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是场地监管中的重要环节,修复技术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场地修复效果及费用.确定最适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污染物特征、场地条件、修复费用及时间等多种因素,目前我国在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时多依赖专家赋值评分,在决策方法的推广上受到限制.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考虑我国污染场地监管需求,提出土壤修复技术初筛及详细评价方法,并建立了修复技术筛选指标体系.为解决在各指标赋值及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利用可拓理论进行修复技术等级划分.以我国某铬渣污染场地为例,开展了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研究,提出了最适的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污染场地监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3.
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3)
当前我国土壤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尤其表现为工业污染场地方面,因此加强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具体类型,然后解析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最后分析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推广土壤修复技术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工业场地土壤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我国针对工业污染场地中土壤污染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推广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场地中的土壤治理问题,为人们带来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十年来,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得以重视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完成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达200余例,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通过长期调研、咨询,收集到了国内现有的大多数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共计166例。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初步阐述了目前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一些发展特点: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项目数量逐年增多,但资金来源仍是主要制约因素;修复项目主要集中在土地价值较高的一线及省会城市,有机类污染场地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而重金属污染场地主要分布于西南、中南地区;修复工期普遍较短,58.3%的项目工期小于半年;修复技术相对粗糙,以异位修复为主,固化稳定化、化学处理和水泥窑焚烧技术应用次数最多。总体而言,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6.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应用与筛选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污染场地修复是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该领域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了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适用范围、筛选程序以及应用现状与趋势,对于在我国开展污染场地的修复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地论述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方法,以美国超级基金场地修复为例,阐述了目前不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状况,并对一些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进行了参数比较. 同时,介绍了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方法与技术政策. 通过对数10年来超级基金场地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是一个多 目标决策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与修复技术特征.分析了我国近年开展的596个污染场地修复案例,建立修复技术筛选指标体系与分级量化标准,将层次分析法(AHP)与熵值法(Entropy)结合,确定筛选指标组合权重,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筛选修复技术.以沈阳市某化工有限公司退役场地为例,分别以AHP法、Entropy法、AHP-Entropy组合法计权,筛选最适修复技术,比较其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3种计权模式下,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显著不同,组合计权法既体现了决策者偏好,又反映了系统信息的贡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AHP-Entropy-TOPSIS筛选出的修复技术与该场地实际应用技术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研究了目前美国先进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出了基于健康风险评估的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方式。并建议考虑工程和制度控制相结合,使整个修复计划效益成本比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破坏,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研究的热点,其中Cr因其高毒性及致癌性,土壤Cr污染已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分析了Cr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及吸附/解吸的影响因素,总结了Cr污染土各项修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列举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相关标准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今后将不同技术组合研究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目前土壤修复市场提出了市场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根据在某老工业区第1批28块场地环境调查的实践,对污染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①获取准确的场地资料难度很大,建议研究制定场地全过程档案管理制度;②工业企业关闭搬迁会产生新的环境污染风险,工业企业关闭搬迁应该成为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环保部门应该在工业企业搬迁前介入,严格监管整个过程中的环境污染;③大量区域由于其中污染严重、风险高的场地缺乏修复资金而难以再开发利用,建议结合规划优先启动资金投入低的污染较轻区域修复,并同时对风险较高的污染场地进行风险管控,当区域开发取得一定规模、成就和收益后,可以整合资金力量和资源开展污染较重区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险管控的理念,结合风险产生的3要素(污染源、暴露途径和风险受体),分别介绍了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的多种可选修复模式。在多层次风险防控的思路下构建污染地块的修复模式,可以为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铬渣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土柱淋洗法研究柠檬酸、草酸和盐酸单一淋洗以及复合淋洗对铬去除动态和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对淋洗前后土壤中铬形态进行分析,探讨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各淋洗方案中,以10体积0.5 mol/L草酸溶液为淋洗剂时的修复效果最好,总Cr累计淋出量为2 304 mg/kg,上层、中层和下层土壤总Cr去除率分别为79.6%、78.1%和69.6%,Cr(VI)去除率为87.8%、86.2%和75%,且土壤Cr(VI)和总Cr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有在底部积累的可能;淋洗后土壤明显酸化,p H值从10.5降至3左右;以酸作为淋洗剂能有效降低土壤可氧化态铬含量,将其转化为移动性较强的酸可提取态,这有助于达到预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在环境规划、管理和评价领域已有较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POPs污染物处理处置技术优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领域。然而,层次分析法在污染场地管理领域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考虑我国现有修复技术种类、成本费用、环境友好程度、技术成熟度、公共接受程度等方面,建立综合考虑修复方法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层次分析模型,为修复技术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工业场地碱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介绍了江苏某化工场区域内碱污染土壤酸碱中和修复工程。根据场地特点,针对性的将污染土壤分为重污染土壤、中污染土壤和轻污染土壤来修复。通过现场中试,确定了3种污染土壤盐酸掺加比和浓度;其中重污染土壤掺加量为25mol/m^3,中污染土壤掺加量为2.5mol/m^3,轻污染土壤掺加量为0.25mol/m^3。根据中试结果,对污染土壤进行工程修复,修复过程中对土壤进行实时检测。工程施工结束后,由第三方机构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场地碱污染土壤pH值总体达到修复目标(pH为7~9),修复达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