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利用~(14)C—林丹研究了γ-六六六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性及其在土壤和小麦中残留量的关系。试验表明,γ-六六六在土壤中的吸附率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萃取铝含量和酸性等均有密切关系。同时,环境温度对吸附率也有一定影响。通过~(14)C—林丹在不同土壤和小麦植株中残留量的测定,证明土壤中γ-六六六的吸附率、小麦对土壤中r-六六六的吸收率以及γ-六六六在土壤和小麦中的残留量相互之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此,本研究不仅摸清了某些影响土壤吸附γ-六六六和小麦吸收γ-六六六的理化因子,同时,对用土壤某些理化性质的测定值来预测栽培试验时土壤和小麦中六六六的残留水平提供了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郜红建  蒋新  王芳  卞永荣 《环境科学》2008,29(7):2054-2057
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老化作用对六六六在土壤中可提取态含量变化及其在蚯蚓(Eisenia foetida)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六六六在土壤中的可提取态含量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下降速率呈现初始较快、而后减慢的趋势.在开始60 d老化时间内,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和δ-六六六在土壤中的老化减少量是其初始添加量的57.2%、50%、52.2%和43.2%,分别是其在180 d内老化减少量的90.5%、87.4%、72.4%和84.4%.六六六在蚯蚓体内的生物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也表现出和老化相似的规律.不同老化时间内,六六六在蚯蚓体内的生物富集量表现为α-六六六>β-六六六>δ-六六六>γ-六六六.生物富集系数在开始的15 d为γ-六六六>α-六六六>β-六六六>δ-六六六;而后呈α-六六六>β-六六六>acillus cereus efficiently debγ-rominated and degrade-六六六>δ-六六六的规律.老化使六六六在土壤中的可提取态含量和生物有效性降低,但仍可以在蚯蚓体内有一定的生物富集,对土壤生态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某林丹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中六六六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峰  王利利  赵浩  尤奇中  刘林 《环境科学》2013,34(2):705-711
为了解有机氯农药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的污染状况,于2010年11月对原新乡市某林丹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进行了调研,采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SE-GC-ECD)法对其污染土壤中六六六(HCH)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有采样点位中,六六六的4种异构体的检出率均为100%.0~20 cm表层土壤中六六六的浓度变化具有波动性,总残留量(ΣHCH)范围在0.034 3~19.560 8 mg·kg-1;前后院中心0~80 cm垂向土壤中六六六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总残留量(ΣHCH)范围在0.031 3~0.294 7 mg·kg-1.通过对污染物的组成分析发现,4种异构体的含量顺序符合β-HCH>δ-HCH>γ-HCH>α-HCH,β-HCH异构体的平均含量在50%左右,远远高于其它异构体的含量,表明该场地并没有新的六六六输入.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对污染场地土壤残留六六六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十几年的降解,大部分采样点位六六六的污染浓度(67.9%)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5 mg·kg-1,处于安全级别,厂区后院西部及东部靠近生产车间的土壤污染仍较为严重,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1.0 mg·kg-1)1.5~20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相似文献   

4.
