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皇岛市生态占用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生态占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秦皇岛市及其各区县的生态占用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以生态占用评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持续性的度量和趋势预测——以甘肃武威市为例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应用生态占用模型,对武威市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对武威的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和制成品资源消费的生态占用的计算结果表明,1999年武威市人均占用生物生产性空间为1.589423hm2,调整后的武威实际生产空间供给为0.856876hm2/人。1999年武威生态赤字0.73254hm2/人。对于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生态占用和人均GDP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二者高度相关。用幂指数模型进行趋势拟合,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和理论一致性。武威生态占用处于强的扩张时期,到2015年,人均生态占用将会达到2.60142hm2/人,而当年实际生态承载力阈值预测值为1.0657hm2/人。人均生态赤字扩大到1.5357hm2/人。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是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本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1995~2005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根子镇1995~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旨在为制定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11a来,根子镇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呈先升后降态势,其中耕地是生态足迹占用最大的土地类型,平均占用达57.41%,其次是化石能源地和林地;人均生态赤字从1995年1.3795hm^2增加至1.5931hm^2后降至2005年1.2399hm^2,表明根子镇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较高。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根子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利于根子镇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文引入生态足迹用于分析城市居民消费,通过选取代表不同经济水平和具有不同消费特点的泰州、商丘、铜川、锡林郭勒4个地级市(盟),从生态系统占用角度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地区中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系统占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泰州、商丘、铜川90%左右的生态占用来自人们对吃穿的消费,而锡林郭勒这部分的占用则不到70%,其相当一部分占用是来自为了克服较差的气候条件而产生的取暖用煤量;位于草原地区的锡林郭勒多消费牛羊肉,对草地的人均占用多达0.333hm2,是其他地区的数倍,位于长江流域的泰州水产消费较其他地区多,对水域的人均占用达到了0.116hm2,另外三地仅及其16%~45%。结合4城市的生态空间分析发现,仅商丘、泰州、铜川的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所占用的生态空间就已经超出了整个城市地区的生态承载水平,即使是地广人稀的锡林郭勒,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占用也已接近全盟生态承载的1/2。显然,城市是一类典型的生态赤字区,如何有效调节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论文分析了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基本构成,提出了旅游消费生态占用计量模型。以北京市海外旅游者为例,对旅游消费生态占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海外旅游者每次来京旅行人均生态占用为0.09587km2,约占北京市现有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态占用的5%。因此,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对区域生态占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重要诱因。进一步分析表明旅游消费生态占用结构组成中,“行”的能量生态占用在总旅游消费生态占用中居绝对主导地位,约占98%,而“吃”、“住”的能量生态占用约占2%。  相似文献   

6.
计算1997年—2005年建宁县主要年份的生态足迹,对该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建宁县一直处在生态赤字状态,并且呈明显增加的态势,由1997年的0.991 1 hm^2上升到2005年的1.494 3 hm^2,增加了50.77%。建宁县的生态压力指数从1997年的1.953逐年增至2005年的2.391,同期的生态占用指数从0.88增至1.14。说明建宁县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同时也说明该地区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EFA的旅游景区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生态足迹分析(EFA)是一种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量化生态承载力的新方法。为测度旅游景区的建设强度对其开发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本文提出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占用率”及划分“生态占用适宜度”的“生态占用黄金分割法”,并以湖北中华山森林公园为实例,定量分析该项目对景区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及游客规模限量;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东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生态足迹占用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为0.8198hm~2,总人口的生态赤字达6.20×10~7hm~2,表明广东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造成广东高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该省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高能源消耗及耕地资源流失量大。尽管广东可利用其经济优势,通过贸易来弥补部分的区域生态承载力不足,但由于当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当地的生态承载力,因此从长远看,广东应主要考虑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减少生态足迹的需求,提高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占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   总被引:106,自引:7,他引:106  
简要地介绍了生态占用的基本概念及利用此指标衡量可持续性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了生态占用与资源承载力的异同点 ;基于《国家的生态占用》估算结果 ,分析了生态占用方法在全球、国家、区域和城市3个层面上的应用效果 ,探讨了生态占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政策含义以及运用于青藏高原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态足迹的基本思想,结合能值分析理论,建立酸沉降污染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将酸沉降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损失和对环境容量的占用转化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以直观反映SO2和酸雨对地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并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福建省2006年酸沉降污染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福建省酸沉降的生态足迹为8.67×10^6 hm^2,占全省总足迹的4.24%,将其生态占用增加到传统生态足迹账户中,能有效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忽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的不足,提出的酸沉降污染生态足迹模型的建立方法对其他同类污染物生态占用的估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