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岳大鹏  董美云 《灾害学》2010,25(1):59-63
随着乡村聚落的发展,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已经凸显。以碾庄沟流域为例,研究了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方式,并对侵蚀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来看,以新建窑洞的弃土侵蚀最大,窑洞坍塌侵蚀次之,聚落水蚀侵蚀量最小,其中塌窑侵蚀和建窑侵蚀两项合计占到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总量的94.6%;从乡村聚落的侵蚀总量来看,面积占1.08%的乡村聚落产生的侵蚀量却占到全流域侵蚀总量的6.83%,人居侵蚀模数达6.3万t/(km2.a)或8.18 t/(人.a)。因此,对乡村聚落土壤侵蚀应加以重视,而土壤侵蚀的防治工作应该以新建窑洞的管理和废弃窑洞坍塌的治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文焰  张建丰 《灾害学》1992,7(2):94-96
窑洞是西北黄土高原农民的一种重要居住类型,但千百年来渗水塌顶一直困扰着窑洞居住者。本文作者通过试验研究,提出在黄土中埋设一层天然河沙,以达到减渗阻水、防止窑洞坍塌的目的。虽说该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及在实践中检验,但这在理论上无疑是一项新的尝试,故本刊特将该文的详细摘要推荐给大家,望有关同志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陕北子长县阎家沟黄土滑坡特征及其变形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外调查和钻探资料显示,阎家沟滑坡属大型黄土滑坡,滑坡体为中、晚更新世黄土.在滑坡前缘流水侵蚀坡脚和滑坡体上修建窑洞、梯田、排放生活用水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以及在2002年7月4日连续强降雨的激发下,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若遇强降雨失稳概率很大.填埋滑坡体裂隙和孔洞、加强地表排水、在滑坡体前缘沟谷修建淤地坝是提高陕北此类滑坡稳定性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土崩塌是延安地区频发和广布的一种崩塌地质灾害类型,考虑赋存的自然与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将延安地区黄土崩塌分为水分浸湿型、盐蚀型、工程开挖型和窑洞型等4类,进而通过对延安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涉及的356处黄土崩塌的成果资料进行统计,采用贡献率法研究延安地区不同黄土崩塌类型与黄土崩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工程开挖型和窑洞型对黄土崩塌的贡献率程度最高,盐蚀型对黄土崩塌的贡献率程度中等,水分浸湿型对黄土崩塌的贡献率程度最低。分析结果反映了延安地区黄土崩塌发育的实际情况,可供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防灾减灾研究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1986年11月7日,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开始了一次小规模的震群活动,引起群众一度恐慌,震中区许多房屋因开裂或变形成为危房,个别房屋局部倒塌,离震中12公里以外的地方有数孔窑洞坍塌,造成人畜伤亡,反映出当地居民在建房上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靳金泉 《灾害学》1992,7(2):76-78
陕西省是一个滑坡灾害频繁的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年发生数在高丰水年可达数万起,一般年份约数百起。1991年全省滑坡灾害较轻,共发生滑坡、崩塌93次。其中48次造成26人死亡,15人受伤,毁坏房屋、窑洞157间(孔),毁坏耕地、果林47ha,毁坏水塔一座、桥梁一座,动力线路1km,4条干支公路断路,直接经济损失700余万元,共计240户800余人受灾。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灾害救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志国 《灾害学》2009,24(3):109-115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极高;同时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历史上就是我国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区.民国时期,在淮河流域安徽段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颖上、怀远、寿县、灵璧、凤台5个县受灾频率最高;地震灾害主要集中在霍山县.自然灾害不仅毁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冲击农业经济.面对惨烈的自然灾害,国民政府与民间社会采取了各种抗救措施,这些措施虽然于巨灾无大补,但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我国的小冰期,也被称为方志时期,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且记录丰富。基于明清文献资料,重建了1368-19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潮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解析了潮灾的发生原因及其社会影响和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潮灾年份上的分布清代较明代更为频繁,月份上的分布较为集中于5-9月,且以7月为最,长期趋势总体上呈现缓慢波动上升,小波分析指出潮灾存在长短不一的周期;(2)在空间上,潮灾发生频次和热点区域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主要发生在苏浙沪一带;(3)潮灾发生与El Nino、太阳活动和蝗灾暴发有较为密切的关联:El Nino和太阳黑子通过影响台风在我国的登陆最终影响潮灾发生,潮灾通过影响水系格局及水文变迁进而影响蝗灾发生,与蝗灾在年份上对应良好;(4)潮灾危及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沿海经济的发展,民间大多采用筑堤及筑闸坝、防潮墩和围堰等方法来阻挡海潮灾害的侵袭。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网稳控通道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十八项”反事故措施具体要求,对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了稳控通道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使其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民防苑》2005,(6)
肠(肠子)系人体重要的器官、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肠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我国古代人民认为,肠子与人的秉性、情感密切相关。人的情感好恶、秉性曲直都由肠子来决定:人的心肠有好有坏,各不相同。如善良者心肠较软;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者是因为热心肠;没有爱心,不懂得同情与怜悯是因为心肠太硬,甚至是铁石心肠……不仅是书面文字把肠子与秉性相联,民间口语中也常以肠子来形象地描  相似文献   

11.
