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PVAR模型,利用我国285个地级城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把285个地级城市按平均人均GDP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检验来分析我国低、中、高城市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双向动态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低、中、高三种不同收入水平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存在差异性。低收入城市地区经济增长引起环境污染加剧,而环境污染加剧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中收入城市地区经济增长会引起部分污染物增加,但是环境恶化又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高收入城市地区经济增长不会明显引起环境恶化,环境污染的加剧也不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中收入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动态协调发展,是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选取2000—2017年我国各省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CO2排放量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经济区域,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并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模型系数进行估计,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得到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CO2排放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①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在东部、西部均呈双向因果关系,在中部、东北部均呈单向因果关系;除东部外,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均呈双向因果关系.②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中均呈双向正向脉冲响应,经济增长对CO2排放均产生正向冲击;除东部地区外,CO2排放对经济增长均产生正向冲击.③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互为重要影响因素;除东北部地区外,经济增长均为CO2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④固定资产投资能有效降低中部和东北部CO2排放.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分别从技术研发、政府投资、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基础设施投资,积极运用PPP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四大经济区域之间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南京市1985年-2013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VAR模型.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且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相比要大;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南京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烟尘为制约南京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污染物.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优化产业结构配置,重科研引技术、提升自主创新,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坤  刘贤赵  常文静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929-1936
利用烟台市1986~2003年问的3类环境污染指标和人均GDP数据,基于VAR计量技术,通过变量平稳性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时序维度的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①人均GDP变化是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污染物排放并不必然导致人均GDP变化,这与研究期间烟台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吻合;⑦在烟台市的经济一环境系统内,倒U曲线不是一般规律,选取不同的污染指标呈现出经济-环境间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③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冲击影响的滞后期短且是非渐进的,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的滞后期较长且是渐进的;④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指标的预测方差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环境污染指标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的贡献度较小.建议要加强政府对环境的监控,建立起有效的产权保护体系与市场交易机制,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空气质量优先保障(AQP, Air Quality Priority)区域包括城市居住区和亚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地等.为了解决AQP区域PM2.5浓度超标而无法准确追溯污染源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面向多源数据的AQP区域大气污染精准溯源方法 .由于直接溯源方法无法量化不同污染源区域对复合污染的贡献大小,建立一种融合气象数据、污染源区域排放数据、污染物浓度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LightGBM-PSO,以捕捉污染源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浓度之间的非线性响应,模型输出AQP及相邻区域各污染源监测区域排放输入的特征重要程度(FI),由此可得各污染源区域的贡献度排名,并通过贡献度划分污染源站点等级,结合不同等级污染源站点的空间分布确定溯源结果.以2022年1月1日—4月15日杭州市滨江区、上城区、西湖区和萧山区的气象数据、污染源区域排放数据和大气污染物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贝叶斯优化算法,PSO对LightGBM模型超参数具有更好的优化效果,分别在RMSE、MAE和R2指标上高出7%、3%和3%;相比于SVR、LSTM和CNNLSTM模型,提出的LightGBM...  相似文献   

6.
在均衡污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选取4种代表性工业污染物,分析了东中西部工业企业排污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实证研究表明,东中部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随经济发展相对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而西部地区仍是将经济发展放在环境保护之上。其次,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先是工业企业得到发展从而带来更大的污染,随着当地对环境的关注逐渐加强,排污强度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西部11省、市、自治区1997~2012年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城镇化、贸易开放、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3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Pedroni和Kao协整检验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FMOLS估计方法进行回归,结果发现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贸易开放都对CO2排放产生正的影响;西部地区GDP平方与CO2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城镇化对CO2产生负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短期内,GDP、贸易开放是CO2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费、城镇化是CO2的双向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费、贸易开放是GDP的双向格兰杰原因;贸易开放是能源消费的双向格兰杰原因。存在误差修正机制,当系统在短期内偏离长期均衡时,5个变量在调整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使其重新回到均衡状态。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县域污染物排放和人口社会经济数据库,运用熵权法构建水气污染综合指数测度广东省水气环境污染状况,在解析2012—2016年水气环境污染时空变化与主体功能区分异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水气环境污染的驱动因素及其在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 2012—2016年,广东省水气污染综合指数降幅达到46.93%,处于污染指数高值区间的县域数量大幅减少,并呈现由边缘向核心收缩的空间变化特征;② 4类主体功能区的水气环境污染均有明显改善,但相对而言,城市化地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仍是广东省水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承压区;③人口规模是各类主体功能区水气环境污染的共性驱动因素,此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还分别受到工业化水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分权程度的影响.建议从引导城乡居民绿色生活、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技术、增加地方财政分权激励机制中的环境效益考核入手强化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宝鸡市2005-2011年的经济状况数据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建立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计量模型,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经济增长和污染物排放的关系不完全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通过实施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和清洁技术的推广运用等外在调控机制,可以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分解影响环境污染的经济因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了各因素在不同时点、不同提前期对污染物排放的动态冲击特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具有提高企业生产率以及提升企业产品清洁度的双重效果,产生的创新补偿效应降低了污染排放.