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大气中总臭氧量有损耗,太阳紫外-B 辐射(190~320nm)将增强,这可能对动、植物和人类产生影响,因此必须确证这种影响并做出数量估价。特别是对农业、渔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要检验紫外-B 辐射对生物体分子、细胞、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已知紫外-B 辐射对生物的影响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2.
阳光中的紫外辐射是潜在的免疫功能抑制因素,在小鼠和人体的研究中,显示了紫外辐射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是皮肤肿瘤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紫外辐射对免疫功能抑制机制的研究,着重阐述了紫外辐射对细胞抗原的影响,以及紫外辐射对皮肤中尿酐酸和ATP表面共刺激分子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科学家面临的一项挑战性任务是如何根据各种生物和生物过程的研究来确定外部环境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紫外辐射大量增加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范围很广,并涉及难于观察的细微变化。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由于长时间的辐射使许多海洋生物过程可能持续发生变化。另外,由于对海洋生态系统缺少缓冲辐射的措施和方法,使辐射的压力和影响范围正在加剧。如果承认上述推断,那么重要的问题就是用实验来验证这种推断。在本文中,将提出几种海洋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紫外辐射会给人类及动植物造成损害。紫外线对活细胞和生物体的效应取决于辐射波的长度。按照波长的顺序,通常将电磁波的紫外线分为紫外线 A、紫外线 B 和紫外线 C 三部分。这种分类方法是以紫外线对人体的效应为依据的,因而是人为的。本报告中,紫外线 A 的波长是320~400毫微米;紫外线 B 为290~320毫微米;紫外线 C 为  相似文献   

5.
臭氧层的破坏使紫外线过多的穿透大气层,使人类所患皮肤癌症的患者增加.因此,研究紫外辐射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紫外线辐射(UVR)来源于天然的和人工的辐射源.太阳是主要的天然辐射源.对人的效应取决于许多情况,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人工紫外线辐射源广泛用于工业上,由于紫外线辐射光谱的某一频段具有杀菌作用,所以也广泛用于医院、实验室和学校.紫外线辐射广泛地用于治疗方面,诸如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皮肤病的治疗以及美容.人工紫外线辐射源作为消费产品使用.人们活动接触紫外线辐射的不同区域内,无论是职业的或娱乐的原因都会引起意外的接触.紫外线辐射可分为UV-A、UV-B和UV-C段的波长为200~280nm,它引起不愉快,但对皮肤和眼睛的影响不严重,核酸能有效地吸收UV-C,皮肤上覆盖的无生命层吸收了辐射绝大部分,因而只产生轻度红斑,没有晚发后果.太阳紫外线辐射低于290nm的部分被同温层的臭氧有效地吸收,所以天然辐射源对于生物没有这种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6.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份报告称,射至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增加,会使人类更易患癌症和传染病,而且,这些疾病会发展得更快和更具有毁灭性。另外,后天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影响将会大大加剧。该报告还预测:全世界将会增加175万名白内障患者和  相似文献   

7.
1983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了保护地球臭氧层国际公约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该公约大约一半的条款,这样,该公约将在明年内完成。臭氧层是大气层的一部分,它可以过滤掉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如果臭氧层减少,那么,增加了的紫外线辐射将对农业生产、渔业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紫外线会给农作物——水稻和小麦及水生生物、浮游生物、鱼苗和幼小水产品带来危害。紫外线对人类  相似文献   

8.
1.前言人类正在进行一次全球性的大气试验。人类的各种活动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氟氯烃、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几种气体的浓度。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继续增加.即会使同温层中的臭氧浓发降低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因为同温层中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而紫外线是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其它几种疾病的,并可减少粮食产量,损坏材料和增加对水生生物的负茶,由于“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湿度变暖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粮食产量、质量、鱼类和野生功物等。降水量与风暴的形式也会变化,海水平面将会升高。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辐射对活性污泥除磷性能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菌群监测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适当剂量紫外线辐射对活性污泥除磷性能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采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辐射(20W紫外线杀菌灯辐射0.5min),能够使活性污泥的TP去除率提高4%~8%.受辐射后活性污泥中G+菌属和N+菌属含量增高,是其除磷性能得以增强的重要原因.紫外线不是通过辐射诱变细菌,而是通过杀死或抑制活性污泥中除磷菌属的营养物质竞争菌群-非聚磷菌群,为除磷菌属提供一个迅速生长的优化环境,增强活性污泥的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0.
国外动态     
美国环保局建议削减广泛使用的氯氟烃据美国的科学家说,氯氟烃能使同温层中的臭氧层变得不稳定。大气化学家认为氯氟烃在消耗同温层中臭氧起着重要作用。臭氧的减少,将可能使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引起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由于同温层的变化,日光浴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有害。时量译自《ES&T》VOL.21 No.2 P.118(1987)  相似文献   

