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1988-2012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及典型案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ARCMAP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同时期世界上几个森林火灾多发国家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2年我国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较为严重,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比例远高于同时期的北美国家;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高发于干旱严重的年份;春季是森林火灾人员伤亡的高发季节,2000-2012年春季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人数占森林火灾伤亡总人数的54.2%;3月是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的高发月份,1999-2012年3月森林火灾中伤亡人数约占全国伤亡总人数的33.7%;西南和华中地区是伤亡密集区,2000-2012年,西南地区森林火灾的伤亡人数占全全国伤亡总人数的35.5%,2000-2012年华中地区伤亡人数占全国伤亡总人数的24.3%,云南省和湖南省是伤亡重灾省份,其中云南省伤亡人数最多,以轻伤为主,云南省轻伤人数占全国轻伤总人数的73.0%。  相似文献   

2.
1987年震惊中外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中国的特大灾害将要在哪里发生,这是许多灾害学工作者所关心的。中国科协天地生综合研究联络组会同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学史专业委员会,决定于1988年第四季度召开第二届全国地球表层学学术讨论会,主题是黄河的开发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21,(3)
2019年3月30日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因雷击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的事件,致死30人,同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根据现场目击者报告,通过对火场附近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气象条件分析发现起火点附近承灾体极度脆弱。起火时段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分析表明,起火时段火场附近有可能产生闪电的云系生成;应用全国三维闪电探测网、四川省雷电监测网、某基地雷电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了火灾事件发生时段闪电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本次森林火灾的直接致灾因子是云地闪电。起火原因是由于云地闪击中火场内高大树木,雷电流在通过树干泄放入地过程中闪电通道的高温热效应首先引起地表枯叶、腐质层开始的燃烧,进一步引起大面积森林火灾。在缺乏地面气象探测站网、气象雷达不能覆盖的森林地区,闪电探测是评估森林起火致灾因子、定位起火位置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可以为政府判断森林火灾性质及火灾防范决策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16,(2)
采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选择年均湿润系数、年均风速、年均气温日较差作为气象指标,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作为火灾指标,对1954-2013年陕西省、陕北、关中和陕南不同地区的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陕西省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与时间序列呈反曲线式下降,1950年代至1960年代前期陕西森林火灾频发,1990年代后火灾减少并趋于稳定。陕西林火每个月都有发生,89.3%的受害森林面积集中在1-5月,每天的10-12时和13-16时是火险高发时段,且火灾等级较高。陕西省火灾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年均湿润系数和年均气温日较差表现出下降趋势,年均风速在21世纪以来逐渐加大。气候因子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具有地域性和滞后性,年均湿润系数、年均风速和年均气温日较差均对当年森林火灾表现出正相关。目前陕西林火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森林火灾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雷击火发生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火灾是森林植被区最为重要的扰动因子,而雷击火是森林火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兴安岭地区频繁的森林火灾己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沉重压力和巨大威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SPSS统计软件和m atlab等工具,分析了1966-2006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雷击火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上述41年间,该地区共发生森林雷击火560起,6月份是雷击火的高发期,而一天中15,16时又是雷击火的高发时段,且雷击火的发生存在着24 a的显著周期震荡和12 a,2 a的次显著周期震荡。同时,雷击火火场质心呈显著的带状分布,并有向东南偏移的趋势。此项研究可为大兴安岭林区科学有效地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6,(1)
森林是树木茂盛繁密,联成极其广阔的一大片生态区域。森林中的树木、野草、落叶等等都是可燃物质,因此在森林中一旦发生火警,如果不能及时把火势控制住,便会不断向四周扩散蔓延,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损失。与森林火灾类似的还有草原火灾,所以森林草原火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灾。由森林草原火灾造成的火势蔓延燃烧面积之广已远远超出了国界,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性灾难。我国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正面临严峻挑战的大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公报披露,我国森林面积在全世界各国中名  相似文献   

