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要阐述思茅地区旱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思茅地区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思茅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迅速,污染物排放剧增,与1989年相比,1995年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排放量分别增加了439.5%、26.65%和16.62%,给当地环境带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必须集中布局,优化产品,加强领导,加大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污染气象分析,找出了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气候因子,利用全省126个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计算了大气纳污指数,对全省污染气候作了区别,为全省工业总体布局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区划结果揭示了污染气候的基本规律。从总体来说,全省大气纳污能力从北向南减弱。其中曲靖地区、红河州、丽江地区、大理州是纳污能力最强的地区;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临沧地区西南部是纳污能力最弱地区。区划结果与全省近十年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墨江金矿位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合区癸能乡,矿山(金厂梁子)位于县城东北(直线)10公里处,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主峰平坡,海拔2134.3米,山顶高度2000米以上,气候凉爽,上半部多为野草复盖,适宜放牧,原建有县畜牧场,1985年10月归金矿管理,下半部多为松林、灌木林。  相似文献   

5.
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歆莹  刘玉川 《环境科技》2005,18(Z1):170-172
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现状的阐述与反思,对如何利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环境管理原理进行分析,提出利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建议,试图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寻找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应该从本园与本地的条件着手,充分的对本土资源进行挖掘,并不断的对贴近幼儿兴趣的相关教育内容进行开发。同时,教师应该确保幼儿可以充分的与大自然接触,有效的对幼儿的探究欲望以及好奇心等进行激发,因地制宜,多领域与多途径的通过就地取材来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支持,以此确保幼儿充分的与材料互动,从而让幼儿乐于探索,懂得探索,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更加充分的对家乡乡土资源进行了解,从而把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种子播种在幼儿的心灵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针对准确度与精密度的作用进行探讨,从两者的涵义中明确准确度与精密度在整个监测数据中的重要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效刚 《环境》2005,(Z1):203-204
本论文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对在用汽车在稳态ASM测试工况、IG195瞬态测试工况下的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并与双怠速、怠速测试工况下的排放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发动机燃油供给方式与排放的关系、车龄与排放的关系、排放因子与车龄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大气气溶胶降尘与降雨相关性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大气气溶胶降尘与降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例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得出大气气溶胶降尘与降水pH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呈正相关,降水pH值与降雨量、降尘与降雨量之间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对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与探讨,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道路交通施工阶段、营运阶段的环保工作与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气象条件分型的城市大气环境允许排放量测算方法,该方法基于环境空气质量和颗粒物组分数据,对气象条件进行分污染天气类型的二次转化规律研究,并确定不同天气类型下的迁移扩散系数.基于扩散理论,建立了污染物排放强度、不同天气类型迁移扩散系数和目标控制浓度之间的关系,在特定区域排放布局和排放方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测算不同天气类型达空气质量标准下的一次PM2.5,PM10,NOx和SO2的允许排放量.以沧州市为例,结合空气质量从优到严重污染程度将对应气象要素依次划分为7种天气类型,测算7种天气类型达空气质量目标下的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基于2018年基准年的排放量,在天气类型7最不利气象条件下,沧州市一次PM2.5,PM10,NOx和SO2排放量削减率应分别在82.62%,81.17%,75.05%和74.54%以上,才能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结果表明,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允许排放量很小,需要更大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避免发生重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行业产出对气象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天气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行业产出的影响变化,引入气象因素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采用了带一阶自回归变量的Panel data-Random effect-AR(1)模型,研究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变化的边际影响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气象条件变化对中国8个行业、31个省(区、直辖市)的国民经济产出存在显著敏感性影响。在控制资本和劳动力影响因素的条件下,1984—2006年共22年间中国GDP总值对气象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影响约为12.36%。在计量经济效益预测中,度量了我国省域行业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敏感性影响,总体特征为: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在北部以中部气象条件相对更为敏感,而在南部以中部气象条件相对更为不敏感,这与自然气候带分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类型及其水平和气象灾害分布等均有关系。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气象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25.4%、14.7%、13.2%,10.9%、10.7%、10.7%、9.2%和7.9%。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云南部分植烟地、津巴布韦多年烟叶品质和气象数据,应用对比分析和系统聚类法研究了烤烟化学品质、评吸质量和致香物质含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5种化学品质类型对烤烟大田生长期气象条件的要求明显不同,烤烟成熟期气象要素对烟叶品质影响突出;烟叶主要化学品质指标、致香成分含量对评吸质量的影响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云南烟区若大田生长中后期(尤其成熟期)日照偏少、雨量偏多,可引起某些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例失衡,降低多数致香物质成分含量,而有利于少数致香物质成分积累,从而导致烟叶评吸质量下降,尤其影响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评分。云南在气候上可出产类似津巴布韦优质烟叶的地域较少,宜在大田中后期日照较多、雨量偏少、气温适当较高的气候区中选择替代进口烟叶烤烟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气象条件和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评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武文琪  张凯山 《环境科学》2021,42(2):523-533
区域气象条件和减排与空气质量的变化关系密切.区域污染天气的发生不只受人为排放的影响,其与气象条件也密切有关.我国地处全球的主要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变化特征,区域气象条件受年际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1~2018年主要气象要素及其污染天...  相似文献   

15.
