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海泡石处理采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恩呈  商平  梁岩 《化工环保》2008,28(1):59-62
用海泡石吸附法处理采油废水,考察了处理时间、海泡石加入量和采油废水pH对采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采油废水处理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采油废水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6h,粒径为150μm的海泡石加入量200g/L,采油废水pH9。在该条件下处理采油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1%,处理后出水的COD为34.71mg/L,小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60mg/L)。  相似文献   

2.
海泡石的改性及其对废水中氨氮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海泡石的纯化及酸活化、水热活化、水热活化-酸活化、水热活化-酸活化-钠离子交换改性的工艺条件,考察了活化条件与海泡石对氨氮吸附量的关系。纯化后的海泡石经水热活化、酸活化和钠离子交换改性后,其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8mg/g。为鉴定海泡石在高温下烧结后的结构变化,对其进行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海泡石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在600℃以下使用是稳定的,不会发生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3.
在常温条件下,将价格低廉的氯化镁、碳酸氢铵加入到高浓度含磷废水中,不仅有较高的除磷率,且可兼得缓效复合肥MgNH4PO4·6H2O。为了使一次处理液能达标排放,以MgNH4PO4·6H2O作为晶种,采用晶析辅助化学沉淀法进一步除磷。在一次处理液放置时间为2.7h、水力停留时间维持0.1h左右的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Ⅱ类水排放标准(磷质量浓度不超过2.0mg/L)。  相似文献   

4.
5.
用松香胺萃取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蜀宜 《化工环保》1999,19(2):80-83,88
用松香胺萃取处理模拟含酚废水。研究了萃取剂组成、油水比、废水酸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脱酚效率的影响,以及反萃剂的浓度、用量和反萃温度对反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工艺.重点介绍了反硝化聚磷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和除磷特性,以及不同种类的反硝化除磷工艺,并对反硝化除磷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改性淀粉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旭祥  周心艳 《化工环保》1994,14(5):313-314
改性淀粉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1前言60年代初,国外开始使用聚合电解质絮凝剂,尤其是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絮凝剂处理废水的研究。这种絮凝剂不仅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而且絮凝效果比无机絮凝剂(如铁盐和铝盐)提高几倍至几十倍;此外,它还有絮凝及沉降速度快、...  相似文献   

8.
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厌氧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废水。周期性通入空气和氮气来实现厌氧一好氧交替过程。对厌氧一好氧过程和普通好氧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厌氧处理时间和曝气速率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过程可以显著地增强生物除磷效果,与普通好氧过程相比,在进水总磷质量浓度为10mg/L时,磷的去除率可以提高30%,而COD的去除基本不受影响;适当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适当增大厌氧过程曝气速率可以改善厌氧环境及活性污泥性能,提高磷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用二氧化硫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汤清家 《化工环保》1998,18(6):347-351
采用二氧化作还原剂,处理高浓度大流量含铬废水,除铬效果良好,进水中产价铬含量为90.0-430.8mg/L时,经还原,沉淀处理后,出水中六价铬含量均可达到排放标准,该工艺基本上实现了二氧化硫的闭路循环,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15mg/L。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化工环保》2023,(3):292-297
介绍了含磷废水中磷的主要形态;综述了吸附法、化学沉淀法、结晶法等低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各种超低磷废水处理方法所能达到的最低浓度;例举了几种已商业化应用的低磷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改性累托石吸附处理含镉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硫酸和高分子絮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对累托石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累托石吸附处理模拟含镉废水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质量浓度为50 mg/L、废水pH为6.0、改性累托石加入量为1.2g/L、吸附时间为90 min、废水温度为25℃的条件下,改性累托石对镉的去除率可达98.00%以上,改性累托石对镉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用次氯酸钠法处理选矿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次氯酸钠法处理铅锌硫化矿选矿废水,考察了废水初始pH、NaClO加入量及反应时间对选矿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在废水pH为4、NaClO加入量为100g/L、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选矿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8.3%;当pH为11、反应时间为10min、NaClO加入量为1g/L时,选矿废水的COD去除率为39.4%。  相似文献   

13.
改性高岭土处理含酸性媒介染料的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的高岭土处理以水溶性酸性媒介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CTMAB-高岭土加入量为0.6 g/L、用石灰乳控制废水pH为9.5~10.0、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为2.0 mg/L时,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8.0%和92.0%以上,出水色度和COD达到了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刘霖  皮科武  吴思敏 《化工环保》2007,27(6):567-571
采用先酸活化蒙脱石、再加碱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蒙脱石基絮凝剂(PMT),用于去除染料废水的TOC和色度。实验结果表明:PMT处理2BLN分散蓝、KNR活性艳兰、X-3B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0.30。0.30,0.25g/L。在此最佳条件卜,2BLN分散蓝、KNR活性艳兰和X-3B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的TOC去除率分别为77.0%,89.2%,39.5%,脱色率分别为41.2%,43.1%,57.4%。PMT对KNR活性艳兰和2BLN分散蓝实际染料废水的TOC去除率高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分别为91.6%和88.4%。但PMT对X-3B活性艳红实际染料废水的TOC去除率及对3种实际废水的脱色率均低于PAC和PFS。  相似文献   

15.
王碧  许桂丽  胡星琪 《化工环保》2007,27(5):484-488
采用聚丙烯酰胺、NH:OH·HCI和NaOH反应合成了HW型高分子捕集剂(简称捕集剂),考察了捕集剂对Ph^2+,Cu^2+质量浓度分别为100mg/L的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含Ph^2+废水pH为6.5~7.0、n(捕集剂):n(Pb^2+):1.6、反应时间为50min的最佳条件下,Ph^2+去除率达100.00%;在含Cu^2+废水pH为5.5~6.0、n(捕集剂):n(Cu^2+)=1.0、反应时间为60min的最佳条件下,Cu^2+去除率达99.73%。对Ph^2+,Cu^2+质量浓度分别为50mg/L的混合废水,n(捕集剂):n(Pb^2++Cu^2+)=1.2时,对Ph^2+,Cu^2+的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捕集剂去除pb^2+,Cu^2+的机理为羟肟酸基团与Ph^2+,Cu^2+反应生成稳定的螯合物。与中和法沉淀物相比,捕集剂与Ph^2+,Cu^2+反应生成的螯合物的Ph^2+,Cu^2+浸出量小,具有更好的环境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含荧光渗透剂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彩梅  余华端 《化工环保》1998,18(3):158-160
采用氧化-混凝法处理含荧光渗透剂的有机废水,可将废水中的COD从750mg/Lb降到140-145mg/L。  相似文献   

17.
次氯酸钙法处理发泡剂生产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闽 《化工环保》2004,24(6):440-443
采用废漂白液(次氯酸钙)处理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生产废水。废水pH为8~9时,加入质量分数3%~5%的漂白液和1‰PAM絮凝剂,反应2h,沉淀澄清。实验室试验中COD去除率为88%,工业处理试验中COD平均由626mg/L降为105mg/L,去除率为83.2%。该法工艺简单,以废治废,费用低,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改性累托石复合絮凝剂处理油漆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德芳  袁继祖 《化工环保》2005,25(4):285-287
采用改性累托石-天然高分子多糖复合絮凝剂处理油漆废水。在改性累托石质量浓度为80mg/L、天然高分于多糖质造浓度为4mg/L的条件下,COD、悬浮固体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较传统絮凝剂三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提高了43.1%,6.4%,22.6%和19.1%,3.4%,21.8%;吨废水药剂成本分别下降了16.9%和30.7%,处理后的油漆废水均达到国家二级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