7.
森林火灾的自组织临界行为及其在中国林火数据中的体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森林火灾元胞自动机模型是研究自组织临界行为的一个经典模型。本文从该模型出发,讨论了它的自组织临界行为,考虑到环境和人为因素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对经典的森林火灾模型进行了改进,加入了降雨、人工烧除等森林火灾模型的演化规则。将经典模型和改进模型的演化计算结果与中国近40年来的森林火灾数据以及美国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克服了经典森林火灾模型的不足,与真实森林火灾的演化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8.
高森林火险天气形势及其前期气候特征与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2006年27年间黑龙江省林区发生的37次特大森林火灾资料,针对高空500hPa温压场的结构,将着火前3天短期时段内的天气形势分为4类8型,在此基础上对相对湿度与气温等因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高火险日数及前期气候与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9.
文中结合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CRU气象数据,采用参数生态模型,从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入手,模拟估算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1987年森林火灾后的植被覆盖情况,并通过控制实验对比分析影响森林NPP估算模型的主要因子和过火区域的NPP变化,从而实现火灾后对森林恢复情况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987年森林大火造成的研究区森林NPP数值下降严重。之后森林植被NPP数值逐渐回升,2009年之后达到最大值,已经完全恢复到火灾前的数值。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北部地区受火灾影响较大,多年森林NPP总体数值变化明显呈增长趋势,到2009年后则趋近平稳;南部未过火区域没有明显变化。利用遥感技术与生态模型结合是监测火灾后森林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一旦着火,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酿成森林火灾。森林在燃烧中失去了控制,对森林产生破坏性作用的一种自由燃烧现象便称为森林火灾。森林火灾俗称森林大火,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森林小火或称野火,它往往不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我国的《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火灾可分成4级。这4个等级分别为:一是森林火警——森林受害面积在1公顷以内;二是一般森林火灾——森林受害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三是重大森林火灾——森林受害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四是特大森林火灾——森林受害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造成森林火灾的大火又称树冠火,它是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 1986年以来逐年地震速报质量分析比较 ,回顾了江苏地震速报系统的进步 ,并得到两点认识 :1 地震观测系统建设的进步是提高地震速报水平的基础 ,2 加强地震速报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地震速报水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延军平  黄春长 《灾害学》1998,13(4):39-42
根据46a来陕西10个地市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陕西气候变化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等事件的相关关系,认为厄尔尼诺年少雨,拉尼娜年低温多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江西省81个气象站建站以来近40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用功率谱估计分析了江西省低温冻害的周期特性.并用历史资料拟合Gumbel分布对江西1991年底的冻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全省各地出现柑桔冻害的可能频率.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全球自然灾害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是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特别大的一年,仅次于1995年,根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数据,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特征和分布特点提出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速度对抗震设防标准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和其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的,那么中国也应如此。 本文建议了两种方法,用以估计适合我国国情的抗震设防标准:①理论归纳,②类比推理。前者虽然在逻辑上比较严密,但由于涉及到各界专家和管理阶层的协作,非笔者力所能及。 本文以第二种方法展开讨论。其要义是:设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是1%~4%,而是中国的8%~12%,这些国家的专家会如何修改他们的抗震设防标准?按此思路,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应向下调整。以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为例,可用P_(20)(a)=10%,取代现行国际惯例的P_(50)(a)=10%。 这样做的后果大体是:设防地震烈度在学术误差范围内降低半度,而抗震投资则以指数方式下降。  相似文献   

16.
申素云 《灾害学》1992,7(1):76-79
我国每年在收获、储运、加工和消费等环节的粮食损失和浪费高达1300亿kg,大大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次灾害带来的损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人为灾害对我国成品粮的影响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之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李翠金 《灾害学》1996,11(1):59-63
根据近40多年来的资料,对我国暴雨洪涝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暴雨洪涝灾害面积大,且有随时间而增加的趋势;年均受涝面积最大的地区主要位于江淮流域;暴雨洪涝发生的基本规律,南方早,北方迟,6~8月为暴雨洪涝主要多发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皎口1993年震群和1994年主震-余震型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和地质构造背景;论证了皎口地震属构造地震;并跟踪分析这些有前兆反映的地震学指标,对未来一年的皎口地震趋势作出预估。  相似文献   

19.
韩青山 《灾害学》1991,6(3):51-54
本文用旱涝指标(即H=P/E)式计算了湖北省解放以来各年月的旱涝指数,它对给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旱涝轻重程度具有明显的分辨能力,由此确定了历年各自然季节的旱涝轻重年份的次序。  相似文献   

20.
常熟—太仓5.1级地震.发生在地震水化井网密布地区,震中周围300km范围内(海域除外)的水化观测井泉共约30个,其中有8个测点先后出现了中短期异常。异常项目有R_n、T(水温)和Cl~-等。本文介绍了根据区域水氡平均年离散度变化所作的中期预测,研究了各项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