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膨润土吸附-絮凝法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天然膨润土对Pb2、Cd2、Cr3的吸附和膨润土的絮凝沉降条件,将吸附与絮凝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加入0.04%膨润土和0.006%的PAC可使低浓度污水中Pb2脱除93.1%。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性剂对再生膨润土环境修复材料进行有机改性制备。研究了其对乌鲁木齐东郊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的吸附作用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浆液浓度30%.改性剂7mmol/100g。温度60℃,反应时间80min时,是有机改性的最优条件。该材料对城市污水COD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在pH=6、吸附剂用量6g/L、温度25℃、振荡时间20min条件下,污水中COD去除率可达到80.08%。  相似文献   

3.
膨润土吸附-絮凝法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天然膨润土对Pb ̄(2+)、Cd ̄(2+)、Cr ̄(3+)的吸附和膨润土的絮凝沉降条件,将吸附与絮凝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加入0.04%膨润土和0.006%的PAC可使低浓度污水中Pb ̄(2+)脱除93.1%。  相似文献   

4.
改性粉煤灰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粉煤灰进行了酸性改性和碱性改性试验,并用碱性改性粉煤灰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了室内小试和野外中试。结果表明:处理后污水中BOD5、COD、SS、NH4+-N、TN、TP、总大肠菌群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2%、68.2%、85.4%、74.3%、45.6%、53.3%、95.4%,pH值略有升高,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可进行回用。  相似文献   

