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潜流”仍在“流动”不止, “事故潜流”的存在,使事故频发,使企业蒙受损失。为此,针对“事故潜流”采取措施“截流”,是当前企业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事故案例,认为“三违”是造成事故的主要或直接原因,因而针对“三违”各种原因,提出防治“三违”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柏 《劳动保护》2008,(1):72-73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是事故发生后,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有些单位和领导压根儿就没把事故教训当回事儿,更有甚者,有的单位竟然还能在两年内“前赴后继”,重复发生“一样”的事故。请看下面的几起典型事故案例。  相似文献   

4.
经常在报刊、电台、教材和讲话中看到和听到“设备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人身安全事故”等等提法,笔者以为这些提法不妥。 安全是整体范畴,整个过程,它不是简单的一个结果;是预知人类活动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固有的潜在的危险,为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一切生产活动中,安全所表征的是防止灾害的发生,避免人员和物质的损失。 事故,即灾害,是危险因素集合的结果,是非常事件。事故的表征是人和物的伤亡和损失。 由此可见,按事故的类别分,只能用“人身事故”、“设备事故”、“质量事故”…  相似文献   

5.
每每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人们就会在大众媒体上看到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强烈言词:“此事一定要严肃查处,一查到底”。然而非常可笑的是,“严查”话音还未落地,新的事故又发生了,而且是频频发生。一方面我们进行着事故的“严查”,另一方面,事故却频频出现,好像这事故是故意和人过不去似的。  相似文献   

6.
<正>当讨论如何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这个话题时,最常听到的答案可能是“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这样就很成功地将事故责任推给了那个可怜的事故当时人、甚至是事故受害者。如果我们再深究一步,想一想“安全意识不到位”到底指的是什么?事实上,很多管理人员在指责事故当时人“安全意识不到位”的时候,自己也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安全意识”,如何做才能算“安全意识到位了”。有人对“安全意识”做过这样的解读:“知风险、会管控、懂处置。”“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上海地铁“9·27”事故日前公布事故调查结果,认定“9·27”事故是一起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责任事故,12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人为因素,以63起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为样本,构建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进行火灾爆炸事故人为因素分类统计与分析,并利用卡方检验和比值比分析HFACS模型上下层级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HFACS模型中上下层级人为因素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层级1中的“不良的组织氛围”及“组织过程漏洞”和层级2中“监督不充分”在HFACS模型中可以显著增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且“资源管理漏洞”、“不良的组织氛围”、“组织过程漏洞”→“监督不充分”→“人员因素”→“违规”是引发事故的关键路径,并根据HFACS模型中引发事故的关键路径及其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针对性的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烟花爆竹事故频频发生 ,通过事故概率分析 ,掌握某些规律 ,认为“事故难免论”是错误的 ,但也不提倡没有根据的“事故可以杜绝论” ,应该时刻牢记“事故有随时可能发生”这一严厉的事实 ,提倡“不怕一万 ,只防万一”安全生产的正确、谨慎、有科学根据的态度 ,并提出相应的基本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媒体和近边周围看到听到的灾难性消息不少,可也怪,事故几乎都姓“老”,“新型号”、“首发式”的并不多,尤其是高频率的事故,差不多屡有“前科”,属“老字号”的。  相似文献   

11.
王游  李庆水  胡平利 《安全》2010,31(4):16-18
在生产中,引发事故的因素很多,但就其主要因素而言,不外乎人、物、环境和管理。大量资料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要比“物”、“环境”、“管理”等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高得多。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激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如何超前控制员工行为安全,冀东油田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车间发生了未遂事故,安全员找到车间主任。 安全员:“主任,对今天的事故应该召开分析会。” 主任:“不是没有伤着人吗?” 安全员:“按照事故处理‘三不放过’的要求,未遂事故应当按已遂事故对待。” 主任:“这符合‘实事求是’精神吗?”“实事求是”吗?@肖洪志  相似文献   

