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冯民学  虞敏  周宇  焦雪 《灾害学》2015,(1):51-55
结合VLF/LF全闪定位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探空资料,对2013年7月5日江苏地区一次典型飑线过程的全闪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云地闪比的下降、上升预示着飑线过程中雷暴的加强、减弱;云闪主要分布在4~8 km高度,云闪频数最大值出现在5 km处;结合云闪变化情况和探空资料推测雷暴云内电荷为三极性电荷结构;对流区的闪电密度远大于层状云区。相比于正地闪,负地闪集中在雷达回波的强对流区。云闪发生位置更具随机性,易发生在弱回波区和层状云区;闪电的发生与云顶高度有很高的相关性,云闪发生位置与剖面反射率因子中强回波区的发展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京、津、冀地区地闪的区域特征十分明显,利用该地区2004年的地闪的定位资料,通过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正地闪占总闪的比率为10.86%,而各地区正地闪占总地闪的百分率与相应地闪产生地区的中心纬度之间都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由于与中、低纬度地区相比,高纬度地区雷暴云整体高度发展得较低,雷暴云中主正电荷区域的位置也较低,因此高纬度地区较中、低纬度地区的正地闪发生得多.(2)雷暴以7月份为最多,且7月份地闪次数的逐日分布较均匀.(3)地闪在空间分布上有4个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主要是山地的迎风坡、或下垫面水汽的充足处、或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3.
一次雷暴天气发生发展的水汽图和红外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MTSAT的水汽图和红外云图,结合天气图、NCEP资料、地闪实况资料和探空数据对在高空急流影响下的暗区雷暴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暗区雷暴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经过白天太阳辐射对晴空区(水汽图暗区)近地面的加热作用,大气不稳定能量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午后强雷暴时常发生发展于高空急流左侧的晴空区中;而在水汽图上,高空急流与水汽图上的干区、湿区间有明显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又与强雷暴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是雷暴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雷暴云发展过程中,地闪时空分布在卫星云图上有着明显的对应。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龙江省闪电定位网在2005年4月至2006年间得到的285347次地闪资料,分析了雷电参数的月变化、年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正闪占总闪的比例仅为5.84%和7%,地闪密度的高值中心分别在(127.3°E,46.3°N)和(123.5°E,52.9°N)附近;总体日变化特征明显,呈一峰一谷态势,分别为18时和10时;一年中雷电活动主要出现在7,8月份,正云地闪的平均强度明显大于负云地闪.云地闪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的分布表明雷电活动特征可以基本揭示该地区天气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资料,结合雷达及加密地面自动站等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北京地区三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冰雹过程中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的对应性最好,随强回波区的移动而移动;雷暴大风过程中闪电活动与雷达强回波的对应性较差,闪电频数少且比较分散;对流性暴雨过程中,当块状回波刚进入北京范围时,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基本对应并且闪电密度很大,之后闪电频数减少且分布分散,但在回波发展加强形成55dBZ的线状回波后,闪电活动又增强且分布在线状回波的前部。(2)在冰雹、雷暴大风、对流性暴雨发生期间,闪电活动强烈,闪电频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对流性暴雨过程、冰雹过程、雷暴大风过程;在冰雹过程中,云闪所占比例不断增大,至降雹结束后云闪数超过地闪数;雷暴大风过程中始终都是云闪活动占主要地位;对流性暴雨过程中始终是地闪尤其是负地闪活动占主要地位,但随着回波强度的增强云闪比增大。(3)云闪发生的平均高度冰雹过程最大,其次为对流性暴雨和雷暴大风过程;云闪的平均雷电流强度也有同样的比较关系。  相似文献   

6.
江西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常规地面报表A0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雷电数据和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了雷电和雷暴日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重点对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个例分析,以了解雷电和雷暴天气的活动规律和强雷电的雷达回波特征,提高预警预报的能力.结果表明:(1)雷电和雷暴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特征,每年2-5月集中在8-20时,6-9月集中在11-20时;(2)强雷电天气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南北走向的回波带结构,当回波强度≥50dBZ、回波出现不断合并现象、强回波水平尺度较大、具有"指状"或"弓状"回波结构,以及出现陡直"零值线"和VIL超过50 kg/m2时,最易发生强雷电天气;(3)有时局部强单体凭着自身的发展,当强度≥50dBZ和VIL超过50 kg/m2时,也有可能出现局地强雷电天气.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电产生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对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发现,夏季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地理分布呈三大中心区;与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相关分析及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高原上的雷暴云较其它地区容易产生冰雹,冰雹日数与雷暴日数比值最大为0.36.西北夏季大部分地方的闪电密度小于1个.km-2.a-1,夏季3个月的闪电密度有3个最强中心,新疆西部是最强的闪电密度中心,超过9个.km-2.a-1,7月中心最强,6月次之,8月较弱.  相似文献   

