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进行了扩展,选取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6类环境污染指标同城市化水平及控制变量间的计量模型,并运用Eviews软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4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另外2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正U形曲线关系,目前中国大体上已经进入U形曲线的右半段,但由于地区发展差距的存在,各地进入曲线右半段的时间不同;控制变量的加入不仅改变了转折点出现的时间,而且改变了某些污染指标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U形曲线关系;贸易开放并不一定造成环境的恶化,“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不成立;产业结构变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引致的单位GDP能耗下降能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快速的经济增长将导致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影响因子不断提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5)》提供的数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2004年影响因子为0.729,在环境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6,在1600多种统计源刊物中排名第172。  相似文献   

3.
英国议会的一个科学和技术委员会日前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对于越来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来说,从燃烧的化石燃料中捕捉并封存碳似乎是可行的权宜之计,碳的捕捉和封存技术(CCS)将得到迅速发展。英国将在该项技术研究中“领跑”,而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将成为该技术的最大需求方。  相似文献   

4.
中日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建立新的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就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方面的制度、水污染的控制等进行分析,认为用一个系统的、有强制力的规划来指导,控制和协调各地方、各部门的利益关系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介绍了日本的集中协调与分部门行政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并以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为主的流域管理体制,对这种管理体制下的以流域为基础的日本水管理法规的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及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中日两国的水资源管理及立法的基本异同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立法的结构层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促进中国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如:(1)协调原则;(2)环境政策的一体化,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3)制订可行的法律规范;(4)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5)注重科学的规划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简称“鹿特丹公约”)6月20日正式对我国生效。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该公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限制或禁止某些对我国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危害严重的化学品进入我国,还能规范化学品进出口秩序,降低健康和环境风险,是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发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ESI)可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为其后代人保持良好环境状态的能力,也可考虑作为环境决策的基础之一。其研究处在现有环境可持续指标体系研究的国际前沿水平。本文简介了ESI的进展与内涵;阐述了2005ESI的指标设置、方法学及其改进;列举了2005ESI用于146个国家或地区环境可持续性的测试结果及其政策建议,分析了中国得分很低的原因,最后,概要评述了ESI的特点和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两院院士宋健在日前召开的中华环保联合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上指出,目前中国的环境状况对人民健康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威胁。会上,中国科学院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环境与健康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危病种的发病因素中,因环境污染而患病的占。75%;预计到2010年,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而患癌症并死亡的人数可增加到200万左右。原因是:首先,汽车尾气排放不达标情况仍然存在,并有恶化趋势。这些尾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铅,而铅在人体内积存过多,会破坏血液细胞,造成肌肉痉挛,伤害神经系统,造成流产或早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入世不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刻影响。主要的负面影响是:(1)长江流域的钢铁、汽车、化工、农业等产业将受到国际竞争的巨大挑战;(2)新开放、开发、投资、建设热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巨大压力。主要的正面影响是:(1)入世加快了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政府转变职能使长江的保护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2)入世强化了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外的在强制将大大有利于长江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3)入世使中国进入了新的大开放时代,新的大开放背景将使世界在开发、保护诸方面都关注长江;(4)入世和申奥成功使中国大跨度的调水战略提前实施,中国和世界将进入“以水为核心”配置资源、布局经济的时代,这必将更加凸现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研究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研究信息系统包括4个数据库:(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信息库,包括长江流域的自然,自然保护区,行政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2)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收录了有关研究长江流域水,土地,能源,破产,人力等各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保护与重要,大型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问题,城市与城市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等的文献;(3)长江流域自然灾害数据库,收录了长江流域发生物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4)长江流域网站导航,收集了有关长江流域的信息网站,配合用户友好的检索系统,用户可以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初探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因子结构模型,指出:(1)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丁”字型格局;(2)环境污染东、中部严重,西部较轻;(3)生态退化西重东轻,北重南轻;(4)中国“环境与发展”时序上大致呈现“U”字型规律,29个省市分别与“U”曲线的逆向非同速(加速)阶段、同向非同速(加速)阶段、同向非同速(减速)阶段在地域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西北地区(陕、宁、甘、青、新)地处中国内陆.