北京东南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集北京原东南化工区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六六六和六氯苯)残留浓度,结果表明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浓度较高,滴滴涕和六六六平均浓度高达5470ng/g和2110ng/g,比一般农业和城市土壤中的浓度高出很多;某些点位甚至超过国家土壤三级标准,高浓度的点位主要集中在原农药厂的生产车间和存储点。六氯苯由于来源和挥发性跟滴滴涕和六六六不同,所以六氯苯残留在化工区土壤中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化工区土壤滴滴涕和六六六的异构体组成特征表明工业区土壤的有机氯农药降解速度较慢,滴滴涕残留来源于工业滴滴涕和三氯杀螨醇,而六六六主要来源于工业六六六。化工区的有机氯农药污染主要来自于原农药厂的生产和存储,重污染点位对周围化工厂的有机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高残留浓度和较低的降解速度,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环境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
某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来源和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北京典型化工区表层和深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和六六六)残留,结果表明:化工区土壤滴滴涕和六六六平均浓度高达5470 ng/g和2110 ng/g,比一般农业和城市土壤中的浓度高出很多,化工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污染较重的点位集中在原农药厂的生产车间和库房.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鉴别了土壤中有机...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六六六、DDT污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和微量化学分析法对茶叶中残留的六六六和DDT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少量六六六可通过根系进入叶片,两者浓度呈中度正相关(γ=+0.52),DDT呈弱相关(γ=+0.17),茶园用药构成茶叶污染的可能性很小,在茶园禁用六六六和DDT后,构成茶叶中残留的主要来源不是土壤和茶园用水,而主要是农田用药后六六六和DDT通过空气漂移所造成。人工模拟施药实验证实了上述假设,本文还提出了茶叶中六六六和DDT污染源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会对土壤中敏感微生物菌群产生毒性效应,导致敏感微生物菌群种类与数量发生变化。该研究针对不同浓度水平下六六六污染土壤和对应异位热脱附修复后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响应及变化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可以作为六六六污染土壤指示生物的微生物。以清洁土壤(CK)、不同六六六污染土壤(H1、H2和H3)和修复后土壤(AR)为供试土壤,基于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生物学指标,探究不同污染浓度土壤与修复前后土壤中微生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与CK土壤相比,梯度污染土壤H1、H2和H3中的细菌数量比CK分别降低95.31%、94.17%、94.06%(P<0.05),AR中细菌数量有所恢复,但显著低于CK,低98.86%(P<0.05);(2)清洁土壤、污染土壤和修复后土壤的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在H3土壤中,特征菌门-变形菌门和特征菌属-假单胞菌属富集明显,占比分别达到99.43%和97.97%,其他物种占比不到1%,AR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相比H3有了一定的恢复,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增加,但是短期内仍比清洁土壤群落多样性低;(3)清洁土壤中Methylomirabilota、硝化螺旋菌门和浮霉...  相似文献   

8.
有机黏土对污染土中HCH的固定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室条件下,利用黑麦草盆栽实验研究了有机黏土对污染土壤中六六六的吸附固定效果及其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有机黏土可以有效固定污染土中的六六六,降低其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减少六六六在黑麦草中的积累.与对照相比,添加1%~8%有机黏土可固定土壤中50.4%~78.5%的六六六,当添加比例为8%时,黑麦草地上部分和根系中六六六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3.9%~87.6%和37.4%~56.6%,各种处理的效果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P < 0.05).添加1%~4%有机黏土,能有效促进黑麦草茎叶部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方法。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大大提高了土壤样品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湖南东部地区稻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3月,在湖南省东部7个地区的城市近郊和工业区附近稻田中多点采集土壤样品,参照EPA8081A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研究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主要为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类,共占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的84.6%,2种污染物残留量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HJ332-2006)限值,其中,w(HCHs)为1.7~25.3 μg/kg,平均值为18.2 μg/kg;w(DDTs)为10.5~40.4 μg/kg,平均值为23.8 μg/kg.残留水平较高的是β-HCH,DDT和DDE,w(β-HCH),w(DDT)和w(DDE)的平均值分别为12.9,11.4和9.8 μg/kg;其他13种农药也不同程度地被检出.同国内外其他地区同类农田土壤相比,该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表明湖南东部地区稻田土壤中六六六和DDT的残留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The fate of BHC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was investigated under both laboratory and field conditions. The uptake, accumul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BHC in earthworms and corn plants were studied. Earthworms could absorb and accumulate BHC residues from soi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amounts of BHC in soil and in earthworms. Different species of earthworms appeared to concentrate BHC in their bodies to different extents. In a terrestrial ecosystem, the uptake, accumulation of BHC residues by soil animals and plants had an effect on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西部农田径流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闫百兴  汤洁  何岩 《环境科学》2003,24(2):82-86