11.
按照紫外线辐射增加对生物影响的长期观察,树木和经济作物由于地球臭氧层减少将受到严重危害。研究发现某些种类的大豆和在美国广泛种植的一种松树在长期暴露于波长290—320毫微米紫外光下受到损害。另一方面,研究也发现某些大豆比其它品种生长好得多,这些大豆给用基因处理方法来增强易受损大豆和大米等重要谷物抗紫外线性能带来希望。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阿兰·特瑞谬若用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六种大豆和火炬松。他对大豆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六年,对松树的研究也已四年。特瑞谬若是第一位在室外观察紫外  相似文献   

12.
细心的读者在关注媒体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时会发现,除了正常的天气和温度的变化外,还增添了“紫外线指数”这个新项目。那什么是紫外线指数呢?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们的生活和生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近年来,由于地球臭氧层遭到日趋严重的破坏,地面接收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因此如何防范紫外线辐射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预报紫外线指数就是帮助人们采取措施,适当预防紫外线辐射。当紫外线为0~2级时对人体无太大影响;当紫外线达3~4级时,外出时可戴上太阳帽;当紫外线达到5~6级时,除戴上太阳帽外,还可带上太阳眼镜,并涂上防晒霜,以…  相似文献   

13.
紫外-B辐射增强对小麦和燕麦繁殖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15%臭氧层减薄水平,研究了紫外-B(UV-B)辐射增强对小麦的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以及籽粒产量与其萌发特性的影响。小麦和燕麦的繁殖特性对紫外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增强的紫外辐射显著抑制了燕麦的籽粒产量及萌发率,而对小麦的繁殖效率未有显著影响,小麦花粉活力及萌发率的降低可由单株有效穗数的增加予以补赏。  相似文献   

14.
辐射与核     
《环境》2008,(6):60-61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质子和中子等属于电离辐射,而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激光则属于非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份报告书指出:随着二氧化碳气体增加而出现的地球变暖将使疟疾病流行;由于臭氧层破坏引起的紫外线增多,有可能导致人体免疫技能下降,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采取有关措施,阻止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恶化。报告书还指出:到2020年,地球气温将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环境》1999,(4):6-8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目前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对有些危险如皮肤癌已有定量的评价,但其他影响如传染病等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验证明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如引起白内障…  相似文献   

17.
太阳入射辐射从根本上决定了大气的热力结构和组成状况.紫外线波长范围的辐射改变了大气中的分子分布,从而引起连锁的化学反应——尢其是对平流层中臭氧的生成产生影响——同时为中间大气层提供主要的热源,而处于可见近红外波段的辐射则能到达低层大气和地球表面并使其增温.因此太阳辐射的光谱组成对确定大气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模拟15%臭氧层减薄条件下讨论了紫外线辐射增强对大田中小麦和燕麦在单独种植与混合种植时的生物量结构和冠层结构的影响。紫外辐射使两物种的生物量减少,使节间缩短,叶片着生高度下降,但使根冠比和单株有效穗数增加。两物种在单种和混种时对紫外辐射的反应有所不同,种间竞争有时加强紫外辐射的影响,但有时则又能抵消其作用。紫外辐射使竞争性平衡向有利于小麦的方向发展,这一改变可以部分地由两物种的生物量及冠层结构对  相似文献   

19.
大气层中的臭氧主要位于同温层,吸收了来自太阳辐射中大部分的紫外线B(波长为280-315nm),而紫外线B能够摧毁脱氧核糖核酸DNA和其它生物学上的重要分子,因而损害活着的生物,由于人类对大气层的污染,现在的臭氧层正在被消,在高续度比低纬度消耗得更迅速,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上空比相应续度的大多数地理区域上空消消耗得更迅速,紫外线B辐射一般山区比海平面更强烈,我们正进行中的实验是利用人造紫外线B辐射来照射陆地生态系统(山地石南荒地,泥沼和苔原),模拟进一步臭氧层消耗对它们产生的效果,本文对短灌木和苔藓生长及植物落叶枯干分解的效应进行了如下描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地处鲁西北德州地区2003~2006年紫外线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德州地区属于紫外线高辐射地区,紫外线辐射等级为"强"和"很强"的级别共占56%,其中"很强"的天数约占全年的1/3;在季节分布上,春季和夏季紫外线辐射最强,秋季次之,冬季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