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于2019年3月1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开幕,来自全球的4700余名政要、工商界人士、专家学者和民间机构代表参会。联合国环境大会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度理事会议基础上升格形成的、全球性讨论环境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5日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Many Species.One Planet.One Future”,即“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主题呼应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维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 二、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过火林面积达6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国务院代总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李鹏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曲格平金质奖章。 四、中国环境报、三北防护林工程、北京留民营生态村村长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和个人,并颁发奖牌。 五、全国环境优美工厂评选委员会评选出304家企业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是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50周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联合国环境事务主管机构,在推动国际环境问题解决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许多联合国机构将环境问题纳入其工作范围,随着国际环境问题的不断增加,国际社会制定了大量的多边环境公约,并建立了相关机构和机制推动这些公约的实施。在此过程中,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3月1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重磅报告——《全球环境展望6》(GEO-6)。这份报告由来自70多个国家的252名科学家和专家历时5年完成,是2012年以来最全面的全球环境报告。报告警告称,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应对环境问题的需要催生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其是联合国系统内最早成立的专门处理环境问题的机构,且为在全球层面上处理环境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72年成立以来,以里约会议为分界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其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UNEP成立以来为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世界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国际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UNEP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1972年 10月 ,联合国将 6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 ,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表彰“全球环境保护 5 0 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2 0 0 2年 6月 5日是第 30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经将其主题定为“让地球充满生机”(英文为 give earth a chance)。该主题呼吁全人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 ,拯救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产业与环境》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工业与环境司出版的《IndustryandEnviron ment》的中文版 ,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刊物之一。英文版在世界上 180多个国家中广泛发行。中英文版内容完全相同。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赞助和委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自 1991年起出版其中文版 ,即《产业与环境》杂志。主要报道有广泛国际意义的环境问题研究与发展和各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内的各项活动 ,具有每期围绕一个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特定主题展开、信息量大且集中的特色。《产业与环境》为季刊 ,大 16开 ,季末月 30日出版…  相似文献   

9.
环境管理的活动范围很宽,合作行动对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有效和有利的方法,在县市、国家、地区和国际间进行的这些活动包括资料收集传播、法规制定管理、协作研究监测等,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是专门为环境问题而设的  相似文献   

10.
国际短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正式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9月19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这是该机构在全球发展中国家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代表处。代表处将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在环境评价、环境法规、教育和培训、环境管理、技术转让和创新以及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在代表处成立仪式上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的环境工作不仅决定其本国人民的福利,也将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先选择在中国设立国家级代表处的原因。”联合国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5日是第32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宣传主题定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呼吁全人类共同采取行动保护地球生命的摇篮——海洋。世界环境日于1972年由联合国大会确立。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世界环境日”是第十六个年头,利用这一世界性的活动日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活动,对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围绕这一主题,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状况,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第12次特别会议暨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于2012年2月20~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8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肯尼亚总统齐贝吉以及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 5日,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第26个世界环境日,今年又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故主题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为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座谈会和市委市府两个基  相似文献   

15.
信息在线     
《世界环境》2004,(4):79-80
2004世界环境摄影比赛拉开帷幕 联合国第四届世界环境摄影比赛中国赛区启动仪式于7月16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比赛主题为“关注你身边的环境”又名“拍摄你的世界”。 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委托,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中心承办中国赛区的启动仪式,佳能公司为全球比赛  相似文献   

16.
应加拿大政府环境部长的邀请,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咨询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83年6月20—2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东道主是加拿大纸浆和造纸研究所。来自11个国家和UNID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包括:回顾第三次会议以来UNEP的主要活动以及在技术和立法方面的进  相似文献   

17.
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交给2021年2月举行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审议并通过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2-2025年中期战略》报告,分析了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三大危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污染和废物。这三大危机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用多种文字同时向全世界公开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该报告共12章,约37万字,论述了当今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实现持续发展的长期环境战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把这份报告提交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各国政府首脑,并将交给今秋联合国第42届大会审议。委员会在今后5个月内将在一系列区域性会议中会见政府高  相似文献   

19.
1.环境管理战略自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在环境管理方面总结出一些令人鼓舞的新经验。如对环境立法和环境评价的广泛应用:对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强调对四者的相互关系和应采取的综合措施,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管理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作为制订各种发展政策的基础。这一概念已反映在联合国第三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之中,该战略已将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同健全的环境协调一致。在总结联合国第三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下简称环境署)提出,当前世界环境管理的总战略是将保护环境的考虑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决策和规划的全过程中。实践证明,实现这一战略的主要手段是环境立法、规划、评价、管理和监测以及宣传教育和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5日一6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纪念六&#183;五世界环境日暨第四届中国跨越式发展国际论坛和第七届中国贝迩年会”。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气候组织协办,标致雪铁龙集团、中国环境意识项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世界环境》杂志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