松嫩平原西部水田回归水、旱田地表径流中BHC、DDT主要异构体或代谢物的可溶态、颗粒吸附态的分析表明,回归水中BHC、DDT的含量均较低,BHC以β-BHC为主,占73.5%~99.5%,呈β>α>γ>δ规律;DDT中仅检出p,p'-DDT.BHC(β-BHC除外)、DDT以溶解态为主,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大小是影响回归水中农药含量的重要因素;悬浮物中DDT的生态风险很低,而BHC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六六六在水溶液中的光异构化与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六六六(BHC)在水溶液中的光解。在水溶液中,除α-BHC外,BHC的光化学降解与光异构化是同时发生的。光异构化规律是:分子中一个氯原子改变其原来构象而朝着形成对光更加稳定的异构体转化。经色质谱联用鉴定,证明氯苯、二氯苯、四氯环己烯、一氯酚、二氯酚、三氯酚及三氯环己烯醇为BHC在水溶液中的光解产物。提出了包含还原脱氯和羟基取代的这一光解反应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内蒙古地区草原牧草及土壤中有害物质现状调查技术规范,对著名的畜牧业基地──呼伦贝尔草原优良牧草及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残留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有机氯农药在呼伦贝尔草原牧草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低于内蒙古地区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国家粮食作物及土壤卫生标准。但其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强,应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长江口──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与DDT的含量与以前表层沉积物有关资料的对比,以及经较高精度定年柱状样中BHC与DDT的会向分布特征均显示,有机氯农药广泛使用作为一个污染事件,自开始到逐渐消退均在沉积记录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的分子地层学记录对恢复有机污染史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己经降至很低,但是由于细颗粒沉积物再悬浮以及海洋浮游生物对有机氯农药的高度富集,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6种化学农药对植物根际和根表固氮微生物固氮螺菌(A.brasilense)的固氮酶和吸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半固体培养基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农药,还设有加苹果酸钠和不加苹果酸钠两种处理。结果表明,农药对固氮螺菌两种酶活性的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如六六六和二氯苯醚菊酯)、具刺激作用(如水胺硫磷和灭线磷)和加苹果酸钠时有刺激作用(如速灭杀丁和溴氰菊酯)。  相似文献   

17.
在蓟运河河口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对汞、DDT、六六六均有很强的积累能力,体内积累量大体上有沿生物营养等级而增高的趋势,尤以汞最为明显。汞在浮游生物、底栖动物、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及水鸟体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4、0.48、0.90、1.28、1.70和3.29mg/kg。 六六六的浓缩因子较小(10~2),且易于排出;DDT的积累能力最强(10~4),但在生物体内易转化成毒性较小的DDE和DDD;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10~3),可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住复。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对福州近海养殖牡蛎中的重金属(Hg,Pb,As,Cd)、石油烃、DDT、BHC、多氯联苯和微生物(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福州海区内的牡蛎中的Hg、DDT、BHC、多氯联苯、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部分海区牡蛎体内Pb、石油烃的含量超标;牡蛎中的As、Cd、粪大肠菌群、副溶血性弧菌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两种金属和两种农药对草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金属和农药对草鱼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对草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96h的EC_(50)值分别为:Cd~(2+)0.078mg/L;Cu~(2+)0.17mg/L;丙体六六六1.0mg/L;对硫磷1.0mg/L。畸形症状呈现出草鱼胚胎卵黄囊水肿,心脏发育受阻而形成管状心脏、胚体弯曲(弯体)等。草鱼的不同发育阶段对金属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Cd~(2+)96h的LC_(50)值,胚胎为0.1—0.5mg/L;10日龄草鱼苗为0.34mg/L;120日龄草鱼种为8mg/L.Cu~(2+)96h的LC_(50)值,胚胎为0.3—0.5mg/L;10日龄草鱼苗为0.11mg/L;120日龄草鱼种为0.59mg/L.  相似文献   

20.
农药污染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计算排毒系数的方法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又根据食入、饮进、呼吸等量建立了权重系统,由此而计算了中国不同农业区域的污染指数。结果表明,重污染区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的粮、棉产区,而且我国农业环境中BHC、DDT污染程度是向南或向北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