5.
膨润土的改性及其对废水中铬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膨润土的改性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活化钙基膨润土所需无机酸的浓度、活化时间及活化温度对膨润土活性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改性条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然后做了用改性钙基膨润土吸附污水中的Cr(Ⅵ)的条件试验,证明了改性钙基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Cr(Ⅵ)有比较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改性膨润土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合成了镍锫—无机柱撑、镍锆—有机柱撑系列改性膨润土,比较了不同改性膨润土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并确定了各改性膨润土处理废水的投加量、pH值、搅拌时间等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有机柱撑膨润土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当搅拌时间为20min,pH值为12,改性土用量为0.8g/L时,其COD的去除率可达77.8%,同时其色度、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4%和97.4%。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膨润土分别进行了钠化、酸化和铁柱撑改性的研究,并利用改性后的膨润土处理酸性大红模拟废水,比较了不同改性后膨润土处理模拟废水的效果,确定较优的改性方法和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酸改性膨润土对酸性大红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钠化改性膨润土和铁柱撑改性膨润土。对于50 mL酸性大红模拟废水,在酸改性膨润土的投加量为1.0 g、pH为3、反应时间为60 min时,COD去除率可达65%以上,色度去除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
中低品位膨润土对城市污水中COD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开发新疆中低品位膨润土的应用领域,采用以地产中低品位膨润土为原料制备的改性膨润土,对乌鲁木齐东郊污水厂污水中有机污染物COD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其穿透吸附容量为52.79mg/g土,吸附等温式符合Linear模型,通过吸附动力学公式计算吸附活化能为28.07 kJ/mol。采用灼烧实验,初步研究了改性膨润土的再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废弃物填埋场中有机膨润土的防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HDTMA)为改性剂对膨润土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改性剂最佳用量、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以及有机膨润土作为高度反应性防渗层材料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 ,改性剂的最佳浓度为 5 % ;pH值和振荡时间对有机膨润土的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 ;改性后有机膨润土平衡吸附容量约为未改性膨润土的 4倍 ;改性后有机膨润土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CPAM二次改性有机膨润土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别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改性钠基膨润土,并用CPAM二次改性CTMAB插层膨润土,分析了三种改性后的膨润土的结构并研究了对模拟印染废水的吸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经过CPAM二次改性过的CTMAB插层膨润土的层间距d001大于CTMAB改性膨润土、CPAM改性膨润土和钠基膨润土,且二次改性膨润土的脱色效果最佳。用50mg二次改性膨润土处理200mL浓度为30mg/L的活性艳红模拟印染废水时脱色率就可达90%以上,且沉降速度快,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脱色、絮凝沉降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流化床中,以含Cu2+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碳酸盐体系中pH的改变对Cu2+诱导结晶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进水ρ(Cu2+)为200 mg/L、沉淀剂pH为10.2时,经回流系统拦截,微晶产率可降低0.5%~1.0%,Cu2+的去除率可达99.0%以上. 经XRD(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结晶产物以碱式碳酸铜为主,晶型呈短杆状,尺寸较为均一;当沉淀剂pH升至12.2时,Cu2+的去除率降至95.0%,系统出水结晶产物晶型特征不明显,尺寸不均,XRD结果显示为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碳酸钙等混合结晶产物,晶体衍射峰多存在宽化现象,表明高pH下结晶产物晶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和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A2/O-BCO)组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通过调节进水乙酸钠、丙酸钠的配比(乙酸钠:丙酸钠分别为1:0,2:1,1:1,1:2和0:1),考察了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以及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比了不同配比下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乙酸钠丙酸钠配比对有机物和NH4+-N的去除影响较小,对厌氧段有机物的消耗和TN的去除率以及磷的释放和吸收影响较为明显;TP去除率仅为50.3%~56.8%,需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运行参数.当乙酸钠:丙酸钠=1:1时,厌氧段有机物消耗量最大,占有机物流入量的61.2%,厌氧释磷量最大(23.2mg/L)且缺氧吸磷率最高(71.4%),而TN的去除效果则随丙酸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A2/O反应器中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混合碳源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比单一碳源更丰富;驯化后的污泥中绿弯菌(Chloroflexi)和螺旋菌(Saccharibacteria)减少,变形菌(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增加.BCO反应器中Nitrospira和Nitrosomonas总占比为2.1%~31.4%,且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有利于短程硝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A2/O - BCO)工艺处理低碳氮(C/N)比污水, 考察单因素碳源(阶段Ⅰ: 乙酸钠; 阶段Ⅱ: 乙酸钠+丙酸钠; 阶段Ⅲ: 丙酸钠)对有机物去除以及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并重点探究乙酸钠、丙酸钠混合碳源条件下内碳源(PHA、Gly)的转化利用以及反硝化除磷(DPR)机理, 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比了不同阶段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混合碳源提高了有机物、氮、磷的同步去除效率, 厌氧段内碳源转化量为226mg/h, 释磷量高达30.58mg/L, DPR效率稳定在90%以上; 批次试验表明反硝化聚磷菌(DPAOs)占聚磷菌(PAOs)的比例为72.42%, 基本实现了DPAOs的富集; 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混合碳源更有利于形成独特的OTUs菌群, PAOs(包括AccumulibacterAcinetobacter)和DPAOs (包括DechloromonasPseudomonas)总量高达29.13%(> 16.18%(阶段Ⅲ) > 14.34%(阶段Ⅰ)), 有效促进了碳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反硝化除磷效率; BCO反应器中氨氧化菌(AOB, 包括NitrosomonasNitrosomonadaceae)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 以Nitrospira为主)总量从3.89%(N1)增加到23.09%(N2)、37.23%(N3), 为反硝化除磷提供充足的电子受体; 此外, 建立了基于碳源高效利用的运行调控策略, 以期为A2/O - BCO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进水C/N对富集聚磷菌的SNDPR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富集聚磷菌(PAOs)的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采用延时厌氧(180min)/低氧(溶解氧0.5~1.0mg/L)运行的SBR反应器,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 通过投加固态乙酸钠调节进水C/N值(约为11,8,4,3),考察其对系统脱氮除磷特性及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N对系统的除磷性能没有影响,出水PO43--P浓度均稳定在0.3mg/L左右,这是由于系统内聚磷菌(PAOs)含量高,且在低氧段可同时发生好氧吸磷与反硝化吸磷.随着C/N的增大,出水NH4+-N浓度升高,C/N下降时,出水NO3--N浓度升高.此外,随着C/N的减小,厌氧段反硝化所消耗的COD占进水COD的比例增大,SND可利用的内碳源-PHAs储存量减少,但PHV的利用率增加;当C/N为4~8时,SND现象最明显,SND脱氮率达50.8%,而其它C/N条件下,SND脱氮率都有相应程度的减弱.C/N为8时,系统出水综合指标最好,TN去除率高达80.8%.  相似文献   

