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年产味精40多万吨,每年从污水中排放的干固物七八十万吨,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本文以味精等电母液为处理对象,将其蒸发浓缩处理并从母液中二次提取谷氨酸和硫酸铵,最终浓缩母液固体发酵生产活性蛋白饲料,实现无废弃物排放,清洁生产。一、味精谷氨酸生产原料利用率不到一半以淀粉为原料年产1万吨味精其物料平衡如下表(参照味精工业手册):由上表可看出年产1万吨味精谷氨酸生产消耗3060984吨物料,在制糖过程中产生384吨滤渣,在发酵过程中逸出2414t/a二氧化碳气体,制得谷氨酸悦度90P/c)8960吨(按等电一…  相似文献   

2.
味精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味精废水具有浓度高、粘性大、pH值低、SS含量高等特点 ,其中SO42 及NH3 N含量高 ,使味精废水处理难度大。用Ca(OH) 2 中和味精废水 ,从而找出味精废水进入生化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然物质城市草炭土、草甸土、火山岩和红壤与壳聚糖絮凝剂絮凝复配处理味精废水,并对影响絮凝复配过程中味精废水浊度去除率的助剂投加量、壳聚糖用量和pH值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壳聚糖经天然物质复配絮凝处理味精废水后的浊度去除率均优于复配前,其中草甸土和红壤最为突出.在最佳复配比例为m(草甸土):m(壳聚糖)=5∶1、pH为1.0~2.0(即在原味精废水中)时,草甸土复配后味精废水浊度去除率为45.77%;对于红壤,在最佳复配比例为m(红壤):m(壳聚糖)=25∶3、pH=6.0时,其浊度最佳去除率为78.41%.此絮凝复配方法为味精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是彻底治理味精废水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光 《轻工环保》1995,17(1):20-23
本文简要介绍了味精废水水质特性。现有的治理方法,将废水当成废弃物来处理,以求达标排放,不仅不能推广应用,而且浪费了资源。作者根据味精废水的特性,提出了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回收菌体蛋白、二次再提取谷氨酸,二次提取后的母液浓缩处理制作有-无机肥。该工艺路线实现零排放清洁生产,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从废母液中絮凝、沉降、过滤除菌体后,清液蒸发浓缩二次再提取谷氨酸,二次再提取后的母液浓缩干燥处理制得有机--无机肥料。从废母液中回收菌体蛋白,谷氨酸和肥料。谷氨酸二次提取总收得率可达90%以上。废水经二次蒸发处理后以蒸发冷凝水回用制淀粉浆,生产用水实现闭路循环,无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只串联的离子交换柱连接、交替吸附味精生产等电点废母液中残留的谷氨酸,通氨洗脱树脂吸附的谷氨酸,回收谷氨酸生产味精。这一技术可使味精产率提高4.5%,污染物COD排放量削减25%,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味精废水厌氧处理稳态运行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目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味精废水用厌氧法进行了稳态运行的控制研究。在中温条件下,获得了高浓度味精废水高效稳态运行的控制参数。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产气量可达10.5m~3/m~3·d,其中甲烷含量占58%以上。表明高浓度(谷氨酸)味精废水进行厌氧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味精的清洁生产工艺,新工艺可使谷氨酸提取率由现在的75~80%(一次冷冻等电法)提高到90%以上;废水菌体蛋白回收作饲料蛋白;高浓度有机废水用浓缩方法处理,处理后的“废水”清澈,干净,可作为生产用水,形成生产用水闭路循环,浓缩处理的浆液固化制作成有机-无机复合肥.解决了味精生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串联式氨解脱离子交换法处理味精等电点废母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顾晓彬 《环境工程》1998,16(1):7-10
提出了一种味精生产污染物控制新技术。采用四只串联的离子交换柱连续、交替吸附味精生产等电点废母液中残留的谷氨酸,通氨洗脱树脂吸附的谷氨酸,回收谷氨酸生产味精。这一技术可使味精得率提高45%,污染物CODCr排放量减少256%。  相似文献   

10.
缫丝废水中含有蛋白质高,有机物质多、氨基酸丰富、溶解氧低(平均2.6毫克/升)、温度较高(平均40℃)、pH值也较高等特点,直接排放则污染农田、不利于鱼类生长.本成果利用大量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质,通过充氧和降温等处理技术使溶解氧  相似文献   

