充进行了相当数量的原状黄土的震陷试验。建立了考虑物性参数、固结应力、振次和地震动应力等因素的西北黄土残余应变的经验计算公式,提出了地震作用下黄土层震陷量的估算方法.并用该方法估算了兰州、西安、西宁、等城市的7个黄土场地的震陷量,给出了每一场地的震陷量随地震动加速度的变化曲线.从而为黄土地区的地震灾害预测预防和地基抗震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梁式桥的震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几次大地震中梁式桥震害调查资料,对梁式桥震害现象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原因,从地震烈度、建设年代、结构体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等4个方面对桥梁震害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关于梁式桥地震破坏影响因素、破坏机理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