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配合“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由陕西省滑坡办公室和陕西省地震局情报室合作编辑的《滑坡灾害与减灾》一书已出版。全书约8万字,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灾害学》杂志社征订发行。编写《滑坡灾害与减灾》一书是陕西省滑坡办公室安排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这本书向读者提供了十几个典型滑坡灾例及减轻滑坡灾害方面的经验、教训与对策,介绍了国内外当前滑坡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等。对研究、教学和管理人员是一份有益的参考材料,对各级  相似文献   

2.
自1970年代以来,因吴起油田的发现,吴起县石油开采及相关工程建设频繁,各项工程建设在为吴起县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滑坡灾害。以"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为依托,对县内滑坡的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外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滑坡分为黄土层内滑坡、黄土-红粘土接触面滑坡、红粘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和黄土泥流滑坡四类,并对滑坡灾害的时间、空间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Geodatabase的滑坡灾害空间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传华  胡光道 《灾害学》2010,25(2):54-57
整个设计旨在建立滑坡灾害空间数据库,有效管理滑坡灾害数据,为滑坡灾害预测预报服务。基于Geodatabse数据模型,使用CASE工具,在分析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数据需求和数据特点的基础上,得出了滑坡灾害空间数据概念模型图,建立了滑坡灾害空间数据库。在设计过程中,提出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整合方式,以及滑坡监测时间序列数据格式化的示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滑坡灾害频繁发生且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与评价,进而为滑坡的预测、预报及风险管理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莆田市为例,通过将地学信息图谱应用到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构建莆田市高程、岩性、坡度、坡向影响因子信息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莆田市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信息图谱,以一系列的图谱直观地反映了莆田市滑坡发生的机制及滑坡危险性空间分布情况,反演了莆田市滑坡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滑坡灾害预测提供了矢量化的图形信息。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滑坡 泥石流灾害遥感调查研究及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忠  赵淑芳 《灾害学》1992,7(3):38-42
本文通过利用综合遥感技术对陕西省关中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重点研究,总结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特征与发生规律,并分析其主要诱发因素,建立滑坡、泥石流的航、卫片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以关中地区为例,介绍利用综合遥感技术调查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工作方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6,(2)
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构建简易的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1990-2013年福建省滑坡灾害的数据资料,构建滑坡灾害的数据库,编制以县域为单位的福建省滑坡灾害分布图、时间变化图和风险分布图。研究表明:福建省滑坡灾害年内变化大、年际波动上升、地区差异大;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影响,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高值主要分布在沙县和漳平市等闽中地区,与福建省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相似。据此构建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系统,提出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监控预警、完善工程措施和风险规避等风险管理模式。为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的评价与管理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永嘉县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该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的四个示范县之一.首先对影响永嘉县滑坡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基于降雨的时空耦合滑坡灾害风险性预警预报研究的基本思路.基于MAPGIS二次开发系统,选取5个因素14种状态作为预测变量,运用信息-物元模型进行了滑坡灾害易发性空间预测.基于有效降雨量模型建立了区域滑坡灾害的宏观危险性预警预报模型.根据浙江省气象台提供的降雨实时信息,进行了基于降雨的台风期滑坡灾害危险性预警.同时基于人口密度和房屋建筑易损性指数对人口易损性和房屋建筑易损性以乡镇为单元进行了评价,与滑坡灾害危险性预警相结合进行了云娜台风期间永嘉县滑坡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并以8个灾害点的实际分布情况验证了预警结果的准确性.将传统的滑坡灾害危险性预警延伸到滑坡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使防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新源县滑坡灾害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源县是新疆滑坡灾害的多发区。