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盛贻林  王方园 《化工环保》2003,23(4):239-241
油脂是制漆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就目前市场供应的毛油而言 ,其中都含有较高的酸价和较深的色泽 ,因此在用于制漆之前需对油脂进行精练。在现行的油脂精炼工艺中 ,炼油工段废水产生量最大。为提高油脂的收率 ,减少炼油废水的排放 ,我们对现行的炼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一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 ,炼油废水先酸化、后絮凝沉淀、再静置分离回收油脂的处理工艺 ,理论上是科学的 ,技术上也是可行的。该工艺不但减少了炼油废水的排放量 ,而且废水COD的去除率在 6 0 %以上 ,SS去除率在70 %以上 ,油脂回收率在 90 %左右。经过回收油脂后的废水再…  相似文献   

2.
用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炼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炼油废水的工业规模试验,是在设计处理能力为40米~3/时的装置上进行的。试验结果与小试相近:BOD去除率在90%以上,挥发酚去除率在99%以上,COD 为300—350毫克/升时去除率约65—75%,COD 去除容积负荷为10公斤/米~3·日,相当于活性污泥法的6—8倍。空气中氧利用率高达40%。该工艺设备紧凑、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与活性污泥法相当,可广泛地使用于炼油、石油化工及其它废水的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间歇式活性污泥(SBR)法处理炼油废水,考察了混凝、SBR法对炼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铝、聚丙烯酰胺、CaCl2加入量分别为50,3,100mg/L的条件下,油去除率为82.7%,COD去除率为57.1%,BOD,/COD为0.24,混凝处理出水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对混凝处理出水用SBR法进行厌氧水解2h、好氧曝气9h的生物处理后,出水COD低于150mg/L,COD去除率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4.
范进昕  孙杰 《化工环保》2011,(2):152-155
对炼油废水处理场现有工艺进行流程优化,将MBR装置调整在接触氧化池之后运行.优化流程后氨氮平均去除率可从近于0提高至71.70%;COD平均去除率可从50.00%提高至72.00%.通过对工艺流程的对比,分析了现有工艺氨氮质量浓度难以降低的原因,指出废水中存在的某些污染物对硝化细菌起到抑制作用,减少了反应器中硝化细菌的...  相似文献   

5.
正Chem Eng,2014-02-01对炼油及石油化工废水的处理处置常常是一项令人头痛的任务——因为环境、经济、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法规,特别是对于废水中含盐量的规定,非常严格。然而,许多废水实际上含有许多有用成分,如氯化物可通过电解转化为次氯酸钠等氧化剂或消毒剂,用于下游的其他废水处理工序中。美国MIOX公司正在进行一项中试研究,用一  相似文献   

6.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滤池处理炼油废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高炉水渣为填料,采用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滤池处理炼油废水。考察了好氧区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对炼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h、温度为20~35℃、废水pH为6~9、好氧区气水比为10:1的条件下,该生物滤池对NH3-N,Ar-OH,COD的总去除率分别为100%,97%,85%,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炼油废水缺乏碱度而硝化效能受限问题,以CO_2曝气处理后的改性碱渣废水为碱度补充剂,按一定配比加入炼油废水好氧阶段以强化硝化效能。实验结果表明:经流量为1 L/min的CO_2连续曝气处理5 h后,碱渣废水p H可降至7.2~7.8,钙元素质量浓度可降低90.65%,并去除了部分汞、砷等有毒重金属;将该改性碱渣废水以1∶99的体积比加入炼油废水并进行生化处理,COD去除率可达90.2%;相较于未补充碱渣的炼油废水,出水ρ(NO3--N)提高25%~30%,硝化细菌菌群密度增加52%,污泥絮体形态结构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子捕获鉴定器气相色谱法分析石油化工废水中微量的环氧氯丙烷、二氯丙醇和三氯丙烷。水样用醋酸乙酯萃取富集。最小检知浓度均可达到0.1毫克/升,相对误差不大于±15%,相对偏差也不大于±15%。我们采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成功地分析了石油化  相似文献   