根据岩溶区嵌岩桩的工程特点,对现有的梁板结构进行优化,将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简化为边界是弹性支承的三铰拱模型;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导出了能量势函数和分叉集方程,建立岩溶区嵌岩桩尖点突变模型平衡曲面;根据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突变失稳的条件,提出岩溶区嵌岩桩极限承载力及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方法;从拱杆的线刚度与支承弹簧刚度比、溶洞顶板跨径及顶板厚度三个方面对溶洞顶板的稳定性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溶洞顶板稳定性随拱杆的线刚度与支承弹簧刚度比的增加而降低;当溶洞顶板跨径小于4倍桩径时,溶洞顶板处于稳定状态;当顶板厚度大于2倍桩径时,溶洞顶板不易发生突变失稳。最后结合工程算例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岩溶隧道突涌水预警的准确性,基于理论分析方法及岩溶隧道实际特点,提出溶洞侵入及未侵入隧道两类情况下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预警体系的建立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突涌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发生过程中变化显著的监测项目.选择溶洞特质、水的变化、岩盘破损程度、节理裂隙形态为预警体系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溶洞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建...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基土洞塌陷评价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之葵  谢永雄 《灾害学》2007,22(3):77-80
地下水(地表水)产生的渗透潜蚀作用、崩解作用等是土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对工程实例中的土洞,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压力拱分析法进行了稳定性判别。在土洞中充填砼,然后采用压力灌浆,灌浆所采用的水灰比为1∶1~1∶1.5,灌浆压力一般为0.15~0.30 MPa,地基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任兰红  单军  徐嵩 《灾害学》2021,(1):94-99
基于ANSYS Fluent软件选用RNG k-ε 湍流模型,以闽南红砖大厝民居为对象,通过数值计算、 分组对比分析庭院与厝埕的进深对风场及屋面风压分布的影响并探讨利于抗风的建筑形式.研究表明:①随院落宽度的增加屋面最大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呈现显著地降低又升高,最大降低21.2%;庭院宽度与进深的比例为1.5时屋面最大平...  相似文献   

15.
黄土窑洞构造防水技术的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志威 《灾害学》1997,12(2):77-81
介绍了利用土壤水动力学中止水势在层状土中的阻水原理,以防止黄土窑洞在50a一遇的降雨过程中,产生渗漏雨导致坍窑成灾的工程试验。讨论了双层或三层结构在3a的实验观测中防水减渗过程方面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McGuire LC  Ford ES  Okoro CA 《Disasters》2007,31(1):49-56
We analysed 2003 and 2004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BRFSS) data from New Orleans-Metairie-Kenner, LA to produce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community dwelling people aged 65 years or older with a disability and requiring special equipment.(4) Approximately, 47,840 (31.6 per cent) older adults with a disability and 24,938 (16.6 per cent) older adults requiring the use of special equipment were community dwelling and might require assistance to evacuate or a shelter that could accommodate special equipment. Older adults who need special equipment were likely to be female, unmarried and white, and to rate their health as fair or poor. Personnel who plan and prepare for evacuations and temporary shelter during disasters need baseline information on the number of older adults with a disability or who require special equipment. A surveillance system, such as the BRFSS, gathers information that planners can use to prepare for and to deliver services.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质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和平 《灾害学》2000,15(2):38-42
城市地质灾害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对城市直下型地震、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人为堆积 -垃圾地质作用、海侵等地质灾害的综合分析 ,归纳出城市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 ,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技术的村镇住宅洪灾脆弱性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弱性曲线常用来表示各类承灾体的洪灾损失率与洪水特征之间的关系,是洪灾风险评价方法中的关键部分。为了构建村镇住宅洪灾脆弱性曲线,以2010年永吉县口前镇洪灾为案例,根据抽样理论运用GPS技术开展了村镇住宅洪灾损失的实地调查;运用RS技术和GIS技术提取出洪水淹没水深用以补充未调查房屋的淹没水深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各类平房住宅水深-损失率之间的关系,用以表征脆弱性曲线。结果表明:居民住宅的洪灾损失率与水深高度相关,且在同一淹没水深下,平房住宅的使用时间越长损失率越大。脆弱性曲线的建立为计算洪灾潜在损失和区域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面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日趋增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的冲突及由此所引发的灾害也日益增多。如在既有洞室上修建建筑(开洞地基)或在既有建筑下开挖地下洞室(地基开洞)所引起的地下洞室有害变形及地基破坏,已成为地面与地下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 S,采用加载系数法和强度折减法,分别对开洞地基与地基开洞后建筑物下土质洞室地基的破坏过程与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地面加载方式与洞室埋深,采用强度折减法与加载系数法对开洞地基开展了弹塑性有限元数值计算与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性认识,以期为相关工程建设及地下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