13.
按理说,事故就是事故,灾难就是灾难,无论是较小的损失,还是惨重的伤亡,既夸大不了,也缩小不了。应该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报实情,坚持原则论事故,切切实实找原因,实实在在订制度,认认真真抓落实。采取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求以后少出或不出事故。 然而,有的单位出了事故却不是那样,常常是千方百计收集开脱的“论据”,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重就轻。比如,明明是责任事故触电死了人,却在那里“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寻找客观原因,“同心同德”、“口径一致”对付上级在灿 事故明明都要考核,却千方百计规定一留亭效只统计,不考核。一些领导甚…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07年,对山西临汾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山西临汾发生三起重特大煤矿事故。特别是“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是2007年唯一一例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矿瓦斯事故。  相似文献   

15.
事故隐患的概念 事故,《辞海》里的解释是意外的变故或灾祸。事故是人们违背安全生产规律受到的惩罚,事故是强迫人们接受的真实的“科学试验”,它蕴藏着丰富的经验、教训、知识和课题,事故本身就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教科书。事故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没有自动“免疫”功能。事故即不怜悯弱者,也不畏惧权势,  相似文献   

16.
杨璇 《劳动保护》2013,(12):28-30
重特大事故的调查环节,一直被公众看作“神秘高地”。事故发生后,是如何调查原因的?调查组内有没有意见分歧?最终事故调查报告如何出炉……有多年重特大事故调查经验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二司司长苏洁,通过近期几起典型事故案例,为我们揭开了这些“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7.
今年 3月 ,江西萍乡上栗县“3·11”爆炸事故造成 33人死亡、12人受伤。江泽民总书记、朱基总理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多次批示 ,要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但是 ,萍乡市之后又接连发生的“6·3”事故又造成 6人死亡 ,“8·4”事故更使 2 7人死亡、一人失踪、2 6人受伤。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三令五申 ,江西省也采取了大量防范措施 ,为何萍乡上栗县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呢 ?事出有“因” ,因在何处萍乡市及上栗县对“8·4”事故的最普遍解释是 :事出有“因”。上栗县县长王章龙 :“8·4”事故与“3·11”事故有本质区别 ,这次爆炸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18.
胡馨升  多英全    张圣柱    吴昊    张昕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2):180-185
为了研究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研究,对事故发生时间、区域、类别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是事故多发期,东部沿海地区是事故多发区。主要事故类别、环节、直接原因、经济类型分别是爆炸及中毒、窒息,生产环节,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分布在采矿业、制造业等7大门类中,除制造业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事故起数位居第二。将“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期间的事故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总体特点基本一致,2006—201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年平均下降19.3%,18.3%,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每当纠正违章作业时,常常可以听到违章者以下不为例的口气乞求说:“就这一次。” “就这一次”这句话,某些人之所以习以为常,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它的实质和危害。 我们说,事故的发生是由各种条件决定的。具备了条件,就随时可能发生事故,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消灭事故的唯一手段是消除发生事故的各种条件。 常常以“就这一次”这句话来搪塞违章责任的人,实际上是在为发生事故创造条件。事故的残酷无情就是于,它决不会因为你“就这一次”而大发善心。恰恰相反,只要你侥幸图方便,它便乘虚而入,得以逞威。所以,每当在为违章行为求…  相似文献   

20.
业外人士说:“安全是不出事儿。”电视等媒体接二连三地报道事故,就是不安全,事故少了,自然就安全。发生事故者说:“安全是运气。”“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关键看你的运气好不好。谁不发生事故,谁就安全。初涉安全者说:“安全是经验。”主要体现在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上,谁参加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的次数多,谁就能力强。稍有年限者说:“安全是文采。”主要体现在起草报告和工作总结上,谁起草报告和总结的次数多、规格高、文笔好,谁就能力强。技术人员说:“安全是技术。”主要体现在人的行为符合技术规范和场所、设备等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