9.
炼油废水处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原油性质日趋恶劣、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形势,介绍了炼油废水的处理现状,分析了炼油废水在达标排放、处理回用、运行成本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源头挖掘节水减排潜力、实施装置排水分级控制与高浓度废水预处理、对废水处理场进行适度改造和补充完善、开发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高梯度磁分离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该项技术在化工废水、炼油废水、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及印染废水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概况。文中着重强调了超导磁分离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微波催化氧化法处理甲基橙废水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采用微波催化氧化法处理模拟甲基橙废水,考察了微波功率、辐射时间、H2O2用量、活性炭用量对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在微波功率630w、辐射时间9min、H2O2用量10mL/L,活性炭用量10g/L的条件下,甲基橙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并对实际染料废水、炼焦废水、炼油废水、餐饮废水进行了处理,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投加粉末活性炭的生化处理法(PACT)是炼油、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与生化处理后增设粒状活性炭吸附三级处理的方法相比,具有投资省,操作费用低等优点。且排弃的粉炭污泥可利用湿式空气氧化再生法(WAR)处理,使粉末活性炭再生回用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处理方法经中型和工业化试验,证明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铁屑过滤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采用铁屑过滤法处理中等色度的染料废水,可得80%以上的脱色率,COD去除率50%左右。对高色度的染料废水,采用铁屑过滤-加碱混凝法可得80%以上的脱色率。研究表明,废水的pH和废水在过滤柱中的停留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制药废水、印染废水和石油化工废水水质的特点,结合臭氧氧化技术的优点以及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原理,综述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分别在制药废水、印染废水和石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炼油碱渣废水的来源及特点,综述了近年来炼油碱渣废水中硫化物的去除技术(包括沉淀技术、氧化技术、生物技术、超声波技术、电化学技术等)的研究进展。结合各技术的特点分析指出:以催化氧化为核心,以高效、经济、条件缓和为主要目标的组合工艺的优化与集成以及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是炼油碱渣废水中硫化物去除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自制电压为10kV的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对质量浓度为200mg/L的模拟活性艳红K-2BP废水进行脱色和去除COD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氧气高压脉冲放电与高压脉冲放电相比,废水脱色率提高了1.3%,约为6%,COD去除率提高了3%,达14%;高压脉冲放电协同臭氧氧化与臭氧氧化相比,反应初期废水脱色率提高了约10%,反应30min后废水脱色率均达99%以上,COD去除率提高了15.2%,达80%。向废水中加入Na2CO3可使COD去除率明显下降;加入NaCl,在臭氧氧化条件下,COD去除率由66.86%降至58.86%;而加入Na2SO4后COD去除率升至81.70%。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对炼油废水体系中超滤膜表面污染物进行了形貌观测和元素组分含量分析,并研究了炼油废水中Fe、Si和Al含量对超滤膜表面形态和污染物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滤膜表面的主要污染物为Ca,Fe,Si,Al,Mg的化合物形成的凝胶,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 Ca> Si> Mg> Al;随...  相似文献   

18.
电凝聚-气浮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凝聚-气浮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简称废水),考察了废水pH、电解电流、电解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pH=6.5、电解电流为1.0A、电解时间为25min时,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具有较宽的操作范围,电解电流为1.0~1.9A,废水COD去除率相差不大;废水pH为3.45~11.46,废水COD去除率均可达80%以上。电凝聚-气浮法处理印染废水无需外加药剂,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行Hg(NO3)2滴定法测定炼油废水中Cl-含量时出现部分测定值偏高和终点变色迟缓、返色等现象,采用过滤除高价金属离子、直接加热和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的试样预处理方法,同时改用Hg(NO3)2电位滴定法替代现行Hg(NO3)2滴定法。以50%~6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为介质,可增大终点电位突跃,Cl-加标回收率为98.0%~102.6%,相对标准偏差为0.65%~2.90%,测定限为0.15mg/L。该法具有准确、平行、自动便捷的特点,适合炼油废水中cl一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挥发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流水  邓安民  魏洽 《化工环保》1999,19(6):365-368
基于4-氨基安替比林显色原理,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炼油废水中挥发酚的快速测定方法。分析速率为每小时40个试样,线性范围为0.75-23.0mg/L。对1.50mg/L苯酚标准溶液连续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8%。对炼油废水样,本法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