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煤炭消耗产生不容易累积的烟煤型污染物,使得能源结构引致的污染效应在当期最为明显,且持续期较短.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同时也呈现了一定的反弹效应.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逐渐增强、经济规模扩大对于环境污染的冲击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合理控制结构因素和规模因素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成为了降低污染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通过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来分析经济增长、城市化对SO_2排放的影响.采用1991~2013年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结合参数及半参数固定效应回归同时对经济增长/城市化与SO_2排放关系开展研究.研究发现了经济增长与SO_2排放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但是对于城市化与SO_2排放,二者的倒U型曲线关系并不存在.经济增长与SO_2排放之间环境库兹涅茨关系的存在表明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够协调并解决其与SO_2排放之间的困境.同时,这些研究发现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排污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张家口地区排污工业企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与水污染排放空间之间的空间耦合特征,结果显示:(1)张家口地区工业企业空间集聚程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崇礼县、赤城县整体上几乎无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沿洋河流域分布。(2)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选洗业这四大行业的COD、NH3-N、总氮等水体污染物排放量相对最大。(3)工业企业集聚度与水环境污染程度的空间正向耦合效应明显,96.23%的区域呈较强正向耦合特征。高集聚—污染高值区占比0.40%。针对四种空间耦合状态提出未来污染物排放管控方向,以期为政府部门准确锁定治理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不同区域的环境污染状况差异显著,为此简要分析了山东省东、中、西部三大地区间的工业污染排放差异,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地区工业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效应。结果显示,各地区的污染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别。东、中部地区工业污染排放主要影响是结构效应,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而且,同一影响因素对于不同地区的污染排放有着不同的影响。为探讨经济发展如何通过这三大效应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对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环保政策创新的途径,有针对性对各地区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92~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事故时序数据,建立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计量模型,以此来分析中国环境安全状态的发展阶段与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事故频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N”型波浪式的EKC特征.环境污染事故频数、水污染事故频数、大气污染事故频数随着人均GDP的快速提高, 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但还会出现反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不同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是却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必须利用先进的政策、制度和技术,才可以有效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湖南水环境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湖南省为例,利用1990~2000年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区重要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方法和污染分担率方法,研究了湖南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选取1990~2005年经济和废水排放数据,分析了经济因子与废水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湖南省废水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湖南省的总体水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从空间上看,水环境质量是从湖南省的西部向东部恶化。在流域和地区对比中,湘江和位于该流域的株洲市最为严重,总氮和汞是湖南省最主要的污染因子;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表明,湖南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位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升段。本研究结果对于改善整个湖南省水环境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环境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SO2和COD 2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以199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基数,分析了1998─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结果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污染没有得到更好的控制. 采用古诺模型研究该现象可知,中、西部地区有些地方通过对国家环境政策的“非完全执行”来吸引产业转移,使污染企业转移成为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伴生现象. 因此,有必要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强化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环境正效应,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政策来防范环境风险,从而实现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区域工业污染物增长份额偏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迎春  佟连军 《环境科学》2010,31(4):1114-1120
以吉林省为例,在汇总各类污染物排污费的基础上,应用份额偏离分析方法解析地区污染增长,从空间关联和结构关联等方面探索区域污染治理改进方向.结果表明,①全域尺度上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78和34.05,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等技术措施对于降低区域污染的作用远远大于产业组织方式的影响;②邻域尺度上地区增长份额多数高于全域尺度模型计算结果,进一步对比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组合关系,有助于通过空间组织方式改进污染治理,而降低长春市和吉林市的污染排放对于改善吉林省区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③从污染物结构关联方面将地区污染分为复合污染型和单项污染型,有利于通过产业组织方式推动区域产业生态化发展;④按照各市州所属组别的相似性,并考虑地理临近,吉林省产业生态化空间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中部组、东南组、西部组和东部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的背景下,着眼于国民经济行业中高能耗、高污染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基于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在污染密集型产业识别的基础上,考察了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和环境污染的空间特征,构建了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从空间溢出视角,探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①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和环境污染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②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对于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山西、宁夏和内蒙古,有望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和政策干预发挥减排效应,其他省区集聚水平的提高将会加剧环境污染;③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能显著降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上海市1991-2005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积极的环保政策支持下,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环保投入和环境综合整治,上海市工业污染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废气二氧化硫等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加大,废水排放特征逐渐由工业废水排放为主向生活及其他废水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税(费)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地方自主性.受财政分权与地方竞争影响,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权衡形成了差别的环境税(费).本文利用2004—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地方差别环境税(费)的空间特征与治污效果.结果表明:(1)环境税(费)地区差别较大,不同区域呈现“竞争到顶”、“竞争到底”和“错落分布”等空间特征;(2)大气环境税(费)的直接治污效果显著;(3)邻省水环境税(费)的提高通过“竞争到顶”显著抑制本省污染排放;(4)中部地区大气环境税(费)地方差异造成污染转移.据此提出考虑大气和水污染物特征、科学设定地区差别税率以及警惕“竞争到底”和污染转移对区域整体治污的不利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