15.
反硝化除磷作为一种新型可持续发展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前期在多级缺氧-好氧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反硝化除磷工艺(DPR-MAO). 为探明内循环系统对DPR-MAO工艺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内循环比条件下的氮磷去除效果,分析了各反应池的脱氮除磷过程以及微生物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当内循环比由100%提至200%时,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由76.05%和86.39%分别提至87.46%和93.42%. 通过氮磷质量平衡分析发现,提高内循环比可以使工艺表现出优良的反硝化除磷性能. 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DPR-MAO工艺中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属主要有Thiothrix、Dokdonella、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Thauera、Comamonas、Dechloromonas和Pseudomonas. 当内循环比由100%提至200%时,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属的相对丰度总和增加了约4倍,其中Thiothrix的相对丰度由0.36%~0.52%增至53.58%~56.64%. 研究显示,提高内循环比可以强化DPR-MAO工艺的反硝化除磷效果以及反硝化聚磷菌在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地下土壤渗滤沟的工艺构造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比标准型、深型及浅型毛细管这三种不同构造的地下土壤渗滤沟去除模拟农村生活污水氮磷的效率,讨论了渗滤沟构造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渗滤沟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分别可达95%、80%、90%以上。毛细管型构造渗滤沟在布水均匀性、稳定性及氮、磷去除效果等方面均优于标准型构造的渗滤沟。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Eutrophicationofwaterbodieshasbeenattendedmanyyearsbyscientistsandthepublic .Phosphorusinthewaterbodiesoriginatesfromtheatmosphere,agricultureanddomesticandindustrialwastewater;domesticandindustrialwastewaterbeingthelargestsource .Therefore ,…  相似文献   

18.
氧化沟不同曝气模式对氮磷去除性能的优化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轮流搅拌-曝气SBR系统模拟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探讨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供气量相同的条件下,分点曝气系统溶氧效率高,一个循环的好氧区比分段曝气系统长,但是分段曝气溶解氧(DO)的有效利用率(用于除氮除磷)高,二者硝化能力相当,氨氮(NH4+-N)去除率分别为96.68%和97.03%,硝化菌活性(以NH4+-N/MLVSS计)分别为4.65和4.66 mg.(g.h)-1.在缺氧区和好氧区比例皆为1时,分点曝气在2、4、7个分区时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60.14%、47.93%和33.7%;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28.96%、23.75%和24.31%,即分区越少,对TN和TP的去除皆有利,但是更利于TN的去除;而分段曝气只有1个分区,其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64.21%和49.09%,分段曝气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分点曝气,但对提高TP的去除率更有利.对于分段曝气,在满足硝化效果的前提下,增大缺氧区与好氧区的比例,氮磷的去除效率增加.当缺氧区与好氧区的比例由1∶1增大至1.8∶1,其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到73.94%和54.18%.继续增加缺氧区的比例,将影响硝化和运行的稳定,从而影响氮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深度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比较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采用了2种填充深度(60cm和40cm)的人工复合生态床对滇池地区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0cm/d高水力负荷的条件下,对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深度为60cm的床体分别为66.4%、57.7%、78.7%和63.2%,40cm深的床体分别为63.8%、59.1%、82.1%和61.3%.深度为60cm床体对COD和总磷的去除率高于深度为40cm的床体,但后者对氮的去除效果略优于前者.对氮、磷去除途径的分析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填料对磷的吸附沉淀作用是人工复合生态床去除氮、磷的主要途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占投加总量的10%和9%以上,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浮萍与水花生净化N、P污染性能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势浮萍和水花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浮萍、水花生单种和浮萍-水花生混养等三种体系,考察了其对生活污水和稀释的牛场厌氧废水N、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浮萍、水花生单种体系和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供试污水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2%、91.1%;80.7%、75.4%和86.4%、86.4%。低有机污染条件下,浮萍吸收N、P的能力优于水花生,但其对COD的去除能力逊色于水花生;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时,可通过将浮萍和水花生混养,建立共生系统,以高效、稳定地去除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