8.
<正> 纬度残差是天文测纬过程中非极因素引起的波动值,通常是由非极性地方因素造成的。从理论上讲,它包括大气反常折射,地方性垂线变化和观测点的位移等。如果纬度观测质量很差,它还包含有仪器误差和人差等因素。但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津站天顶仪的测纬精度,一次观测中误差σ=±0.″13,纬度变化平滑值中误差m=±0.″015,其质量是高的,人仪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近年地闪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北省电力部门提供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5年的地闪定位资料,对河北省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地闪高密度区主要位于太行山中南部的迎风坡、燕山东部迎风坡以及平原的局部地区。地闪高密度区的分布,大部分与山脉峡谷地带、山脉迎风坡、地面水源丰富区及铁矿区较为对应;河北省的地闪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月季变化和日变化。地闪活动主要发生在4-10月,其中以6-8月最为频繁。地闪的月、季变化与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月季变化密切相关。河北省地闪活动的峰值出现在15-17时,谷值出现在10-11时。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南省18个气象台站的雷暴人工观测资料和海南闪电定位网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场的雷暴特征和雷电环境,结果表明:海南岛的中部和北部雷暴活动较强,西部、东部和南部近海地区的雷暴活动较弱,文昌发射场处在北部较强的雷暴区;采用Krigine(克里格)方法拟合的结果为文昌火箭发射场雷暴日数的年变化从1982年以后逐渐减少,发射场一年中各月都有雷暴发生,4-10月为雷暴高发期;发射场西部、西北部和北部区域雷暴活动较其它区域要强,79%的雷电流强度小于40 kA,而只有5.9%的雷电流强度大于60 kA,一天中闪电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时段,一个出现在凌晨5时到6时,另一个时段出现在14时到18时,午后15时左右是闪电活动最频繁的时段。  相似文献   

11.
This research examin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flash floods in two large metropolitan areas, Denver, CO, and Austin, TX. Previous research has noted that information delivery systems for weather forecasts are geared toward the cultural majority and suggests that inadequate warnings are a primary contributor to deaths and injuries from hazards. This investigation used chi-square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prime warning source preferences and preferred time of day for receiving different media.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ccessful warning messages need to be targeted toward specific sub-populations if the warning is to be received, understood, and responded to properly.  相似文献   

12.
This research examin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flash floods in two large metropolitan areas, Denver, CO, and Austin, TX. Previous research has noted that information delivery systems for weather forecasts are geared toward the cultural majority and suggests that inadequate warnings are a primary contributor to deaths and injuries from hazards. This investigation used chi-square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prime warning source preferences and preferred time of day for receiving different media.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ccessful warning messages need to be targeted toward specific sub-populations if the warning is to be received, understood, and responded to properly.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陕西省雷电活动特征及灾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菊霞  庞亚峰  任建芳  武麦凤 《灾害学》2006,21(4):54-57,74
2005年是陕西省正式采用ADTAD雷电定位技术监测雷电活动的第一年。依据雷电定位监测的云地闪数据,对陕西省雷电分布特征分析可知:与年平均雷电气候特征比较,2005年雷电的时间分布特征与年平均基本一致,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雷电高值区发生在陕南南部地区;雷电数据监测覆盖全省,雷电落点经纬度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对雷电的强度、电荷、能量等有了定量监测,为认识其密度、频度等活动规律提供了依据。结合典型雷电灾害天气过程分析。为雷电灾害防御及预报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陕西雷暴灾害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利用1971~2000年30年陕西9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陕西雷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进行了论述.分析结果表明:陕西雷暴天气30年来呈减少趋势,雷暴日数关中中部最少,陕北北部府谷最多.雷暴集中发生在5~8月.陕北、关中、陕南雷暴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集中发生在午后14~22时.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trauma in understanding reactions to short lead time weather warnings. The research consisted of two case studies, one in Denver, Colorado and the other in Austin, Texas. A total of 61 individuals with 9 or greater traumas were compared to 281 non-trauma exposed individuals. Result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questions related to general beliefs about flash floods and warning perceptions as well as reported anticipated actions during a flash flood at home. Results suggest high trauma exposure may lead to more threat sensitivity and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initiated action in a home-based flash flood.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trauma in understanding reactions to short lead time weather warnings. The research consisted of two case studies, one in Denver, Colorado and the other in Austin, Texas. A total of 61 individuals with 9 or greater traumas were compared to 281 non-trauma exposed individuals. Result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questions related to general beliefs about flash floods and warning perceptions as well as reported anticipated actions during a flash flood at home. Results suggest high trauma exposure may lead to more threat sensitivity and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initiated action in a home-based flash flood.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旱灾、洪灾、冷灾、雹灾、风灾和雷灾等6类,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是云南最大的自然灾害.6种主要气象灾害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旱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东、滇北和滇中地区;洪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东南、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冷灾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滇东和滇中地区;雹灾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东、滇南、滇西北以及滇中局部地区;风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南地区;雷灾区主要集中在滇南、滇东南及滇北局部地区.旱灾以春季和初夏最为严重,洪灾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冷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和夏季,雹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风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雷灾主要出现在夏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