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珠江广州段7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烃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州珠江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烃污浓度水平在288.62~725.13μg/g之间。市区南航道、后航道浓度相对较高,前航道黄埔涌口(Ⅶ号点)附近石油烃浓度已接近海洋第二类沉积物标准值;西航道至前航道和南航道、平洲水道至后航道沿程石油类浓度与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说明广州市区是造成石油及有机污染的主要区域。与有机质含量及沉积物粒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浓度与有机质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7,P<0.01);与粘粒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85,P<0.05),而与砂粒组分成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19,P<0.01)。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广州海域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环境调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于2009年5、8、10和12月对珠江口广州海域叶绿素a和环境相关因子进行了取样调查,分析了广州海域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分布的环境调控因素。结果表明,广州海域水体中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1.43~86.9μg/L,平均含量为20.7μg/L,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N1站位,为86.9μg/L,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N8站位,为1.43μg/L。各站位叶绿素a年平均浓度从上游到下游表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以N1站位浓度最高(38.54μg/L),N7站位浓度最低(7.44μg/L),相差5.2倍。调查海域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明显,呈单峰型,总体上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根据叶绿素a浓度对广州海域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15.6%的监测站位处于低度富营养化,50.0%处于中度富营养化,28.1%处于高度富营养化,6.3%处于过度富营养化,总的来讲,以中、高度富营养化状态为主体。叶绿素a浓度与NO3--N浓度、温度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374,p<0.05;r=0.502,p<0.01),与盐度、溶解氧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433,p<0.05;r=0.455,p<0.01)。与国内其他近岸海域(河口)相比,珠江口广州海域叶绿素a浓度处于较高水平,仅低于深圳湾。  相似文献   

3.
于2010年6月对雷州半岛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分析了雷州半岛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浓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并对石油烃与其它水质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雷州半岛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质量浓度为0.013~0.093 mg/L,平均值为0.038 mg/L,基本属于一、二类水质,部分站位达到三类水质,所占比率为19.3%;水质等级属于影响,未达到污染。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东侧南侧西侧的分布趋势,且在东、南两侧海域,石油烃浓度明显呈现出由海洋向沿岸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而在西侧,此分布趋势并不明显。雷州半岛海域沉积物石油烃质量浓度为0.06~11.05μg/g,平均值为2.92μg/g,质量等级属于一类;底质等级属于良好,未受石油污染。在地域分布上,沉积物石油烃浓度呈现出东侧南侧西侧的分布趋势,且在东、南、西侧,石油烃浓度均呈现出明显的从海洋到沿岸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雷州半岛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与p H、TOC呈现出一定正相关性,与水温、沉积物石油烃呈现出不显著负相关,与盐度、Eh和多环芳烃则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概述珠江口海域环境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之后,通过近10多年调查和监测的大量数据,阐述了珠江口海域的海水水质、海底沉积物及主要水生生物的质量状况和变化,进而探讨海域环境质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建设和杜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利用和保护珠江口海域环境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附近海域海洋生物中的石油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海洋污染物中,石油是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沿海石油的勘探和开采,使石油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危害日趋严重。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了解海洋生物体的石油烃含量及其规律是十分必要的。作者于1989年6月对捕自黄河口附近海域的73种海洋生物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国内外其它海域的海洋生物的石油烃含量相比,表明本海区海洋生物的石油烃含量不高,应属轻度油污染。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海域污染及其研究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珠江口海域陆源污染物逐年增加,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珠江口已成为我国近岸污染最严重的海域之一,污染正在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为有效开展珠江口海域综合整治,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从珠江口海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解决向海洋排污和防止海域污染的问题、该海域当前应当首先确定的环境保护科学优先研究领域和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和大鹏湾海豚体内石油烃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积累海豚污染基础资料,保护海洋濒危动物,本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5头海豚(3个种)体内的总石油烃(TPHs)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TPHs含量与脂肪多少显著正相关(r=0.746~0.989,P0.02),在腹部皮肤和额隆中占优势,在肝脏、心脏、肾脏、肌肉中比在肺、肠和胃组织中略高。海豚TPHs含量为鱼类、虾类的2.2~3.2倍,海豚脂肪可将海水中的石油烃浓缩103~104倍。  相似文献   

8.
