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2.
平原河网地区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工作的实践出发 ,针对复杂的水文、水质条件 ,探讨平原河网地区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工作方法和实现区划目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某平原河网城市,根据其"两高一中一低"的本底特征,对于老城和新城海绵城市试点区,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多角度分析了现存的典型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相关设施选型的关键因素、主要原则及推荐方案,并选择2个典型项目进行建设方案对比。研究表明: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当充分结合城市更新,实现并强调城市的融合性和衔接性;新城区则应当采用高起点、高标准,体现建设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利用模拟实验开展了平原地区缓流河道中的水质变化对河道水流速度与来水水质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当流速<0.5m/h时,河道中的各种污染物主要以沉积过程为主。当流速在0.5~1.5m/h时,水体最易受外界有机物输入的影响,容易引起局部水质的恶化。当流速>1.5m/h时,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河道中的有机物的降解,但促进了底泥磷的释放,并会导致下游河道营养盐的升高。所以在河道改造、城市生态河网建设与管理中,应从区域河网整体着手,也应注意缓流河道中来水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复杂,水情变化对水质输移有重要影响。降雨可以增加河网稀释容量,提高水体复氧能力,加速对污染物的输移降解过程;同时在平原区闸站的联合调度下,降雨也改变了区域水动力特征,使得水流和污染物的流通变得复杂。基于太湖水量水质模型,采用丰、平、枯3个典型年的雨情资料,模拟计算了苏州吴中区水质过程,对比分析不同雨型下河网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越多,水环境质量越好,在干旱年份河网水量也能够维持稳定,污染物浓度水平与平水年大致相当;2)不同营养盐对雨情变化的敏感性各有不同,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总磷(TP)、氨氮(NH_4~+-N)、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3)与枯水年相比,丰水年水质改善较为显著的河道主要分布在临湖地区,与太湖无水量交汇的河道水质改善的程度稍弱。闸门的调度对水量和水质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闸门关闭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局部河网流通性,形成污染物聚集,恶化局部水质。 相似文献
8.
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革命红船的启航之地,南湖“秀水”至关重要。2018年南湖水体透明度不足30 cm,感官较差,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居高不下,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通过对南湖水系特点和水环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南湖水质整体提升为目标,以降低水体中悬浮物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核心,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从源头管控、入湖清水廊道构建、河口水质强化净化、湖体生境改善和长效管护5个方面提出保护与修复措施,以期使南湖水生态系统恢复至良性循环状态,并最终实现南湖“秀水泱泱”。 相似文献
9.
10.
DRASTIC模型易使用,在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浅,DRASTIC模型需根据其特征进行改进,目前应用尚不多见。该研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水文地质特征,选取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厚度、水力阻力及含水层渗透系数5个指标改进DRASTIC模型,基于GIS软件构建平原河网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RAHC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例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地下水脆弱性总体较高,"较高"和"高"占全市总面积45.27%,"中等"占33.08%,"低"和"较低"占21.65%。各指标的单参数敏感度分析和地图移除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权重与理论权重大小排序基本一致,每个指标去除均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说明DRAHC模型在平原河网地区应用的合理性。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上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为类似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康居住区的水环境与水质净化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康居住区水环境的含义,组成,并对居住区水质净化工程中3个热点问题(优质饮水,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建议小康居住区优质饮水供应以小区纯水站净化,管理输送至用户方式为主;不居住区的污水处理应分3种情况区别对待,在居住区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回用,是经济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13.
合理划分生态功能保护区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布局等规划面临调整与优化,导致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原有的功能定位和保护对象发生改变。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对苏州市各县级市、区进行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调整分析,保护总面积由2953.05平方公里调整到3476.9平方公里,其中禁止开发区面积由64.70平方公里调整到53.2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4.79%增加至40.96%。分析了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四川水利工程建设几十年,为四川人民带来巨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的经济效应带来巨大的提高.同时,四川水利工程建设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四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日益得到重视.结合四川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分析了四川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局部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质、泥沙淤积、土壤环境、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方面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水生、陆生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措施,为四川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源地生态防护与水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介绍了3种水源地生态防护与水质改善的方法:生态护坡、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水生植物型人工湿地.并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16.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扎龙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扎龙湿地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汉阳江阳江段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阳江水环境现状的调查,结合阳江市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原则,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划分了汉阳江阳江段水质功能,对加强环境管理,保护河流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荆州市境内所有139个乡镇以上所有饮用水水源地和44个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饮用水水源地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等污染情况,并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83个饮用水水源地有达标个数为85个,达标率为46.45%。其中,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79.01%;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40%;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为12.5%。最后总结了荆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