潘晨  康志明 《环境科学》2022,43(2):649-662
利用区域在线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模拟研究了2001~2019年气象条件对江苏省PM2.5浓度分布的影响.在排放源不变的情况下,气象条件引起的江苏省PM2.5年均浓度的最强正、负异常分别出现在2008和2001年,它们的异常值相对于多年平均值分别占比10.5%和-14.3%,表明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年际变化有明显影响.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江苏省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边界层高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整体上都与江苏省PM2.5浓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以上气象因子所构建的线性回归方程能较好地描述PM2.5浓度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其拟合值与模拟值相关性为0.73,通过了99%的信度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大气成分实时追踪数据集、天津气象局和生态环境局长序列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观测,结合MEIC排放清单和环境模式构建的细颗粒气象条件扩散指数,研究2000~2020年天津地区PM2.5质量浓度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以期更科学地分析气象对大气环境影响,为“十四五”期间深度环境治理提供支撑.结果表明,2000~2020年天津PM2.5质量浓度呈现3个阶段变化,第一阶段2000~2007年,呈现持续地上升,其变化速率为4.58μg·(m3·a)-1,该阶段排放量的快速增加是主导因素,其作用是气象条件年际波动影响的4倍,排放量增加使得PM2.5质量浓度增加45.3%;第二阶段为2007~2013年,该阶段PM2.5质量浓度呈现波动变化,出现了两个浓度峰值年(2007年和2013年),该阶段排放稳定,气象条件年际波动对PM2.5质量浓度年际波动产生重要影响,两者相关系数0.81;第三阶段为2013~2020年,PM<...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WRF-CMAQ模型定量分析了气象条件变化对PM2.5的影响.全国337个城市2018~2019秋冬季气象条件转差导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约5.55%.24个省市气象条件同比转差,北京气象转差致使PM2.5同比上升约3.66%.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气象条件转差最显著,汾渭平原次之,长江三角洲(以下称长三角)基本持平,分别导致PM2.5浓度同比上升约9.4%、8.3%、1.1%.“2+26”城市和汾渭平原气象条件在11月、1月、2月转差,10月、3月气象条件转好.长三角则10月、11月、3月气象条件转差;12月、1月、2月转好.“2+26”城市2018~2019秋冬季PM2.5浓度同比上升主要为气象条件转差所致;汾渭平原PM2.5同比变化较小,人为减排有效抵消了气象条件转差带来的不利影响;长三角PM2.5浓度同比下降,与气象条件变幅小且污染排放较去年同期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气象因素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的非参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2005年9月—2006年9月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分级(不同粒径)监测资料和同期分时段气象观测数据,采用非参数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北京市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在不同季节的浓度水平与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春季ρ(PM2.5),ρ(PM2.5~10)和ρ(PM10)都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夏季颗粒物质量浓度受降水影响很大;秋、冬季ρ(PM2.5)和ρ(PM10)均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冬季ρ(PM2.5),ρ(PM2.5~10)和ρ(PM10)均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细粒子和粗粒子质量浓度对气象因素变化的响应程度也有较大区别. 春、夏季地面平均风速对粗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细粒子显著,ρ(PM2.5)/ρ(PM10)随风速增加而增大;秋季日照时数对细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粗粒子更显著,ρ(PM2.5)/ρ(PM10)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减小;冬季相对湿度对粗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细粒子显著,ρ(PM2.5)/ρ(PM10)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兰紫娟  卢超  李磊  张文海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410-4418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观测数据的污染气象条件分级标准,基于这套标准对2012—2019年深圳的PM2.5污染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2013年相对于2012年,以及2017年相对于2016年出现了反弹.其中,2013年PM2.5浓度相对于2012年反弹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排放本身的反弹,而2017年相对于2016年的反弹则更主要是由于不利的污染气象条件天数增加造成的.在2012—2019年期间,深圳的地面污染气象条件总体上呈恶化趋势,出现不利于环境改善的污染气象条件天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深圳的PM2.5浓度仍然保持明显的下降趋势,充分说明了深圳市环保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5—2020年沈阳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环境气象评估指数(EMI)产品、NCEP再分析资料及WRF-Chem数值模式,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沈阳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空气质量对污染物减排和气象要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疫情防控导致沈阳市PM2.5、PM10和NO2质量浓度下降,但O3质量浓度小幅增加;PM2.5和NO2对人为减排的响应更敏感;防控期内沈阳市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气象条件使PM2.5质量浓度下降16.37%,防控减排措施导致PM2.5质量浓度下降22.96%;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不利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的突然增加共同造成重污染天气发生,其中不利气象条件的贡献大于排放增加的贡献;减排措施对防控期间重污染天气过程污染物峰值浓度有明显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