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堆积物的粒度进行分析,可以为研究火山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数值模拟等提供参考数据。为了对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堆积物进行研究,在二道白河镇附近对长白山天池的古火山泥石流进行了勘察,取了2组共12个火山泥石流堆积物样品。对第1组进行了粒度参数法分析,得到了火山泥石流堆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认为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堆积物的分选较差,沉积以粗组分为主。基于从第2组6个样品的分析可以推断,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主要为稀性泥石流,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较不均匀,分选较差,粒度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研究表明,粒度参数分析和结构维数计算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了解火山泥石流堆积物的分选性、粒度分布情况、泥石流的类型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确定性系数与地理探测器模型耦合的方法研究耦合模型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估的影响。基于遥感判识和野外考察确定安宁河流域内的 198 条泥石流沟作为评估样本,选取坡度、地面峰值加速度、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地形湿度指数以及地貌演化指数作为评价因子,耦合确定性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别计算各评价因子分级取值和因子权重,进行安宁河流域泥石流易发性等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分析安宁河流域内泥石流发育的主要贡献因子为地面峰值加速度、地形起伏度和坡度。(2)泥石流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 9.67% 和 12.02%,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安宁河流域两岸且呈条带状分布。 (3)利用 ROC 曲线对泥石流易发性评估精度进行验证,耦合模型的 AUC 值达到 0.824,相比单种模型 CF 模型的评估精度 0.786 提升了 4.8%,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评价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9,(1)
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识别与构建的问题,以准确获取吉林省泥石流孕灾因子权重系数为目标,采用"3S"技术获取大量数据为基础,选取对吉林省泥石流易发性有显著影响的地貌、坡度、地势高程等7个孕灾因子,首次将偏好比率法与粗糙集理论组合赋权并优化,分析吉林省泥石流孕灾因子权重,并将分析结果与以往所采用的方法所取得的权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坡度、植被覆盖率、地势高程、人口密集度因素对吉林省泥石流发育影响较显著,与以往方法相比,植被覆盖率对吉林省泥石流易发性的影响显著提高,岩组的影响显著降低,在ARCGIS平台下开展评价,证明该方法取得结果与实地灾情较好吻合。研究成果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方法,选取地形因素、松散物质、降雨因素、植被因素等7个评价因子,完成了对研究区内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并探讨了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技术流程。根据评价结果:泥石流灾害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松散物储量及降水3个要素,其中地形地貌要素是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区内高危险的泥石流沟4条,主要为矿渣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中危险的8条;低危险的泥石流沟20条;弱危险的泥石流7条。因此,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加强监测、适当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危险性控制,以便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21,(3)
为了研究泥石流岩土防治工程在泥石流的防灾减灾中所起的作用,以2019年"8.20"泥石流为背景,结合现场考察,对四川汶川县卧龙幸福沟泥石流岩土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研究区防治工程的分布,将拦挡工程因子和排导工程因子作为2项一级指标,同时考虑防治工程运行情况,筛选出与治理效果相关的9项二级指标,其中拦挡工程的评价指标包括工程运行情况、容重削减率、堆积物粒径比、流量削减率、回淤坡度比、拦蓄泥沙比,排导工程的评价指标包括工程运行情况、沟床纵坡比、断面参数比,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进行效果综合评价,认为幸福沟泥石流岩土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为中等,与现场的调研结果一致,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汶川县为典型研究区,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等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泥石流敏感性评价研究。选取流域高差、沟壑密度、沟道坡度、主沟纵比降、崩滑体核密度强度、年最大日降雨量等6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构建了泥石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汶川县160条泥石流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求出了每个因子对上一级的隶属度图层。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选取每个流域上泥石流的敏感性隶属度的最大值作为该流域单元泥石流的敏感性等级。检验分析表明,评价的泥石流敏感性空间分布与实际调查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预测预报和减灾防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决策基础。以泸定县为例,利用RS、GIS技术,以流域范围为评价单元,选取影响泥石流发育和形成的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因子对泥石流的敏感系数和权重,最后建立县级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实现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是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常用模型,多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传统主观权重计算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存在判断矩阵偏主观、一致性检验过程较繁琐的问题。鉴于此,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与二元比较法,提出了一种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的关联度-二元比较分析法,同时基于博弈论集结模型对主、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赋权,充分挖掘、利用关联度-二元比较分析法的主观权重信息与熵值法的客观权重信息,从而克服单一权重的片面性。将该组合赋权法在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中进行了实例应用及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准确、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切实可行,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宏观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实地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子对云南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的宏观控制机理。研究表明,月降雨量和强降雨日的月分布概率是云南公路水毁时间分布的主控因子,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盖度、多尺度构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应力场使云南公路水毁广泛分布但又相对集中,中(间)尺度天气系统才是约束云南公路水毁空间分布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0.
