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信息化监控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 ,基于现场监控量测成果 ,建立隧道施工安全信息化分析方法 ,笔者提出将施工信息与管理技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思路 ,以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信息管理水平 ;由此详细地阐述了隧道施工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并将其应用于崇遵高速公路龙井坡隧道工程的施工实践 ,取得了预期的安全监控目标。该方法对其他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助力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应用可以有效辅助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基于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应用需求,提出了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结构,并详细分析了移动视频监控的关键技术、应用优势以及在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安全的特殊性,提出并建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结合各个公路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安全评价,能够得到公路隧道施工的不同时期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4.
隧道的监视与控制管理是高速公路隧道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隧道交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介绍,结合视频监控场景的复杂特性,针对视频监控中涉及视频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图像分割、目标提取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把系统应用于重庆市中梁山隧道(长度3165米左右),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比较实用的,能满足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了基于GIS、GPS、GPRS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结构及该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功能设计,介绍了系统在大连某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利用GPS和GPRS技术对运输车辆进行跟踪和监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及运输车辆信息的查询检索、综合分析、动态管理等功能,从而为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安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对抑制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伤损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视频分析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违章作业智能监控方面的应用。以化工行业为例,违章作业智能监控系统可能的应用功能,包括吸烟监控、非法进入作业区域监控、劳动纪律监控、劳动保护监控、高处作业智能监控、动火作业智能监控等,并分析了各种功能可能的技术实现思路。该系统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对于"科技兴安"、"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的油田生产安全监控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以油田安全监控系统研发为背景,阐述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的特点及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提出基于GPRS的油田生产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系统组成和监控软件的设计,由现场监控终端、GPRS网络、监控中心服务器构成的系统。对油井、抽油机、计量站点的工艺参数,设备工作状态,泄漏,防盗等实现远程监控。该系统在油田生产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魏臻 《安防科技》2007,(10):48-50
该文简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概念、分类与工作原理.并介绍了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RFID在矿井管理系统中的机车调度和井下人员的安全跟踪中的应用.设计了基于矿井的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9.
长大公路隧道监控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长大公路隧道监控原则,分析了其监控系统构成、区域控制器、冗余光纤环网和监控中心各自功能,给出了交通控制及诱导系统、通风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论述了基于3c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智能建筑安全监测控制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作设计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环境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是基于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的DCS系统,实现智能建筑中的温湿度、各种可燃性、有毒性气体以及火灾的监测控制和报警输出。  相似文献   

11.
对某特种气体厂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提出了基于MEMS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和3G(GIS、GPS、GPRS)技术的安全监控系统方案,包括安全监控系统架构、MEMS传感器和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设置方案、无线传感网络接入和通信机制和安全监控系统的软件功能。所提的技术方案已在该特种气体厂进行示范应用,取得良好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变配电用变压器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充分利用现有的无线电通讯技术、以太网等监测技术、可以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变压器无线温度监测网。本文介绍了在配电变压器上安装无线温度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变压器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变压器存在的缺陷或发生故障的位置,并通过中短距离无线网络转发方式,将信号传递至以太网,彻底解决现场监测配电变压器参数的困难,从而实现变压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实现区域内乃至全国性的变配电变压器信息的汇集与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应急管理中对信息共享、团队协作和移动指挥的应用需求,研究了移动应急终端间的位置共享与信息交互方法和技术框架,初步构建了移动应急位置服务网。移动应急位置服务网包括移动应急终端、无线通信网络、中心服务器、监控终端和管理终端等组成部分。定义了位置、信息与指令传输格式,以实现移动应急终端和中心服务器之间的实时通信。制定了移动应急终端组网规则,以实现位置和信息在移动应急位置服务网内的交互。研发了友邻位置与信息交互技术,重点研究了终端位置报告、终端节电、北斗终端接入、友邻位置表达、信息推送等技术。针对具体应用需求,开发了原型系统,试验表明移动应急友邻互视技术可提高事发现场应急处置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置效率,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的交通安全控制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道路交通事故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害之一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近十年 ,全球发展较快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ITS)使传统的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善 ,大大地提高了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削弱或消除了以往诱发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有效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笔者在简述了ITS的应用概况、基本功能以及智能汽车理论研发内容的基础上 ,论述了以ITS技术为基础的交通安全控制体系框架及其功效 ,阐明了我国快速发展ITS技术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石油化工领域,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泄漏燃烧爆炸,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电信通讯网络,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以监测探头、无线接收发模块、监控主计算机三部分构建一套安全预警监控系统。在化工厂或危险源区域的危险点,设置多处监测节点,接受信息传输到无线接收发模块,进行模糊化计算、推理,判断后输出结果到监控主计算机,监控主计算机向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工作人员等发出报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车辆事故紧急呼救技术的原理,从车辆事故检测识别技术、移动车辆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几方面概述车辆事故紧急呼救技术的研究内容。进一步介绍车辆事故紧急呼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从车辆事故识别技术、地图匹配及组合导航、集群通信及通信网络几方面总结并指出车辆事故紧急呼救技术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展望了车辆事故紧急呼救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发展车辆事故呼救技术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铀矿井下受限空间内氡及氡子体浓度分布特征,分析受限空间含氡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机制,提出基于“人—机—环”互联自适应的铀矿智能通风降氡方案,架构基于ARDUINO的氡气监测及智能调控系统,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方案。该系统的核心硬件为ARDUINO开发板和ESP8266-WiFi模块,铀矿粉尘浓度、氡及其子体浓度、风速动态数据由相应传感器获取,通过各传感数据采集器以相应的通信协议传输至ARDUINO主控,ARDUINO主控输出指令至通风设备及报警装置。系统同时搭建网络云平台,实现环境监测的远程监控和智能通风系统的远程控制。该系统能够基于物联感知获取环境数据,进行智能控制逻辑运算并实现通风设备自适应调控响应,从而安全、高效、稳定、低耗地调控铀矿井下空气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阶段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802.11n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真三维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根据功能特征划分为现场设备管理层、系统运行监控层和地面监控管理层。工作时,定位分站将移动节点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过来的位置坐标信息通过RS-485总线传输到光纤冗余网中,紧接着将位置坐标信息通过CAN现场总线传输到地面数据服务器内进行解压、分析处理和可视化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当加权因子k取1.1时,该系统在井下巷道测试环境中的平均误差仅为1.15 m,且长期运行无故障,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9.
把信息化技术用于油气田安全领域,用采集的现场数据评估安全生产环境,实现油气田安全信息化是近年来的新课题。为了有效地监测和预防油三高气田(高含硫、高产量、高压力)井喷事故造成的灾害,讨论了基于网络架构的重大事故现场监测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软件的研究与设计,包括气象数据,传感器数据,监测设备GPS数据与视频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分析与显示,并且分段说明了该系统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的重点.该系统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并且引入了流媒体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全面的表征油气田安全的数据与信息;该系统已经在研究实例龙岗油气田的实验中证明了具有安全生产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