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整合与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近年新源县449个滑坡灾害点的监测数据,探讨了该区滑坡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地质条件是滑坡灾害形成的基本因素,降雨是滑坡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也是促发滑坡灾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为避免滑坡灾害,减少在上述地形地质条件下的不合理人类活动、合理安排牲畜数量以减少环境负荷是决策关键。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郴州地区为例,建立了降水型滑坡历史灾害空间分布、地质和地形等滑坡影响因子空间数据库;基于50×50 m的网格,选取地貌、地层岩性、土壤类型、坡度、坡向、高程等滑坡影响因子,利用经验似然比函数计算出每个网格的滑坡危险度,并进行分级,进而制作出郴州地区滑坡危险度区划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另一组滑坡灾害空间分布数据采取交叉验证法估算每一类危险级别发生滑坡的经验概率.结果表明,应用经验似然比模型进行滑坡灾害概率风险分析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古浪-海原地区地震滑坡和重力滑坡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多因素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这一地区的滑坡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和预测,提高了区域滑坡分布规律和危险性预测的深度和广度,为本区滑坡灾害的预测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陆本燕  刘伯权  吴涛  邢国华 《灾害学》2011,26(2):102-106
以"7.23"陕西省商洛市特大暴雨中山阳县校舍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造成校舍受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基础上,分析了洪水灾害引起校舍受损的原因。结果表明,特大暴雨是该县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也是部分滑坡转化为泥石流主要因素;建筑场地选择不合理是造成校舍受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关键因素;合理的结构构造是减少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陕西榆林地区北部塌陷地震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西榆林地区北部所发生的几次典型塌陷地震的宏观情况,并利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所记录的50次塌陷地震的地震波资料,从波形及时间、空间分布上初步分析了陕西榆林地区塌陷地震发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公路滑坡灾害链式反应阶段性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保成  王亮  牟顺 《灾害学》2011,26(2):54-58
为了对公路滑坡的发育阶段做出准确判别,研究了公路滑坡灾害发育的链式反应机理,将滑坡的发育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采用广泛调研和专家咨询的技术手段,从发育阶段的表现特征中选定了滑坡识别的相关因素集和评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公路滑坡灾害的发育阶段进行了识别,并在陕南公路滑坡调查中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4.
魏青珂 《灾害学》1994,9(1):72-73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1993年滑坡灾害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防滑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技术对滑坡及其渗水盲洞疏干土体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讨论了基于三棱柱模型的滑坡体体积计算,然后提出确定渗水盲洞疏干土体边界与地面交线的方法,以此确定疏干土体的空间形态和体积计算方法,并以西昌一攀枝花高速公路沿线米易滑坡为例,对该滑坡的体积特征和渗水盲洞疏干土体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6.
以渭河中游陕西省宝鸡市李家窑滑坡为实例,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软件给出了重建滑前地貌所必需的3个要素,即现今实际地貌形态、滑床面形态和滑动后的地貌形态,并进行了滑前地貌重建.依据重建的结果,得到了滑坡发生前的许多重要参数,如滑坡的稳定性、重量、体积、初滑角以及质心的滑动角度和释放的势能等.最后对该滑坡从滑前到现今各阶段的滑坡稳定性演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脆弱带坝上后山地区沙漠化因子波动的空间类型与耦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法,确定了生态脆弱带内蒙乌盟后山河北坝上地区年降水、气候产量、牲畜增减变化、气候风蚀力和年大风日数等5类沙漠化因子波动的空间类型。各因子典型场在空间格局、变化方向上极为相似,只是年大风日数相对特别一些,通过分型归纳,将波动的空间类型化为3型6类。A型为全区域变化同步,B型代表河北坝上与内蒙变化反向,C型反映中部的内蒙农牧交错带同北部的乌盟、锡盟草原以及东南部的河北坝上变化反向。围绕与沙漠化的关系,可将各因子1960-1980年逐年的空间耦合类型分为协调型、脆弱型和中间型3种。依据波动的空间类型,可建立地区粮食、牲畜在极端灾害年区域间的协调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滑坡灾害风险空间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是一个包含有滑坡危险性评价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的体系,对滑坡危险性进行了空间预测与区划,并开展了区域承灾体易损性的区划与评价。结合风险评价的基本要求,进行了研究区滑坡灾害的风险区划,将其划分为极高、高、中、低与极低风险区。针对研究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防灾力度,提出了适合研究区的可接受风险标准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