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选取一次(可能)最大冲出物方量、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泥沙补给段长度比7个因子为泥石流沟谷危险度划分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对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确定作了分析和阐述,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上游积石峡水电站库区16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度划分.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历史、火山形成机制、火山系统的探测和火山灾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建议今后应加强火山活动历史研究;探测岩浆作用及其动态变化,限定火山失稳条件;研究岩浆作用和火山触发机制;开展火山作用的试验模拟和火山灾害区划的定量模拟研究;建立火山灾害预警系统,制定火山灾害应急预案,以达到减轻火山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ERS-2 SAR,Landsat TM和全色航空照片等图像,结合测年、野外地质考察等资料,在GIS平台上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小波变换、神经元网络分类等手段,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喷发期次及分布,为火山灾害制图及危险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s a tool in Lahar disaster manage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erle N  Oppenheimer C 《Disasters》2002,26(2):140-160
At least 40,000 death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historic lahars (volcanic mudflows). The most recent lahar disaster occurred in 1998 at Casita volcano, Nicaragua, claiming over 2,500 lives. Lahars can cover large areas and be highly destructive, and constitute a challenge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With infrastructure affected and access frequently impeded, disaster management can benefit from the synoptic coverage provided by satellite imagery. This potential has been recognisedfor other types of natural disasters, but limitations are also known. Dedicated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 for disaster response and management have been proposed as one solution.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utility of currently available and forthcoming optical and radar sensors as tools in lahar disaster management. Applied to the Casita case, we find that imagery available at the time could not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isaster response. However, forthcoming satellites, especially radar, will improve the situation, reducing the benefit of dedicated constellations.  相似文献   

14.
张永领 《灾害学》2010,25(3):90-95,99
设计了基于人员相对脆弱性判断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城市突发事件人员相对脆弱性研究方法,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将城市划分为8个风险区,选择20项脆弱性影响因子,首先对每个脆弱性因子在8个风险区的人员脆弱性构造判断矩阵,然后以判断矩阵为基础进一步构造人员相对脆弱性矩阵,最后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研究突发事件人员相对脆弱性,分析突发事件人员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区域差异,探讨了脆弱性因子和风险区之间的组合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城市人员脆弱性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突发事件人员脆弱性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鲁甸6.5级地震不同烈度区地震前后植被的变化,以鲁甸地震完整烈度为研究区,以MODIS产品中的MOD13Q1数据为数据源,通过数据预处理获得2004-2018年不同烈度区年均NDVI时间序列,并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地震前后的植被覆盖度,从NDVI动态变化、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植被损毁像...  相似文献   

16.
兰青龙  安卫平 《灾害学》1998,13(1):34-39
简要分析了山西中部的历史地震灾害,用地震安全性评定的综合概率法计算了每个单元遭遇烈度的概率,并对建筑物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各类建筑物的易损性矩阵和不同类型单元的人涡震亡率、震伤率矩阵,计算出各个单元建筑物的期望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期望绝对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流域东川地区水土流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时相的遥感数据,结合研究区1:50 000地形图、DEM数据以及水文、气象、农业、林业等基础资料,确定了影响水土流失的降雨、植被、地形坡度、沟壑密度、土地利用以及地表土壤组份6项因子。在此基础上对云南东川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依强度进行分级。研究表明,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小江东岸。通过1988年和2002年的图像对比发现,水土流失情况整体有所好转,但小江东岸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提出“积雪单元”概念的基础上,将雪崩危险度评价分为区域雪崩危险度评价和点位雪崩危险度评价。从发生学角度,论证、筛选出发生危险度评价的4个主导因素,即气候、积雪厚度、坡度和植被类型与覆盖度,并提出了明确的指标体系。详细论证了两类评价各自的特征、操作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区域雪崩危险度评价是在划分积雪单元的基础上,评定各单元的等级高低并进行制图;点位雪崩危险度评价则涉及到雪崩发生点位和可能的承灾点位,分为发生危险度评价和到达危险度评价,可根据已有的统计资料来预测其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