11.
无机改性膨润土预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无机化合物活化膨润土合成无机改性膨润土,并将其用于味精废水预处理,回收废水中的有机物。系统地研究了改性剂的种类与用量、絮凝剂的种类以及无机改性膨润土的用量对去除味精废水CODCr及谷氨酸菌体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该处理法对味精废水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利用7 5mg g的改性剂Na2CO3和K2HPO4可合成具有较高处理效果的无机改性膨润土,它与20mg L聚丙烯酸钠联合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CODCr和谷氨酸菌体的去除率可达58 2%和87 6%,同时回收的沉淀物中粗蛋白质量分数达0 468。   相似文献   

12.
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进行预处理。分别考察反应时间、铁粉投加量、Fe/C(质量比)、pH值及曝气速率对母液废水中的COD和聚乙烯醇(PVA)去除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废水COD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 h、铁粉投加量为30 g/L、Fe/C为1:2、pH值为2、曝气速率为0.8 L/min。在该条件下,废水中COD、PVA和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2)%、(98%±1)%和(55%±3)%,废水的BOD/COD值从0.3提高到0.5,可生化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废水中的NH3-N、浊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去除,出水中总铁含量也很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用曲线回归分析创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产γ-聚谷氨酸絮凝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条件是蔗糖添加量2.2%、酵母膏添加量0.6%、谷氨酸钠4.5%、pH7、温度33℃、摇床转速215r/min。同时利用γ-聚谷氨酸絮凝剂对含铬(Ⅵ)废水进行铬(Ⅵ)去除处理,结果显示:pH值为4、30mL、30mg/L废水中γ-聚谷氨酸的添加量为1.5mL和1%CaCl2用量为2.4mL时,铬(Ⅵ)去除效果最佳,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铬(Ⅵ)去除率可达55%。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饲料金霉素(C_(22)H_(23)O_8N_2Cl)生产,主要以淀粉、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等近10种有机物为原料。废水中既含有糖、蛋白质以及金霉素等,又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废水COD_(cr)可达3万mg/l,呈金黄色,pH为5.0  相似文献   

15.
味精废水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给废水达标处理带来一定难度。文章以味精厂生产废水的实际处理工艺为例,重点研究味精废水混凝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脱氮工艺等四位一体工艺的运行参数及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能够稳定运行,并且COD及氨氮去除率达96%以上,处理后出水满足《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1-2004)。  相似文献   

16.
在分散染料(如,分散红3B,分散兰E-2BL等)的生产过程中,蒽醌与苯酚在碱性条件下缩合,产生大量带色的含酚母液及洗涤废水。废水混浊且色度很深,母液虽经汽提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谷氨酸生产废水和味精生产废水的性质作了简要介绍,针对该类废水提出了蒸发浓缩 接触氧化为核心的治理工艺.结果表明,经该处理工艺,废水中的COD、BOD5、NH3-N等指标均能够达到《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的标准要求.工艺流程简便可行,效果明显,在实际中有较大应用前景,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运行成本,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味精废水产生量大,平均生产1 t 100%味精,会产生10~12 t味精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处理费用较高,味精行业负担较重,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实现味精废水资源化利用是缓解味精行业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中国味精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从废物资源化利用角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味精行业为主导,通过横向延伸产业链、纵向耦合共生,提出建立味精废水资源化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味精废水深度综合利用的技术特征和工程方案。利用味精废水回收菌体蛋白、谷氨酸及生产氨基酸复合肥料.并实现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低浓度的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进行了预处理,分别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初始温度及臭氧停留时间对废水中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聚乙烯醇(PVA)及COD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废水中PVA和COD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0 min,初始温度为30℃,臭氧发生器的脉冲密度为25%,pH值为7,通气流量为100 L/h时,COD和PVA的去除效率最高,分别为(72.6±2)%和(85.8±0.2)%,处理后的COD与PVA浓度分别为48.7和0.36 mg/L。此时的臭氧投加量为(4.2±0.2)g/L。废水的BOD5/COD值也从0.26提高到0.46,显著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此外,废水中的氨氮和浊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去除,解决了离心母液废水后续深度处理——膜处理时存在的膜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