2006年夏季与冬季和2007年春季与秋季,对珠江口近海海洋大气化学要素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要素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甲基磺酸盐(MSA-),气体(CO2、CH4、NOx、N2O),营养盐(C、N、P、Fe、Na、Ca、Mg),重金属(Cu、Pb、Zn、Ca、Al、F)等19项.结果表明:在珠江口近海大气中,TS...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2018年10月(秋季)、2019年5月(春季)和2019年8月(夏季)在莱州湾进行的3次入海污染物通量和海域污染分布的陆海同步精细调查,估算了莱州湾主要入海河流及排污口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通量,分析了莱州湾海域不同季节石油烃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结合石油烃中正构烷烃组分及构成等,探讨了莱州湾海域水体中石油烃的来源。结果表明,莱州湾石油类污染物与盐度成显著的负相关,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的小清河河口等入海通量分担率最高的陆源排放影响区域,且不同季节石油类污染物浓度均值与入海通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夏季>春季>秋季的特征,表明陆源排放是莱州湾海域石油烃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船舶运输、渔业活动等海上污染源对海域石油污染的贡献也不容忽视。莱州湾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呈明显的“低碳数”和“高碳数”的双峰分布,且低碳数峰群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主峰分别为n-C15和n-C18,表明该海域石油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但局部海域受到明显的外源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精准揭示近年来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多氯联苯(PCBs)污染状况,于2020年在包括珠江八大口门在内的邻近海域布设27个站位采集表层海洋沉积物样品,采用同位素稀释内标HRGC/HRMS法测定包括一氯至十氯联苯的37种单体及其各氯代同系物含量,刻画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2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PCBs均有检出,37种PCBs单体可充分反映样品中PCBs的污染,∑37PCBs含量为0.024~5.11ng/g,低于国内外主要近岸海域污染水平;2)主要污染集中在珠海沿岸海域和虎门出海口水域,且表现出距离岸边越近,污染浓度越高的受陆域影响空间分布特点;3)37个单体中PCB-11的检出频率和检出浓度均最高,检出浓度远高于传统关注的marker-PCBs总和,是样品中PCBs的主要污染贡献者;4)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同系物组成分析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PCB污染主要来源发现,只有珠江出海口东岸沿线海域部分表层沉积物PCBs的污染可能与PCB工业商品相关,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PCBs可能主要来源于当地联苯胺黄颜料的生产或使用.本研究珠江邻近海...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海域是典型的二类水体,光谱特性复杂,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基于2014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珠江口海域四个航次实测的表观光谱资料,探讨了珠江口海域遥感反射率的类型及时空分布特性。结果发现珠江口海域四季水体遥感反射率呈5大类型,每一类光谱都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其谱峰在450~575 nm范围内随季节变化而移动,A类型常年分布在珠江口内,B类型冬春季节分布在珠江口外混合过渡类水体中,C类型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口门外水深较深的离岸海域,D类型春夏季在万山群岛附近海域出现,E类型与大洋水体的光谱特征类似。分析表明5种光谱类型的谱型变化趋势由不同的水质因子主导。该研究对深入探讨珠江口等我国近海二类复杂水体的光谱特性及其水色要素的遥感反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珠江口海洋倾倒区现状的分析,揭示珠江口在海洋倾倒区存在的问题,探讨泥沙运动格局对海洋环境自然平衡的影响,提出海洋倾倒区规划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珠江三角洲河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氯污染.从有机氯农药来看,其分布为澳门内港>澳门南环湾>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多氯联苯的分布为广州芳村>澳门内港>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冬、春两次航次分别采集了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气溶胶样品和气相样品,同时以广州和中山作为陆基对照点,对16种EPA优控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AHs主要以气态化合物为主,总PAHs(气态+颗粒态)的含量范围为49.6~256.6 ng/m3,平均120.7 ng/m3.珠江口海域大气颗粒态多环芳烃季节变化显著,冬、春航次大气颗粒态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别为6.7~18.0 ng/m3和0.4~5.1 ng/m3,冬季航次期间大气颗粒态PAHs含量的高值主要源于大陆气流对城市群大气PAHs污染的输送,另外干冷的季节亦有利于PAHs向颗粒态的富集.与此相反,气态多环芳烃含量的季节差异不明显.在冬季,随东北季风携带的城市粉尘可以将大气中的气态PAHs捕获,而春季航次的大气PAHs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远程输送和PAHs的海-气交换作用.认为受控于季风活动的水、热因子组合特征,是影响珠江口海域大气PAHs含量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不同调查时间和区域毛颚类的种类组成、丰度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三个区域:Ⅰ区(S<25)、Ⅱ区(2530).1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毛颚类13种,Ⅱ区和Ⅲ区的种数一般多于Ⅰ区,皆以暖水种居多.其中2002年7月(夏季)、200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的3个航次结果表明珠江口毛颚类的平均丰度为23 ind/m3, 三个区域的平均丰度比较为Ⅰ区(43 ind/m3)> Ⅱ区(15 ind/m3)>Ⅲ区(11 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另外在Ⅰ区进行了9个航次调查的研究表明:Ⅱ区的毛颚类平均丰度较高,月份之间的丰度差别明显,沿珠江口由内往外丰度增加.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是珠江口毛颚类的优势种.盐度、温度和饵料浓度是影响珠江口毛颚类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石油烃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受到了石油烃的轻度污染,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石油烃的平均浓度夏季最高(0.124 mg/L),春、秋季居中(约0.08 mg/L),冬季最低(0.032 mg/L).并根据调查区域油类污染物排海量及水文情况,对各季节石油烃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悬浮物的输入、水质污染和咸水入侵 ,严重威胁珠江口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革命技术支持下 ,应该根据珠江口的环境现状 ,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建立和完善珠江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 ,加强环境的先期审查工作 ,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制 ,将市场、政府和个人结合在一起 ,制订出可行的发展战略 ,以实现珠江口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14个站位表、底层海水的表观Cu络合容量(ACuCC)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条件稳定常数(K)和络合容量指数(CCI).得到该海域海水ACuCC的变化范围在215.1~738.0 nmol/L,平均值为387.3 nmol/L;lgK的变化范围在7.66~8.95,平均值为8.27;CCI的变化范围在82.50%~95.25%,平均值为88.05%.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海水ACuCC的平均值比底层海水ACuCC的平均值高,南部海区表层海水ACuCC值高,而远离海岸的东北部海区表层海水ACuCC值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