自然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使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和隶属度函数对西北五省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为中级协调水平,宁夏、甘肃和青海三省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新疆处于初级协调。西北五省区要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降低人口生育率。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的最新统计结果以及相关数据库统计机构获悉,目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是我国环境类中文核心期刊,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如下: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ICST)、英国动物学记录(ZR)等。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05—2014)的实施,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高级国际培训项目”。该项目由瑞典国际开发合作署(Sida)资助,瑞典Ramboll Natura AB公司、华东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南非区域环境教育中心(SADC REEP)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的膨胀和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使得人类向自然界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同时向环境源源不断的输入废弃物,已经严重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和环境容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植被消亡、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变暖等情况已经严重到难以遏制的地步,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地讨论了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大小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足迹的大小是各省(区市)的大中型企业个数、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等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总人口和GDP是生态足迹大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因子载荷量分别达到了0.940和0.913。值得一提的是非农业人口与生态足迹的相关系数超过了农业人口,这说明由于消费模式和生活水平等的差异,非农业人口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大于农业人口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期为生态足迹在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对于推进我国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缺乏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的系统性整合研究。借助元分析法,从756篇国内外文献中筛选出30篇标准文献作为研究数据,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TERB)影响因素进行整合研究。结果显示:(1)个人特征、感知价值、目的地体验、目的地涉入、地方特征、环境态度与地方依恋等7大因素均显著影响TERB,个人特征、感知价值与TERB之间呈中度正相关关系,其余因素与TERB之间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其中,目的地体验与TERB的正相关关系最强(r=0.600),而个人特征最小(r=0.260);(2)样本量、文化背景和出版类型在各因素对TERB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其中,样本量对个人特征、感知价值、目的地体验、目的地涉入、地方特征以及地方依恋与TERB间的关系均具调节作用;文化背景对个人特征、地方依恋与TERB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出版类型对目的地体验、地方特征与TERB间的关系起到明显调节作用;(3)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理具有复杂性,不仅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且受到调节变量的影响。最后提出若干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11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中国政府发表致辞并出席招待会。他指出,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研究和积极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大力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江岸线资源开发的若干环境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对沿江开发有关市、区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长江岸线资源开发的四大环境问题:(1)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明显;(2)长江流域结构性污染严重;(3)水运污染几无控制;(4)沿江省市有关的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社会生产模式。指出:在可持续发展下的区域社会生产这个经济“大木桶”里,起到短板约束作用的因素是环境资源,而不是通常倍受关注的资金或管理因素或科学技术;提出了有关整治长江岸线资源开发环境问题的八个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长期性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乡村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性问题,如乡村非农化进程停滞,城乡差异扩大带来的问题等;尤其是乡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危及到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和城乡居民的生存基础的情况,指出21世纪中国乡村发展相当迫切而艰巨;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框架下,提出了长期性管理策略,即类型管理、目标管理、乡村制度性投入的管理模式,并考虑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与保障问题;随后针对乡村发展管理,构想了实施对策:即,1)积极推进城市化,缩减乡村人口总量;2)开展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3)推进乡村产业的科技创新步伐;4)强化生态环境观念,实行空间开发管制、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此外还需强调环境教育机制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我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柑桔的品质和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确定负积温(日最低气温<0℃)∝≤-90℃和极端最低气温≤-8℃为柑桔严重减产的低温指标;7~8月份平均降水量<20Omm是引起柑桔大量落果和影响果实膨大的水分条件。提出柑桔严重冻害周期在长江流域地区间差异大,预测到本世纪末,长江中、下游平原柑桔存在严重冻害;干旱和严重干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频率12%~45%以上。因此,避冻、抗冻、抗旱是本区柑桔生态环境中一个长期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潮汐循环对水体理化特征的短期影响是潮汐河口各种理化参数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崇明东旺沙堤外低潮滩和东海农场低潮滩采样及环境因子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各环境因子之间(除浊度外)相关性较好,均呈宽 “U”型变化;东海农场各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差,变化不一致,且盐度、电导率变化与崇明东滩变化相反;受潮汐循环影响,崇明东滩涨潮初期各形态氮有明显释放过程,而东海农场的近底层水体在涨潮初期NH4+ N急剧下降,NOX- N缓慢下降;无论是在崇明东滩还是在东海农场,营养盐浓度受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整个潮汐循环过程中总无机氮(TIN)与盐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这与整个长江口近岸水体的营养盐负荷相一致,长江上游淡水带来的高负荷营养盐流经河口进入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